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田野春來早——春耕見聞湟中篇

人勤田野春來早——春耕見聞湟中篇

施肥機施肥。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春日大地,西寧市湟中縣掀起春播備耕熱潮,農民們搶抓農時,全力投入春播備耕生產中,田間地頭到處是一片繁忙景象。在今年的春耕中,無人機登上舞臺,為春耕注入新的元素;合作社帶領農民致力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打造農產品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特色種植讓農業發展多了新的選擇;田間課堂的開闢讓農民在種植上更得心應手……

植保無人機讓春播更“智慧”

“大家離遠一些啊,不然等會兒全都是土!”隨著植保無人機操作員調侃笑語,圍觀的人群都往外圍走開,既好奇無人機除草的新方式,又怕弄得一身土,場面生動有趣。

3月下旬,在湟中縣攔隆口鎮巴達村的小麥種植現場,植保無人機操作員王建忠對需要施藥除草的地塊和麵積進行定點、畫航線,把相關地塊信息和作業對象輸入了植保無人機操作系統,“定點、畫航線、執行作業,是以省電、省時、省藥作為出發點的。”

記者在植保無人機的操作屏幕上看到,將要施用除草劑的地塊面積為30畝(1畝≈0.067公頃),植保無人機飛行的定高為5米、幅寬為7米,藥桶裡裝滿了除草劑,等待飛行。

隨著王建忠的操作,植保無人機的螺旋槳開始不停旋轉,風浪帶起了周圍的泥土,按照既定航線飛了出去。

10分鐘之後,植保無人機飛回起點,王建忠給它更換電池, “1塊電池的續航能力是10分鐘,10分鐘可以打藥10畝地,效率太高了!而且換完電池後,它會從剛才飛回來的點開始,繼續後面未完成的作業。”

人勤田野春來早——春耕見聞湟中篇

操作植保無人機。

人勤田野春來早——春耕見聞湟中篇

春日湧動希望的土地。

“真是越來越先進了啊!”

“這麼一來一去,就打完藥了!”

“想想我們以前揹著噴藥機,一天都打不了多少!”

圍觀的農民一邊看著植保無人機飛行,一邊不斷髮出讚歎聲。

湟中縣種子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作業現場種植的小麥品種是“互助紅”,“老百姓喜歡種這個品種的小麥,都說面好吃!”

西寧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王淑英也說, “互助紅”小麥品質和產量穩定,抗病蟲害能力強,麥稈纖維素多,農民喜歡種植。

扎富雲正開著施肥機給這片小麥種植基地進行施肥作業,施肥寬度為5米,施肥機的速度、流量都配合好, 1 小時可以完成17畝地的施肥作業,與人工施肥相比,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現在農業科技越來越發達,真是給我們農民帶來了便利,農活幹起來也不像以前那麼累那麼費時了!希望有越來越多的農業科技和現代化農用機械能普及推廣,解脫我們的雙手。”巴達村村民李永生告訴記者。

綠色+特色 農產品更有品質

4月上旬,天氣越來越暖和,青煙楊柳綠,細雨杏花紅,一切都呈現出春天最美的模樣。

在攔隆口鎮新村,湟中金豐收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曹元章每天一大早就下到地裡,看著僱傭的工人們種馬鈴薯,整地、施肥、下種、覆膜、起壟,一系列的種植程序有條不紊地進行。

今年春播,曹元章的合作社種植500畝青薯9號馬鈴薯和100畝當歸藥材。

“以前是用的馬鈴薯專用肥,從去年開始,咱們省啟動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省建設,實行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我開始使用有機肥,不算追肥的話,每畝地要用100公斤有機肥,政府有補貼。一開始是有擔心的,怕產量受影響,沒想到去年是個豐收年,產量並沒受影響,說明使用有機肥的效果挺好。”曹元章告訴記者。

曹元章種植的馬鈴薯註冊了品牌商標“西納紅”,很受市場認可, “每畝產量在3000至4000公斤,都是直接發貨給老顧客,用上有機肥,我對我們馬鈴薯的品質更有信心了!”

綠色生產讓農產品品質更佳、產品附加值得以提升,也使農戶從中受益。郝廣新以每畝1000元把土地流轉給了曹元章,本人也在合作社打工,自己的土地種植出來的馬鈴薯品質好、銷量好、經濟價值好,他的心裡也特別高興、安穩, “賣得好,我們也有幹勁兒。”除了綠色生產,特色種植也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位於湟中縣的青海高原爽現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是省內著名的蘆筍種植公司,3月末,記者在種植大棚看到,蘆筍長勢正好,工人們正在打包採摘好的蘆筍準備出貨。

“往年這個時候,我們的蘆筍每公斤賣到了54元、56元左右,即便今年受疫情影響,每公斤也賣到了24元,現在已經供不應求了!蘆筍的營養價值很豐富,種植效益比較好。”高原爽工作人員張成祥說。

記者瞭解到,除了蘆筍,高原爽還從東北引進了榛子進行試種,探索榛子是否能在西寧種好,為特色種植增加新品種。

“現在農業生產要追求綠色、健康、品質,還有就是特色,這樣發展會更多元,比如高原爽有蘆筍,其他種植戶有食用菊花、生食玉米、花生、大櫻桃等等,都是為了讓老百姓的菜籃子更豐富!”西寧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王淑英說。

“田間課堂” ”助力春播生產3月下旬,湟中縣在李家山鎮納家村組織舉辦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蠶豆(輪作倒茬)精量覆膜播種技術現場培訓會,60餘家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參加。

培訓現場,農技人員以化肥農藥減量增效中有機肥+有機葉面肥、有機肥+輪作倒茬、精量覆膜播種、病蟲害綠色防控等配套技術為重點,面對面、手把手地向參會人員講解了油菜、馬鈴薯、青稞和蠶豆有機肥替代化肥、精量覆膜播種技術。同時,現場演示了機械化翻耕、施肥和蠶豆的覆膜播種,交流探討了油菜、蠶豆機械化種植技術難題,為春播生產提供“零距離”服務。

“去年開始,我們合作社就開始使用蠶豆覆膜點播機了,用這個點播機,4個人一天種15畝沒問題,能夠大大提高種植效率,而且不用除草、不用間苗。”湟中騰旭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羅生雲告訴記者。

“田間課堂”破除常規方式,延伸培訓觸角,既突出了理論培訓、又著重實用技術操作,讓農戶看得見、學得會、記得牢,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技術的知曉率和入戶率。

“我們合作社今年要種植小麥、露天蔬菜、燕麥3300畝左右,要把這些農產品種好,最後實現好收成,種子的選用、有機肥的使用以及相關農業技術的學習、掌握非常重要,這種‘田間課堂’對我們幫助很大!”湟中縣茁壯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梁昇先告訴記者。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為了更好地幫到農民,西寧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還積極組織各級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民進行蔬菜、糧食生產等技術服務,保障農業生產。

“我們的農技人員,一年大部分時間裡,不是在田間地頭就是在去往田間地頭的路上,多年來穿梭於鄉村田野,一點點見證了農業科技的發展。為了讓農民們通過辛勤的勞作換來金秋的豐收,凡是他們需要的農業科技相關知識,都會耐心地講解給他們聽,希望能切實幫助到他們。”西寧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王淑英告訴記者。

人勤田野春來早——春耕見聞湟中篇人勤田野春來早——春耕見聞湟中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