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吸血鬼,這些你都瞭解嗎?

“鬼文化是文化學的一個分支,有著豐富而深邃的內涵,是伴隨著人類文化的出現而出現,是人類歷史長河中奇特的歷史現象。’’吸血鬼文化在西方鬼怪文化中一直佔著重要的地位,逐漸傳入中國,為人們所喜愛。但自從文學作品及電影的影響,其中戲劇化的色彩使得吸血鬼形象逐漸改變,尤其是從美國女作家斯蒂芬妮·梅爾的《暮光之城》系列小說風靡,掀起了一股吸血鬼熱潮。為什麼吸血鬼備受人們歡迎,今天人們印象中的吸血鬼形象與過去相比有何不同,下面我們做一下比較與分析。

一、吸血鬼的誕生

最早吸血鬼記載源於《聖經》。相傳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被驅逐伊甸園後生下該隱和亞伯,而該隱因嫉妒殺死了亞伯,上帝罰他終生流浪,只能以吸血為生,雖然永生不死,但必將受到所有世人追殺,而該隱就是初代吸血鬼。在歐洲,從歷史開始便一直流傳吸血鬼的傳說,一般認為吸血鬼的傳說源於人們對血的恐懼和崇拜,一方面血代表著靈魂和生命;另一方面血也代表災難和罪惡

歐洲14世紀,黑死病流行,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死於黑死病人們臨死時痛苦掙扎與肢體流血殘損的特點正好符合人們對吸血鬼的幻想,再加以教會公開承認吸血鬼的存在,吸血鬼迷信形成風氣。到十八世紀,瘟疫再次流行,官民一致認為吸血鬼為罪魁禍首,再加上塞爾維亞一個小村莊裡,傳說阿諾德死後變成了吸血鬼,害死了許多家畜和村民。這一事件引起了當時政府的高度重視,法國雜誌《拾穗者》和英國《倫敦日報》均刊登過這篇文章。

而在文學作品《驚情四百年》中德古拉因為人們的謠言拆散了他與妻子,因恨而投向惡魔,但在《吸血鬼日記》中則是因愛而生。可見,其實吸血鬼的誕生其實與罪惡相連,在人們心中,吸血鬼即是惡魔的象徵。直到社會大環境的改變,人們更能夠接受和包容“異己”,加之對吸血鬼能力的神話,由此才產生《吸血鬼日記》中由愛而生的吸血鬼。

二、吸血鬼形象的轉變

吸血鬼形象並非完全想象,它也有現實的模版,基本特徵是

(1)懼怕陽光,作為惡魔的代名詞,身處黑暗的吸血鬼匿於黑暗之中,陽光可將其化為灰燼。因此白天只能在棺材或者墳墓中休息。

(2)面色蒼白,這基本上是所有吸血鬼的特徵。

(3)不死之身,除了被特殊手法殺死,它不受壽命的限制。

(4)尖長的犬牙,用於切開脖子,吸取鮮血。

起初,由於宗教與政府的宣揚,吸血鬼的形象一直是恐怖,醜陋的,但由於文學作品的盛行及宗教的沒落,吸血鬼形象逐漸變成了美麗、優雅、浪漫。它既令人害怕,又讓人神魂顛倒,首先,年輕,永生不死的特點及時常參雜著情慾的施虐及被虐的關係,滿足了人們根生蒂固埋藏在血液中的恐懼與好奇,而它們身份大多數貴族,擁有金錢與地位並充滿情慾色彩,在文學作品中成為了吸引人的素材。加之科學的發展,人們對神鬼的恐懼心理逐漸減少,科學代替了神話與宗教信仰,因此,為了迎合人們的心理,在恐怖題材中加入浪漫氣息,吸血鬼形象變成了人們如今在影視作品中《暮光之城》、《吸血鬼日記》中,帥氣非凡的形象。

三、吸血鬼文化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變化

在過去,吸血鬼作為宗教中罪惡的象徵,以此,宗教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教徒和統治權。這時期的吸血鬼文學作品受到的階級影響巨大,給人的印象都是神秘且氣質高雅。而隨著吸血鬼文化的發展,階級影響越來越弱化,在《吸血鬼日記》中,基本沒有與宗教有關的因素,吸血鬼基本都是高中生,曾經懼怕的十字架也只是馬鞭草。這基本都是滿足人們娛樂心態而進行創作。

並且,其中涉及的文化元素更廣,參雜了女巫,狼人等元素,而不僅僅侷限於吸血鬼與人類的糾葛。這一現象完全符合當下“和諧社會”的主旨。

通過對吸血鬼文化各方面的變化,可以看出吸血鬼這一西方鬼神文化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發展。而吸血鬼文化體現了社會的發展,並且迎合了隨之發展變化的人們思想文化觀念。體現了人們對“異己”的包容逐漸增加的特點。

參考文獻:

[1]陳瀟《從〈驚情四百年〉到〈吸血鬼日記〉看吸血鬼文化的發展》2012年

[2]張志鵑《解讀吸血鬼文化在〈吸血鬼日記〉中的傳承與演變》,文教資料,201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