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学会《赞扬与责备》,关注努力而非天资,让孩子更优秀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充溢着赞扬与责备。赞扬可能比食物更滋补。而责备会伤害和羞辱我们,剥夺我们的尊严、骄傲和快乐。赞扬和责备充溢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家庭教育中。

你又在恨铁不成钢:

“这孩子一点儿都不懂事!”

天道酬勤:学会《赞扬与责备》,关注努力而非天资,让孩子更优秀


一句气话,一顿训斥,一句抢白,也会改变儿童的整个世界。那原本充满了歌声与欢笑的身体,突然之间就变得畏缩,紧张,一蹶不振。原本神采奕奕,热情,激动的脸上覆盖了阴霾。闪闪发亮的眼神,暗淡了,恍惚地看着家长的脸,等待暴风骤雨慢慢归于沉寂。 与此同时,他们的肩膀塌下了,嘴角也落下了,全身一动不动———这是一种面对极度危险状况的表现。

这就是你希望的孩子的状态?

当然不是。

母女,父子,因为沟通而不愉快?来,来看看《赞扬与责备》,这是一本讲沟通的书!听听来自剑桥大学的沟通课!


天道酬勤:学会《赞扬与责备》,关注努力而非天资,让孩子更优秀

一 《赞扬与责备》简介:

◎这是一本探讨社会心理的通俗读物。

本书乍看之下是在探讨社交沟通问题,其实也涉猎了原生家庭、青春期叛逆、校园霸凌、网络暴力、职场拉踩、性别歧视等深刻问题,值得每个人深思和努力。

◎ 书中讲了一系列实用沟通技巧。

叙述赞美法、回应式评判、魔法比例、三明治法……

作者将30年学术生涯所获成果和领域内其他专家的研究成果整合起来,为读者分享了各种前沿、科学的沟通技巧。

作者将30年的研究成果凝聚于本书中,揭示了赞扬与责备的机制是如何在亲人、夫妻、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之间运作的。

赞扬不仅能表达喜爱,还可能涉及利用与讽刺;责备不仅与不满有关,还可能隐含着歧视和推脱责任。

阅读本书,我们将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活动、需求和真实意图产生更深的理解,试着容忍他人的看法,客观评价身边的人,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天道酬勤:学会《赞扬与责备》,关注努力而非天资,让孩子更优秀


二 给予赞扬或责备,是家长必须运用的权利。

你真棒!

做的真好!

我们在人际世界中经历的第一次评判,很可能是来自父母的好奇、惊喜、欣喜和惊叹。赞扬远远不仅是特定的表扬句子或正式评估。赞扬传递了“我们是快乐的源泉”这一信息。

赞扬,对大脑的健康发育十分重要。相互连接的神经元,是大脑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大脑的成长就在于神经元会不断建立新网络。一些激素能提供建立新回路所需的养料。

当父母的脸上流露出赞扬,传递着“我想看看你是谁,我欣赏你”的信息时,婴儿的大脑中会涌入大量的催产术和内啡肽。

这些令人愉快的激素,能鼓励他们友好而坚定的凝视,从而促进父母与子女的亲密感与理解,提供更多的大脑养料。

这些激素也促使我们在见到我们喜爱的人时感到舒服,或是在受惊时冲动地抓住别人的手。

一个我们熟悉的人现身,不仅会让人情绪放松,似乎还能降低身体上的疼痛,极好地解释了“亲一亲,伤口就不疼了”这一效果。

经常受到赞扬的孩子,在三岁时,就能掌握更多的技能,在十岁时也会更加优秀。

反之,生活中缺乏赞扬的孩子的大脑网络反应,则显得迟钝,尤其在学习和积极性方面。

赞扬是健康大脑不可缺少的奠基石,我们无论年龄多大,都不会削减对它们的需要。

对待天资聪颖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赞扬会激发他们的斗志。

可爱的孩子就像春天的小树,无拘无束地成长,虽然生机盎然,但也免不了时不时长出影响成长的“坏枝”——犯错误,这时,身为“园丁”的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对孩子的责备不可没有,也不可滥用。

面对孩子的失误甚至错误,你会采取怎样的态度?责备。家长批评孩子时,为么有些孩子就是不肯认错?难道问题出在大人身上?

是的,沟通是一门艺术。


天道酬勤:学会《赞扬与责备》,关注努力而非天资,让孩子更优秀


三 赞扬之妙:关注努力,而非天生能力。

日常生活中的赞扬,难以定义,因为它们的意义,源自错综复杂,因人而异的人际关系。人们最早接触的赞扬,比如对孩子由衷的喜爱,及对孩子的个性感到强烈好奇,会贯穿他们的一生。

无论何时何地,都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温暖着他们的心灵。

“你是全世界最可爱的孩子!”

“你最棒了。”

天道酬勤:学会《赞扬与责备》,关注努力而非天资,让孩子更优秀

这些话虽然与赞扬新理论相悖,却是建立自尊的重要趋势。赞扬会带来积极效应,偶尔也会适得其反。判断哪些话,是正面激励,其实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比如,有些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学习被动,缺乏积极性。但是他们也必需做难度较深的功课,跟紧队伍。

答对了较难的问题,他们不会被夸赞。因为聪明孩子早就会了。

那么,在教育中,我们应该让他们注意自己的努力与成绩之间的联系。让他们因努力而被夸赞。这些因坚持不懈和努力用功,而受赞扬的孩子,哪怕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也更更可能会维持积极性与努力态度。因为他们意识到,我努力了,我会了。

你如果希望孩子成功,愿意接纳挑战,就要赞扬他们的努力刻苦和坚持不懈,而不是赞扬他们的智商,天赋和能力。

每一天,孩子们都能通过他们可以做到的事情来考量他们还不会做的。我们赞扬孩子的方法,能塑造他们对自身潜力的理解,而在对自信心的鼓励上,他们对自身潜力看法的重要程度不亚于他们对自己现在力所能及的事情的。

我们要不断地检验赞扬中的诚意、幅度和关注点。

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想获得成功,孩子需要怀有信心。

家长的关注点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天道酬勤”这个规律带来的结果。

——一句恰到好处的赞扬,会让你心跳加快,让希望被填满,让尊严得到慰籍。


天道酬勤:学会《赞扬与责备》,关注努力而非天资,让孩子更优秀

四 生活,需要求全责备:

赞扬像胶水,它能激发亲密激素的产生,增进信任,并让我们更愿意与对方协作。而责备则是赞扬的对立面,它激发的是被排斥与被驱逐的恐惧。

责备能引发痛苦的感受:你有毛病,你有缺陷,你不够好,你得改正。


天道酬勤:学会《赞扬与责备》,关注努力而非天资,让孩子更优秀

孩子回家晚了,你有没有责备过她?

比如,对于14岁的小杰来说,回家晚了,就是世界末日。

“从今以后,再没有人会相信你了,”母亲预言说 ,“你以后必将一事无成。”

当小杰解释了回来晚的特殊原因时,小杰的妈妈就列举出他过去的错误,来回应:

就好像上次,我出于好意带你去逛商场,结果你让我等了半个小时。我们一起去爬山,你一个人先冲到了山顶,我们在半山腰等你,以为你还在山脚下买零食。让我吓得要报警。还有上次唉,你居然忘了我要去学校接你……

小杰的罪行多多,罄竹难书。

至于嘛,这位母亲,她是你的女儿耶!你的责备,描述的是一个行为。咋就上纲上线,认定这事跟个人品质有关咧!

小浩也有同感。

这个小伙子描述了他经历过的,愈演愈烈的责备风暴:

开端都是小事,我放学回家路上忘了买菜;吃完零食,忘了收拾;惹了同学,被老师告状……

突然之间,我就被责骂。丢三落四,不懂礼貌。然后就是一大堆别的事儿,妈妈早就罗列好了一大串我的罪行———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

妈妈生气起来,就像一场龙卷风,所到之处片甲不留……我自己也会怒气冲天,想冲她大喊大叫。


天道酬勤:学会《赞扬与责备》,关注努力而非天资,让孩子更优秀


对于家长来说,负面地评判自己的儿女是一把双刃剑。家长希望迎头一棒,能让孩子吃到教训,但孩子们的悲伤也会引发他们的共情反而伤害自己。

是不是全因为我,他才变这样的呢?所以请吝啬你的责备。多给予他们这样,并且享受在相互这样的状态中蓬勃生长的爱。要把责备正面化,针对一件事的行为而已。

我就喜欢扯东扯西。拔起萝卜带起泥。我的孩子也伶牙俐齿,与我针锋相对。

这样与责备,确实难把握分寸。但这门沟通课,我们又必须学会。

以下七种情形不宜批评孩子:

第一,“对众不责”,即不要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

第二,“愧悔不责”,即孩子惭愧后悔时不责备他。

第三,“暮夜不责”,即夜晚不责备孩子。

第四,“正饮食不责”,即吃饭时不责备孩子。

第五,“正欢庆不责”,即正在欢庆时不责备孩子。

第六,“正悲忧不责”,即孩子正在忧伤时不责备他。

第七,“疾病不责”,即孩子正在患病时不责备他。


天道酬勤:学会《赞扬与责备》,关注努力而非天资,让孩子更优秀

我们建立的记忆和我们删除的记忆,都是在责备带来狂风骤雨之后,得以让它烟消云散的重要环节。

然而我们越是企图躲避责任,就越变得刚愎自用。一些自卫手段,对我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因为它们的操作前提是,即便我们有缺陷、犯了错误,从根本上来说,我们仍然是好的,可爱的。

自利记忆,让我们相信自己是值得这样的,这个信念让我们在责备的震撼过后仍能恢复镇定。

责备是批评教育,尽量要少用。就事论事,不要搞人身攻击,不要扯太远。

因为那些常年被羞耻压倒,不被爱、不被重视、不被赞扬的人,会宁可抛弃一切,包括生命与自由,去挽救他们的尊严。

只可惜除了恐吓别人,比如用枪指着别人,或拳打脚踢之外,他们不懂得其他拉抬自己的方法。

羞耻能把一个孩子对注意力的天真需要,转变成蛮横而残暴地要求别人“尊敬”。

“无地自容”感对我们的影响,会随着时间改变,但它不会永远消失。童年时期,我们不会质疑别人对我们的非议:假如我们爱的人不喜欢我们,我们就会相信那是因为我们不值得喜欢。

在青春期,似乎没有什么比朋友圈和被朋友接纳更重要。少男少女们稚嫩的自我意识对他人的嘲笑无比敏感。

被别人欺辱能毁掉青少年的尊严,让内心命悬一线。社会排斥往往是欺辱的一种表现,是青少年自杀的高危因素,而青少年自杀本身也是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

所以我们要尽量地少去责备。


天道酬勤:学会《赞扬与责备》,关注努力而非天资,让孩子更优秀

五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我们在家庭中学到的赞扬与责备经验,不过是我们在更广阔的社交世界里,畅游之前的试水。我们对他人的评判制度,及对独特的赞扬与责备分布方式的好奇感,通过友谊得到了满足。

这种满足让我们从家庭走向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