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特斯拉正視的中國對手,是中國的吉利汽車?

讓特斯拉正視的中國對手,是中國的吉利汽車?

最可怕的,永遠是未知的,最讓人期待的,也永遠是未知的。兩者之間並不算矛盾,而只是超脫了絕大多數人的常識之後,一種新的意識形態。

世界的美妙正在於此,各行各業的不斷創新,讓我們得以享受到智能手機、智能汽車、互聯網、物聯網等等一切的跨越式發展。但,永遠不要忘記的一點,技術快速成長的背後是基礎科學的進步,而具象的各行各業開始快速成長背後,是一行行基礎的代碼、基礎的通訊基站,基礎的基礎。

所以,在這幾天吉利汽車又一次站上各大頭條,吉利楊學良確認吉利汽車正在招聘火箭總師時,我的錯愕並沒有出現,腦中的第一想法,是替吉利汽車和中國汽車工業高興。

當李書福的衛星進入太空時

讓特斯拉正視的中國對手,是中國的吉利汽車?

為何慶幸,因為我們能很清晰的察覺一件事,吉利汽車的未來出行規劃很大,大到超出了很多傳統車企的思維框架。而當吉利汽車的衛星未來真正進入太空之時,中國汽車產業裡就會誕生一家站在全球汽車技術制高點的企業。

結論之所以是這樣,有跡可循。2018年2月,埃隆馬斯克用SpaceX旗下當時的運力最強火箭——"重型獵鷹"(Falcon Heavy)火箭。這一次火箭的發射,不僅象徵著人類可以把重達 1420 噸的火箭送出地球,還誕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臺飛入太空的汽車——獵鷹裡裝著特斯拉Roadster 跑車。

讓特斯拉正視的中國對手,是中國的吉利汽車?

顯然,把埃隆馬斯克的Roadster跑車發射到太空裡更多的意義是浪漫,更大的後招在一年之後的2019年5月,這一次埃隆馬斯克放出的大招是,用獵鷹9號火箭,一次性發射了60顆衛星。

所以,結合上述這些信息,相信你就對吉利汽車要向太空發射火箭、發射衛星,有一個新的初步認識,至少沒有當初的那種錯愕。

讓特斯拉正視的中國對手,是中國的吉利汽車?

我們先看看吉利汽車要幹什麼。

在吉利楊學良的微博確認之後,下方的評論區中有了新動靜。有網友在微博中評論"吉利造火箭,年底發兩顆衛星。"副總裁楊學良的回應是:"年底發的衛星是我們自己研發製造的,發射這兩顆衛星的火箭還是買的,我們還有更多計劃會在4月24日中國航天日發佈,敬請期待!"

吉利汽車招聘火箭總師,是為了星箭融合,而不是為了自己做火箭。

而此次吉利科技集團下屬時空道宇的招聘信息顯示,其對火箭總師的招聘要求為:負責火箭整體工作的總策劃;火箭整體技術性、指導性工作;火箭整體姿軌控產品工藝技術實施過程的審查和管理;負責火箭整體工藝可行性、工藝實施過程的審查和監督管理;負責公司火箭隊伍管理;負責公司火箭創新、工藝優化等工作的策劃與指導。

讓特斯拉正視的中國對手,是中國的吉利汽車?

除了火箭總師外,時空道宇此次招聘的相關職位還包括硬件工程師、衛星綜測專家、射頻工程師、衛星載荷設計師、姿軌控產品工藝工程師、雷達工程師(光學)、電子信息工程師(遙控遙測)等相關近40個職位。

所以,吉利汽車要做的很明顯:先把衛星送上太空。而在謀求衛星升空的背後,意味著吉利汽車的未來出行規劃,不會小。

特斯拉的先手,能讓我們找到吉利未來準備幹什麼

讓特斯拉正視的中國對手,是中國的吉利汽車?

埃隆馬斯克2019年的先手,是把60個每顆200多公斤的衛星,一次性送入了450公里的軌道。這,是他龐大的星鏈計劃的第一步。按照馬斯克SpaceX公司的計劃,要在2025年之前,發射12000顆衛星,組成一個覆蓋地球無死角的WiFi。除了衛星之外,還計劃弄出100萬個地面站,建立6個衛星網關站。

當然,這也並非是埃隆馬斯克和Space X的行業創舉,1987年的摩托羅拉公司,就設計了覆蓋全球的移動通信系統——銥星計劃,計劃發射77顆衛星覆蓋全球,讓用戶可以用手機直接通過衛星進行通信。還有OneWeb的星座互聯網衛星系統,計劃發射900顆衛星,其中有720顆衛星將被髮射到1200km軌道以提供全球互聯網連接。用戶不論何時身處何處,都能接收到OneWeb衛星提供的無線信號。

當然,最後失敗的原因,都是因為燒不起錢,或者錯過了風口。

讓特斯拉正視的中國對手,是中國的吉利汽車?

難度頗大、成本頗高的背後,顯然回報也是夠大的。根據星鏈計劃的設想,當所需衛星全部發射完畢後,只要頭頂有青天,就能接入互聯網,去深山老林、荒原沙漠探險也不怕沒信號了。從理念上來說,這將讓通訊進入一個新的高位,包括無人駕駛、無人作業、無人機、信息交互等等,均會得到極大的發展。

顯然,吉利汽車的未來打算,是先從進軍低軌衛星開始,逐步完善自己的天地計劃。

寫在最後:

於是,當台州吉利衛星項目正式開工,佈局商業衛星領域,年內將首發雙顆低軌衛星,全面展開全球首個低軌導航增強衛星系統的商用驗證等等這一列操作之後。當吉利汽車的衛星真正升空,且逐漸佈局完善之後,站在我們面前的,就是一個在前瞻技術領域(無人駕駛、通訊技術)擁有建樹的吉利汽車。

而這也將意味著,面對著大眾、豐田等等傳統車企的發展模式,新技術在吉利汽車上落實的不僅會更迅速,而且功能也會較之傳統技術有所區隔。

而那時候,我們再來聊聊吉利汽車Vs大眾汽車,相信思路就會不僅僅放在汽車的外形設計、性價比這些傳統標準之上,而是變為一場技術的爭奪戰。而這一天,距離我們,也應該不會太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