劉長全: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奶牛養殖業的衝擊與對策建議

劉長全: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奶牛養殖業的衝擊與對策建議

2019年中國奶業發展勢頭良好,全年牛奶總產量3201萬噸,同比增長 4.1%,是自2014年以來中國牛奶總產量增幅最大的一年。奶業發展有效保障了非洲豬瘟疫情下中國城鄉居民對畜產品的需求。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奶牛養殖業發展受到了巨大沖擊。


根據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對127戶奶牛養殖戶(包括養殖場、養殖合作社、養殖小區、養殖企業等)的在線問卷調查, 新冠肺炎疫情對養殖戶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 面:一是各地封村斷路影響了飼料等投入品與原料奶的運輸。127戶中,有63戶出現了飼料等投入品供應不上的問題,佔到養殖戶總數的一半;有14戶面臨原料奶無法運出去的問題,佔到養 殖戶總數的11.0%;另外,還有養殖戶面臨淘汰牛無法出售、糞便無法運出等問題。二是乳製品 消費市場受抑制並向奶牛養殖環節傳遞,原料奶降價、限收與拒收等問題普遍出現。在調查的養殖戶中,有74.0% 的養殖戶表示原料奶被降價, 有 26.8% 的養殖戶遇到限收問題,還有6.3% 的養殖戶被拒收。因為原料奶被拒收、限收或無法 運出,倒奶現象再次出現,有 12.6% 的養殖戶表示有倒奶情況。其中,有的養殖戶自疫情發生以來的倒奶量達200噸,有的養殖戶的倒奶量佔到 其總產量的 57%。三是養殖戶的資金週轉與負債問題凸顯。有75.6% 的養殖戶表示出現了資金週轉問題,分別有47.2%和35.4%的養殖戶表示 受疫情影響不能及時償還債務和出現負債增加。四是勞動力短缺、投入品成本上升問題突出。有 40.2% 的養殖戶表示缺少工人,有 44.9% 的養殖 戶表示未復工工人的工資負擔重,有70.1% 的養殖戶表示飼料等投入品的價格有增長,也有養殖戶表示缺少疫病防控所需的防護用品。


為應對以上困難,養殖戶通過不同方式對生 產做出調整,這些調整可能影響到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奶業的生產能力。其中,39.4%的養 殖戶選擇提前給泌乳牛幹奶,29.9%的養殖戶加快了成母牛的淘汰,另外分別有 32.3% 和 36.2% 的養殖戶減少了飼料投餵量和調整了飼料配方。有 53.5% 的養殖戶表示生產能力受疫情影響出現 下降,平均下降幅度達 11.0%。


當前,在全國新冠肺炎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的情況下,應按照中央提出的“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要以實行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為抓手,統籌疫 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秩序恢復”要求,加快恢復奶牛養殖業發展。一要全力保障原料奶運輸與飼 料等生產物資供應,著力解決飼料、獸藥、糞汙 處理等上下游關聯企業的復工生產。二要著力加 強信貸融資等方面的支持,解決養殖戶生產資金週轉及恢復生產所需的投資問題。根據調查,有 79.5%的農戶表示恢復生產面臨資金不足問題, 有 29.1% 的農戶表示面臨融資難問題;在因疫情增加負債的農戶中,有82.2%是通過向親友借 款、民間借貸或拖欠供應商款項等渠道融資。三要著力解決養殖場用工的復工,並加強疫情防控所需的配套保障。四要加快破解奶業發展面臨的 環保制約。有 40.9% 的農戶表示恢復生產面臨環保限制的問題。為此,既要繼續促進種養結合, 實現就近就地合理還田,也要加強研發,為家庭 牧場提供經濟適用的糞汙處理技術與解決方案。五要加快完善奶業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疫情下 風險向養殖環節傳遞,甚至主要由養殖環節承擔,凸顯了利益聯結機制不合理問題。為此,要大力提升奶農組織化水平,發揮奶農組織在原料奶價格形成中的作用,通過建立集體談判制度提升奶農整體議價能力,形成全產業鏈收益共享、 風險分擔的利益格局。


(作者系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 究室主任)


來源:《中國農民合作社》期刊2020年第4


劉長全: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奶牛養殖業的衝擊與對策建議

劉長全: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奶牛養殖業的衝擊與對策建議

劉長全: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奶牛養殖業的衝擊與對策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