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失联女童:我们与恶的距离并不遥远

几天的时间里,悬念与舆论相互推动,像极了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

没有奇迹,13日,失联女孩章子欣的遗体被发现。至此,虽然案件还有许多地方悬而未决,还有很多问题亟待澄清,但悲剧结尾已是不争的事实。

几天的时间里,悬念与舆论相互推动,像极了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社会事件发生后,有无数的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群情激奋,一个个声音虚拟又真实。在事件发酵的过程中,网友对女童家人的指责从未停止;确认女童遗体后,百度擅自以章子欣父亲的口吻发文悼念,放大情绪,它似乎不需要负责,只需要跟着网民的情绪收割流量。

杭州失联女童:我们与恶的距离并不遥远

除了施害者,过于情绪化的社会也对受害者带来无形的压力。无数人在网上以自己的视角评头论足,发泄情绪,以为自己想的就是对的,女孩家人的做法是不对的,甚至是愚蠢的。

我无意于评价女孩家人的做法,但我相信,她的家人才是最痛苦的。新闻热点一个接一个,如果没有后续跟进报告,人们关注的重点很快会转变,这件事会被渐渐遗忘;又或许之后有类似的热点出来时,顺带回忆一下,再发出一声叹息。世上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公众的焦点在转变,但对于其家人来说,痛苦无休无止,这种痛苦也能弥漫在这个家庭很久,久到久久难以散去。

杭州失联女童:我们与恶的距离并不遥远

一位在场的记者写道:我们能不能接受人性的复杂?能不能拒绝二元思维?能不能拒绝仅凭猜测得出情绪化的结论?这恐怕是互联网围观时代里,对所有人的质问和挑战。(原文:【观见】在章子欣家守了几天之后:替没有被看见的痛苦辩护)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以上帝视角还原了这一现状,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更为多元的角度,让舆论场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看见他人,同时审视自我。

这或许也是电视剧的导演、编剧最希望我们思考的问题,在网上敲击键盘之外,在将一个又一个人物标签化之后,希望人们能够跳脱出自己的偏见和刻板印象,不是一味地以自己的想法揣度别人。

杭州失联女童:我们与恶的距离并不遥远

一个生命的逝去,是最大的悲伤。对于个体和家庭而言,这种悲伤是刻骨的,这种痛苦是难以消散的。事情过后,我们能做最多的,就是反思和预防。

希望乌云散去,太阳出现在云后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