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虽艰难但不必悲观

2015年最后一天,应媒体之邀,我以《教改要向深入骨髓的行政化与功利化开刀》为题,点评了2015年的十大教育关键词。说实话,点评毫无新意,因为教育的行政化与功利化问题,已是众所周知的教育老大难问题,甚至有朋友对我说,你能不能说点其他的,尤其在新年即将到来之时,比如,如果教育制度不变革,学校、老师、家长、学生该怎么办?毕竟,教育可做的事,还是很多的。

对于教育改革,我的朋友圈,弥散着比较悲观的气氛。相比10年前、5年前谈教育改革的热情,很多朋友已经对教改的话题比较厌倦——他们经常问我,谈了这么多,又有什么用呢?还有一些网友,也对我总是批评教育问题,感到不舒服:为什么就不能多一些正能量的东西呢?

我不太理解网友的“正能量”观,难道不顾事实盲目赞美就是“正能量”,而指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完善的方案,就不是“正能量”?在我看来,这种“能量观”恰恰颠倒了。我国教育要进一步提高质量、扩大公平,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就”,必须直面现实的教育问题。

我也不赞成一些朋友的悲观论调,确实,过去10年来,很多被寄予厚望的教育改革,要么根本没启动,比如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所公办院校被取消行政级别;要么启动之后,走调变形,改革换汤不换药,比如中小学推行校长职级制,还是套用行政模式管理,大学制订章程,制订不制订学校办学没有多大变化;再就是,改革只走半步,在关键突破点,就犹豫不前,比如高考改革,总是在科目改革、内容改革上做文章,而在录取制度上却没有实质进展,就连2003年开始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在2015年都被压缩。等等。但是,对于教育改革,我们还是看到一些积极的信息,而对于建立全新的教育秩序,还需要更多耐心。

可以说,国家接受改革建议,在五年前将其写入教育规划纲要,就是一大进步,这至少从理念上,达成改革的共识,而有的教改措施,推进的速度,还超过预期,比如2014年国家颁布高考改革实施意见,提到要减少高考录取批次,随后上海宣布从2016年,也就是今年就取消一本、二本录取批次,而浙江则从2017年取消批次。高考按批次录取,被很多人认为是无法改变的制度,但不也启动,而且在部分省市变为现实了吗?而一旦一个省取消批次,必定会牵动其他省市的改革。

办好教育,让所有孩子有更好的成长环境,是所有教育人的梦想,只要坚持,我坚信教育改革终将落地,为此,对2016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我依旧充满希望。我希望,2016年,国家在宣布取消高考录取批次基础上,能更进一步,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战略实施过程中,下定决心,废除985、211工程,这是消除学校歧视,给所有各类教育、各类学校平等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也让行政部门的职责更清晰——负责宏观管理,而不是具体参与学校办学、评价。在废除985、211工程的同时,一刀切取消这些高校拥有的副部、正厅级别,这让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改革,有了有力的抓手,而当北大等高校都没有了行政级,其他地方高校的去行政化,也就势在必然。

我还希望,2016年,国家应该在更多省市恢复使用全国卷的基础上,推进部分高校基于全国统一测试的全新自主招生改革,打破省市的疆界,用统一考试成绩,去自主申请大学,大学独立进行评价、录取。如果能推进这样的改革,我国的高考将从现在的分省按户籍报考,按计划录取,转变为全国各地自由报考、自由申请。如此,教育公平、高考公平,将提升到全新的高度。

我国的教育改革,毫无疑问很艰难,但只要突破政府放权的关键点,不再墨守陈规,改革的空间和潜力又是十分巨大的。因此,要对推进政府放权,释放我国教育的活力充满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