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失聯女童:我們與惡的距離並不遙遠

幾天的時間裡,懸念與輿論相互推動,像極了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沒有奇蹟,13日,失聯女孩章子欣的遺體被發現。至此,雖然案件還有許多地方懸而未決,還有很多問題亟待澄清,但悲劇結尾已是不爭的事實。

幾天的時間裡,懸念與輿論相互推動,像極了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社會事件發生後,有無數的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群情激奮,一個個聲音虛擬又真實。在事件發酵的過程中,網友對女童家人的指責從未停止;確認女童遺體後,百度擅自以章子欣父親的口吻發文悼念,放大情緒,它似乎不需要負責,只需要跟著網民的情緒收割流量。

杭州失聯女童:我們與惡的距離並不遙遠

除了施害者,過於情緒化的社會也對受害者帶來無形的壓力。無數人在網上以自己的視角評頭論足,發洩情緒,以為自己想的就是對的,女孩家人的做法是不對的,甚至是愚蠢的。

我無意於評價女孩家人的做法,但我相信,她的家人才是最痛苦的。新聞熱點一個接一個,如果沒有後續跟進報告,人們關注的重點很快會轉變,這件事會被漸漸遺忘;又或許之後有類似的熱點出來時,順帶回憶一下,再發出一聲嘆息。世上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公眾的焦點在轉變,但對於其家人來說,痛苦無休無止,這種痛苦也能瀰漫在這個家庭很久,久到久久難以散去。

杭州失聯女童:我們與惡的距離並不遙遠

一位在場的記者寫道:我們能不能接受人性的複雜?能不能拒絕二元思維?能不能拒絕僅憑猜測得出情緒化的結論?這恐怕是互聯網圍觀時代裡,對所有人的質問和挑戰。(原文:【觀見】在章子欣家守了幾天之後:替沒有被看見的痛苦辯護)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以上帝視角還原了這一現狀,為觀眾提供了一個更為多元的角度,讓輿論場中的每一個人,都有機會看見他人,同時審視自我。

這或許也是電視劇的導演、編劇最希望我們思考的問題,在網上敲擊鍵盤之外,在將一個又一個人物標籤化之後,希望人們能夠跳脫出自己的偏見和刻板印象,不是一味地以自己的想法揣度別人。

杭州失聯女童:我們與惡的距離並不遙遠

一個生命的逝去,是最大的悲傷。對於個體和家庭而言,這種悲傷是刻骨的,這種痛苦是難以消散的。事情過後,我們能做最多的,就是反思和預防。

希望烏雲散去,太陽出現在雲後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