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雖艱難但不必悲觀

2015年最後一天,應媒體之邀,我以《教改要向深入骨髓的行政化與功利化開刀》為題,點評了2015年的十大教育關鍵詞。說實話,點評毫無新意,因為教育的行政化與功利化問題,已是眾所周知的教育老大難問題,甚至有朋友對我說,你能不能說點其他的,尤其在新年即將到來之時,比如,如果教育制度不變革,學校、老師、家長、學生該怎麼辦?畢竟,教育可做的事,還是很多的。

對於教育改革,我的朋友圈,彌散著比較悲觀的氣氛。相比10年前、5年前談教育改革的熱情,很多朋友已經對教改的話題比較厭倦——他們經常問我,談了這麼多,又有什麼用呢?還有一些網友,也對我總是批評教育問題,感到不舒服:為什麼就不能多一些正能量的東西呢?

我不太理解網友的“正能量”觀,難道不顧事實盲目讚美就是“正能量”,而指出問題、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完善的方案,就不是“正能量”?在我看來,這種“能量觀”恰恰顛倒了。我國教育要進一步提高質量、擴大公平,不能滿足於現有的“成就”,必須直面現實的教育問題。

我也不贊成一些朋友的悲觀論調,確實,過去10年來,很多被寄予厚望的教育改革,要麼根本沒啟動,比如取消學校的行政級別,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所公辦院校被取消行政級別;要麼啟動之後,走調變形,改革換湯不換藥,比如中小學推行校長職級制,還是套用行政模式管理,大學制訂章程,制訂不制訂學校辦學沒有多大變化;再就是,改革只走半步,在關鍵突破點,就猶豫不前,比如高考改革,總是在科目改革、內容改革上做文章,而在錄取制度上卻沒有實質進展,就連2003年開始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在2015年都被壓縮。等等。但是,對於教育改革,我們還是看到一些積極的信息,而對於建立全新的教育秩序,還需要更多耐心。

可以說,國家接受改革建議,在五年前將其寫入教育規劃綱要,就是一大進步,這至少從理念上,達成改革的共識,而有的教改措施,推進的速度,還超過預期,比如2014年國家頒佈高考改革實施意見,提到要減少高考錄取批次,隨後上海宣佈從2016年,也就是今年就取消一本、二本錄取批次,而浙江則從2017年取消批次。高考按批次錄取,被很多人認為是無法改變的制度,但不也啟動,而且在部分省市變為現實了嗎?而一旦一個省取消批次,必定會牽動其他省市的改革。

辦好教育,讓所有孩子有更好的成長環境,是所有教育人的夢想,只要堅持,我堅信教育改革終將落地,為此,對2016年的教育改革和發展,我依舊充滿希望。我希望,2016年,國家在宣佈取消高考錄取批次基礎上,能更進一步,在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和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戰略實施過程中,下定決心,廢除985、211工程,這是消除學校歧視,給所有各類教育、各類學校平等發展空間的重要舉措,也讓行政部門的職責更清晰——負責宏觀管理,而不是具體參與學校辦學、評價。在廢除985、211工程的同時,一刀切取消這些高校擁有的副部、正廳級別,這讓國家教育規劃綱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建立現代大學制度的改革,有了有力的抓手,而當北大等高校都沒有了行政級,其他地方高校的去行政化,也就勢在必然。

我還希望,2016年,國家應該在更多省市恢復使用全國卷的基礎上,推進部分高校基於全國統一測試的全新自主招生改革,打破省市的疆界,用統一考試成績,去自主申請大學,大學獨立進行評價、錄取。如果能推進這樣的改革,我國的高考將從現在的分省按戶籍報考,按計劃錄取,轉變為全國各地自由報考、自由申請。如此,教育公平、高考公平,將提升到全新的高度。

我國的教育改革,毫無疑問很艱難,但只要突破政府放權的關鍵點,不再墨守陳規,改革的空間和潛力又是十分巨大的。因此,要對推進政府放權,釋放我國教育的活力充滿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