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出台《深化“送法进企业”活动8条措施》

为全面贯彻落实“重点工作攻坚年”各项安排部署,切实有效推进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聚焦企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推进“送法进企业”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市委法治委守法普法协调小组近日印发《深化“送法进企业”活动8条措施》,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和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一是建立完善“送法”清单。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普法责任制要求,结合部门职能和企业需求,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知识产权法、产品质量法、环境保护法、企业所得税法、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招标投标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职业病防治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仲裁法等与面向企业开展执法、管理、服务以及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列入“送法”清单,并结合法律法规修订等形势变化及时予以调整完善,增强“送法”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二是开展常态化法治宣讲和培训。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选派专业力量,组建“送法进企业”法治宣讲团,采取专题辅导、法治讲座、交流研讨、法律咨询等形式,面向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开展法治宣讲和培训,重点宣讲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阐释党和国家关于依法保障和促进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宪法法律对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保障和规范,突出宣传“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围绕产权保护、维护市场自由、保障交易安全、促进公平竞争等开展以案释法,提高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水平。各有关部门单位原则上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送法进企业”法治宣讲和培训活动。

三是加强企业内部学法。各企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要结合日常执法、管理、服务工作,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完善内部学法制度,建立学法档案和台账,引导企业职工深入学习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及时了解掌握关于法治建设的最新精神;深入学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践行宪法要求;深入学习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将企业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遵守生态环保、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员工权益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争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

四是推进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各企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要将“送法进企业”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相融合,指导帮助企业广泛建立职工法治学校、法治讲堂、法律图书角(法律超市)、法治文化展示室、法治文化长廊、法治宣传栏(橱窗)等法治阵地,选拔、培养一批法治专业人才,鼓励引导企业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和凝聚力、向心力。探索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提升企业依法治理水平。

五是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各企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要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完善法律顾问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务室以及仲裁、公证、法律援助联系点等),完善相关制度章程,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及时妥善解决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企业法律顾问定期开展“法治体检”,对企业合同等进行合法性审查,梳理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隐患,及时提出法律意见建议,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为企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六是突出抓好重要节点普法。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税收宣传月、“5·1”国际劳动节、“6·5”世界环境日、安全生产月(周)、“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等重要节点,通过法治成果展示、法治讲座、法律咨询以及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文艺表演、法治主题征文等多种形式,集中开展相关法律知识和政策规定宣传普及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企业发展的法治氛围。

七是加大新媒体普法力度。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在用好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同时,加大门户网站、微信、微博、头条号、客户端等新媒体普法力度,依托《“谁执法谁普法”—机关普法进行时》《潍坊法治风采—法治时空一线行》等栏目、“法治潍坊”微信公众号以及本部门本单位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与企业相关的最新法律法规,分析典型案例,宣传“送法进企业”的先进典型、经验做法,积极探索“点单式”普法等新模式,提高普法效率和精准度。

八是加强对“送法进企业”的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深化“送法进企业”活动对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保护企业家和企业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和时间进度,抓好推进落实,并及时报送相关情况。市委法治委守法普法协调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适时开展督导检查,将“送法进企业”活动开展情况纳入落实普法责任制考核并予以通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