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丨互联网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古文

当所有信息都在网上唾手可得,

是否还有必要学习古文?

近年来,新版中小学教材加大了古诗文比例,“大语文”日益呈现出统领性的核心价值。中高考甚至出现连数理化考题都开始用古文命题的倾向。

荐书丨互联网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古文

随着这股“复古”风潮的涌动,我们不禁开始去思考这样的问题:当所有信息都在网上唾手可得的时候,是否还有必要阅读古文?

最近有一本名为《给孩子的古文》的书火了。

它由诗人北岛发起并主编,精选从先秦到近代的古文八十篇,内容既有诸子百家之言,也有史传篇目;既有脍炙人口的唐宋八大家散文,也有历代学者名家的精彩论断。力求让孩子能够从中感知到古文的精髓,也经历一次古典文化的精神洗礼。

荐书丨互联网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古文

此书的编选和评注者、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商伟先生对次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古文不只是古代人的生活描摹,也是文字和文化传承的基石。那些表达生活、情感、自然、思想的古代诗文,历经千年的传承,依然在我们今天的文字和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学习美好的古文,可以让孩子们重新感受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体会古典时代的浪漫纯朴,认识古人的生活智慧,让我们文化传统的DNA在文字中得以重温和延续。

0 1

一本很好的古文书

古文不是死的文字,今天我们写作和演讲,仍然经常要引用两千五百年前的《诗经》和《论语》,一千年前的苏东坡和欧阳修的名篇,觉得这些词句才能准确表达我们的内心。

经典永远都是经典。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留下了无数璀璨的知识文化典藏,而现代人知道的,也不过沧海一粟而已。对这些经典碎片的梳理、还原和解读,就变得异常有意义起来。这可以让现在人更好地去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的根源从何而来。

荐书丨互联网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古文

《给孩子的古文》就是这样一本书。它包含丰富的体裁和主题,既有诸子百家、经部、史书节选,还有书信、记、传、志、序、论、说、祭文、游记、画论,题跋、墓志铭,乃至戏曲小说评注;同时它注重文章之间的历史脉络和传承联系,希望“单篇之间可以互通声息,产生关联性,获得整体感”。

本书的导读并非简单写时代背景和生平介绍,而是尽量引领读者打开视野,看到一些新的东西,如引导读者将同一主题、不同写法的文章比照阅读,或是引导读者从不同的角度阅读名篇。

在众多的古文图书中,之所以这一本能火,是因为它体现了选编者的思想脉络和美学标准,而非简单的篇章罗列。

0 2

应试之外的价值

教材和高考古文比例的增加,是希望孩子们能够于阅读古文中启迪心智,增长智慧和见识,同时培养文学敏感和丰富审美感受。

然而,如果把应试作为唯一的学习目标,就不可能领略到它真正的美好。

荐书丨互联网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古文

首先,它承载着中国人向往的气韵和情感,描述的场景令人多年之后依旧令人念念不忘。

那可能是《逍遥游》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可能是《五柳先生传》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又可能《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荐书丨互联网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古文

其次,它让我们一窥古人简洁凝练、生动传神的文字态度,寥寥几字,便把气韵描述得淋漓尽致。

描写秋天的柿子林,你可能会用“仿佛”、“如同”这样的排比句。而《水尽头》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晓树满星,夕野皆火”。“火”字仿佛神来之笔,写活了整个场面;

描写春天,你可能会用“朝气蓬勃”,“春风明媚”这样的词语。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仅仅八字,生机萌动的春天跃然纸上;

荐书丨互联网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古文

《世说新语》中描写嵇康,“岩岩若孤松之独立”, 塑造了一个清爽脱俗、遗世独立的高人逸士;“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将嵇康醉后狷狂豪迈的形态做了诗意的表达,绘尽人物风流。

读古文,原生态语言的冲击力与爆发力扑面而来。与现在矫揉造作网络文字相比,这样的文字才是对的,才是充满精气神的。

精深博达的古文,是传统文化最棒的启蒙读物,它所传达的鲜活生命力照亮着我们的生活。这才是阅读古文最大的意义所在。

0 3

耳濡目染的积累

古文,作为语文素养的一部分,没有捷径可走,势必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大量深深浅浅的阅读积累。

即使孩子尚不能理解其所表现的意向和内涵,但仍可以在古文优美的韵律中形成初步认知。

在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孩子们每天都会有有1小时的古文晨读,这项传统已坚持十余年之久。

荐书丨互联网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古文

诵读的内容广泛,从《弟子规》到《声律启蒙》;从唐诗宋词到大学论语;从《爱莲说》到《桃花源记》……小学毕业时,汇佳孩子最少能够掌握240余篇古文和古诗词,而同期国家的要求量为75首。

学校还会定期举办诗词大会、制作诗词海报,以多种形式鼓励孩子学习古文、运用古文。在朗朗书声中,这种看似遥远的文体逐渐走到孩子身边,走进每个人心里。

荐书丨互联网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古文

他们会不自觉将其写到日记中、作文里,会不自觉研究作者背后的时代气象。若学生没兴趣,即便老师终日口吐莲花,也是不管用的。

呵护孩子对古文的这一份亲近,是学校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因为汇佳深知,作为一所拥有26年IB教学历史、坚持“双语双文化”的国际学校,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语言、民族与文化,了解国家的历史和过往,在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的世界里有多么重要。

所以,无论是互联网、物联网还是未来更加神奇的科技,都不能代替古文在孩子心中播下的种子。

因为中国人的一切经验和信息都藏在古典文化里,它既通向远古,又连接当下。它将与孩子共同成长,成为知识修养的一部分,并照亮他们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