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嬰兒趴睡身亡,媽媽全程群內直播!別再被有毒的育兒法洗腦!

3個月嬰兒趴睡身亡,媽媽全程群內直播!別再被有毒的育兒法洗腦!


3個月大的小孩能在媽媽眼皮底下趴在床上大哭一個多小時,直至窒息而死,而隔壁房間的媽媽從攝像頭中看著這一切發生,愣是不肯動手把孩子翻個身,而是拿著手機不斷在VIP群裡直播,請教各種“專家和老師”。


4月16日下午,一名新手媽媽在“某付費睡眠引導群”提問,稱小孩翻身趴著睡覺一直哭,想向群內的老師尋求幫助。群友答“不是大哭就沒事”,然而約兩小時後,這位媽媽在群內表示孩子嘴唇發紫,最終孩子不幸身亡


據網上曝光的聊天記錄,當天下午1點01分,這位媽媽上傳了一段視頻並提問“這個哭聲是不是要去幫她翻過來呢?”“我在門口急死了,好怕悶到”。她連續問了多遍但群裡的“老師”並未回覆。

3個月嬰兒趴睡身亡,媽媽全程群內直播!別再被有毒的育兒法洗腦!

下午,這位媽媽聽到了寶寶臉抵在床上的聲音,著急地在群裡求助。群友們積極支招,有人答“不是大哭就沒事”……


3個月嬰兒趴睡身亡,媽媽全程群內直播!別再被有毒的育兒法洗腦!


2點10分,這位媽媽說,“沒聲音了,我怕她悶死”。有群友卻稱“寶寶解鎖了趴睡技能”,還有群友稱“你又可以追劇了”……


3個月嬰兒趴睡身亡,媽媽全程群內直播!別再被有毒的育兒法洗腦!

3個月嬰兒趴睡身亡,媽媽全程群內直播!別再被有毒的育兒法洗腦!


直到下午3點,她叫寶寶起床吃奶走進房門,才發現孩子已經不對了。而距離她發現孩子沒聲,已經過去了1個小時……


3個月嬰兒趴睡身亡,媽媽全程群內直播!別再被有毒的育兒法洗腦!

3個月嬰兒趴睡身亡,媽媽全程群內直播!別再被有毒的育兒法洗腦!


最終孩子不幸身亡……據悉,3月份,這位母親曾購買過一家叫“芝士小餛飩”的付費課程並加入該群。據瞭解,這家機構提出了一套寶寶睡眠理論,其中有一個觀點就是:


寶寶在幾個月的時候,會有一個“翻身倒退期”,這階段寶寶晚上睡覺會不停的翻身,直到寶寶會趴睡了,才算完成“解鎖趴睡”這個任務,結束倒退期。而群裡有“老師”會提供訓練嬰兒獨立睡覺的“指導”,讓嬰兒跟母親分房睡,並且睡在完全漆黑的空間裡。


4月19日,芝士小餛飩團隊發表聲明,稱網傳信息不實。聲明中稱:孩子直接死因並非趴睡,早先購買的育兒諮詢服務已於3月31日停止,且與當事母親溝通過,孩子具體死因不便透露。


然而,在網上搜索“嬰兒趴著睡”“嬰兒能不能趴著睡”等類似問題,也能在回覆中找到“芝士小餛飩”貼出的肯定回答。


3個月嬰兒趴睡身亡,媽媽全程群內直播!別再被有毒的育兒法洗腦!


用過氧化氫清洗割破的傷口,用冰來冷卻燒傷、灼傷,將碰落的牙齒存放在水中,幼兒噎塞時拍他的後背……幼兒是意外傷害的高發人群,然而,一些監護人的安全急救意識較差,當意外傷害發生時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甚至處理不當,導致原本能夠挽回的生命轉瞬即逝。


對監護人來說,他們平時多將精力放在孩子是否吃飽穿暖上,對孩子的安全問題卻容易掉以輕心,認知上也存在很大的欠缺。當前,意外傷害已經成為0-14歲兒童第一健康殺手,是我過威脅兒童健康及生命的主要問題。根據大量研究結果表明,兒童遇到的意外傷害中,嬰幼兒期發生的比例佔到一半左右。為什麼嬰幼兒容易發生意外傷害?


3個月嬰兒趴睡身亡,媽媽全程群內直播!別再被有毒的育兒法洗腦!


3個月嬰兒趴睡身亡,媽媽全程群內直播!別再被有毒的育兒法洗腦!

嬰幼兒自身發展的侷限性


嬰幼兒期,兒童逐漸學會抬頭、翻身、坐、爬、行走,逐步學會抓、握、捏、使用工具。這些身體動作的發展促進了嬰幼兒對外部世界的認知和自我控制感的形成。然而,嬰幼兒的神經系統不成熟,對動作的自我控制尚處於發展階段,動作協調性差,任何一個動作的獲得都伴隨著挑戰和危險。比如嬰幼兒的意外傷害主要是容易從床上、嬰兒車上或汽車上等處跌落;把不該吃的物品放到嘴裡出現誤服或把小玩具零件放到鼻孔裡、耳朵裡等,發生異物堵塞;觸摸到危險的物品,導致燙傷、切割傷等。


另外,隨著嬰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小朋友一起玩耍時,容易因為爭搶玩具和規則問題引起爭執,有些孩子在衝突中表現出的攻擊性行為可能會造成意外傷害。

3個月嬰兒趴睡身亡,媽媽全程群內直播!別再被有毒的育兒法洗腦!

嬰幼兒周圍環境中的“危險”因素


同樣的環境,對於成人而言是安全的,而對於兒童來說可能是需要改善的,否則就有可能傷害到他們。當我們將立足點從成人“轉移”到嬰幼兒身上的時候,我們發現環境中有很多的“危險”因素存在。比如飯桌上的熱菜熱湯、食品包裝袋以及裡邊的各種防腐劑和乾燥劑、電梯和門的夾縫、剪子和刀等鋒利的物品、路上的車水馬龍、汽車駕駛的安全盲區、公共場所的用具設計等。環境的安全必須是以“兒童”為中心的安全,而非是以成人為中心的安全。即使我們已經讓周圍的環境相對安全,當嬰幼兒在一起互相遊戲和活動時,也會有不可預期的一些撞傷、磕傷和碰傷出現。比如當孩子們在玩滑梯時,如果相互擁擠就有可能從滑梯上跌落。

3個月嬰兒趴睡身亡,媽媽全程群內直播!別再被有毒的育兒法洗腦!

成人的安全意識缺乏,監管不到位


親子關係是嬰幼兒成長中最重要的社會關係。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家長就負責照顧孩子的衣食起居,進行人生最初也是一生的教育。家長自身的素養和家庭環境的建設對孩子的發展影響深遠。由於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生活條件的改變,很多家長忽略了孩子面臨的一些危險,在生活中沒有提高安全意識,甚至存在僥倖心理。有時候,因為家庭瑣事或工作忙碌,無法注意到保育中的細節。比如頻發的高層住戶因為陽臺窗戶未關閉,導致嬰幼兒墜樓。


從托幼機構角度而言,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首先,各位教師在工作中的職責不清晰,班級教師的工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能會出現彼此都認為另外的教師在負責的現象,導致監管空白。其次,托幼機構班級嬰幼兒人數多,且一日生活中,孩子們可能分佈在多個遊戲區,教師無法兼顧造成監管不力。戶外活動時,孩子的流動性比較強,動作活躍,教師不能第一時間甄別出風險,無法避免意外事故發生。再次,托幼機構中教師的工作負荷比較重,長時間的工作和疲勞會降低其對安全風險的判斷能力。


3個月嬰兒趴睡身亡,媽媽全程群內直播!別再被有毒的育兒法洗腦!


3個月嬰兒趴睡身亡,媽媽全程群內直播!別再被有毒的育兒法洗腦!

社會公共安全意識缺乏,安全防控機制不健全


按照布朗芬·布倫納的生態系統理論,嬰幼兒的發展不僅與微觀系統和中間系統有關,還與外部系統和宏觀系統有關。社會公共設施在設計和使用時,對於嬰幼兒經常出現的場所,比如遊樂場、社區廣場、動物園、公園等場所,對嬰幼兒的安全問題考慮得不夠,未做到周全的防護和提示。


目前,社會輿論宣傳的力度不夠,導致大眾對嬰幼兒的安全意識重視程度不夠。教育、醫療衛生、交通、新聞等各個部門在利用網絡、電視、講座、報告等線上線下方式,宣傳嬰幼兒安全教育的知識及其重要性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一定程度上導致大眾對嬰幼兒的安全意識重視不夠、安全防控機制不健全。

3個月嬰兒趴睡身亡,媽媽全程群內直播!別再被有毒的育兒法洗腦!

嬰幼兒安全教育有待進一步深化


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面對環境中的危險因素,提升嬰幼兒的認知能力、判斷能力和應對能力始終是核心。如果說對嬰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可以從出生後即開始,那麼對於家長的安全教育應該更早開始。托幼機構相關的遊戲活動過程支持也有待進一步加強。例如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對幼兒出現的不安全行為及時制止和糾正,對幼兒及時利用有效時機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兒自我安全意識、自我保護的能力。同時,來自社會和國家層面的關注將為兒童的發展提供更多的保障。目前,這些工作仍是薄弱環節。


在安全教育中,不能認識到嬰幼兒發展的特點,不能從嬰幼兒角度看世界,就永遠無法理解什麼是危險,甚至所謂的安全教育也只是形式。


事實上,大部分意外傷害是可以避免的。然而,小朋友的好奇心強,對危險的認知又不足,有時還是會發生一些始料不及的意外。在進行安全教育和實踐的同時,面對意外傷害事故,監護人的安全急救素養亟待提升,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應對技能。


3個月嬰兒趴睡身亡,媽媽全程群內直播!別再被有毒的育兒法洗腦!


3個月嬰兒趴睡身亡,媽媽全程群內直播!別再被有毒的育兒法洗腦!

幼兒意外傷害急救方式


  • 孩子發生窒息,如何迅速應對:


如果孩子不小心把食物或小物件吸入氣管裡發生窒息的情況,監護人必須馬上急救。


對於0-1歲的寶寶,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大人保持坐位,前臂放到自己大腿上,把寶寶臉朝下放到自己的前臂上,用手固定住寶寶的頭和下巴。注意寶寶頭的位置要稍低於身體的位置,用手指控制好下巴,使寶寶的口微張,這樣氣管中的異物比較容易經過拍擊而出。


第二,用另一隻手的掌根部位拍擊寶寶的背部5次,拍擊部位為兩個肩胛骨之間。拍擊要迅速且有力,這樣能保證拍擊可以使異物排出。


第三,如果5次拍擊後異物沒有掉出,把寶寶翻轉至臉朝上,同時手繼續固定住頭部。在翻轉的過程中,最好能始終保持頭的位置低於身體的位置,這樣在翻轉的過程中也不會妨礙異物的排出。


第四,用兩根手指按壓寶寶胸骨的中下1/3位置5次。按壓的深度建議在4CM左右,也是建議要快而有力,保持對氣管內異物的衝擊,利於其排出。


第五,重複上面步驟,直至寶寶可以呼吸或者哭出聲。

3個月嬰兒趴睡身亡,媽媽全程群內直播!別再被有毒的育兒法洗腦!

3個月嬰兒趴睡身亡,媽媽全程群內直播!別再被有毒的育兒法洗腦!

(董福來供圖)

經過反覆拍擊和按壓,只要操作正確,異物就一定可以排出,我們對此要有充分的信心。平時應該把上述的動作反覆練習,這樣萬一孩子發生窒息,我們就可以正確而迅速地應對,幫助孩子排出氣管內的異物,避免危及性命。只要孩子哭出聲音,說明異物已經排出,即便因為緊張沒有看到異物的排出過程,也無須擔心。


  • 孩子不小心被燙傷怎麼辦?


第一,用涼的流動水(但不要用冰水)衝傷處至少10分鐘,直至疼痛感消失。如果沒有涼的流動水,可以冷敷,用水浸溼紗布或乾淨的布料冷敷(但不要用冰敷)。這裡強調燙傷後要用涼的流動水衝,自來水最好,不要用熱水,也不要用冰水。不要用熱水很好理解,本來就燙傷了,再用熱水相當於再次燙傷。而不能用冰水衝或冰敷,是因為冰或冰水溫度過低,會造成類似凍傷的傷害,這無疑是雪上加霜,進一步加重傷害。


第二,用乾燥的無菌清潔敷料覆蓋傷處,但不要用有粘性的敷料。用乾淨的無菌紗布覆蓋傷處是可以的,如果沒有就不要覆蓋。也不要在傷處塗牙膏等,沒有用,而且會增加醫生清理傷口的難度,甚至加重傷害。


第三,如果燙傷面積較大,或者衝半小時後仍有疼痛感,孩子覺得不舒服,家長又不放心,不好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時都需要及時去醫院。


最後提醒大家,在發生燙傷等意外後,監護人不要慌張,在救助時要注意周圍環境的安全,避免二次意外,不管是對於小朋友還是監護人的再次傷害都要避免。另外一定要對小朋友不斷進行安全教育,讓小朋友遠離可能燙傷的場所,避免發生任何燙傷。


  • 孩子外傷出血,如何冷靜處理


孩子天生好動,免不了小磕小碰,如果出現外傷出血,我們應該知道怎樣止血。


首先,用紗布壓迫傷口止血,用手指的掌側面或手掌壓迫。在拿紗布之前,大人最好戴好手套,這樣既能保護自己,也能減少傷口被細菌感染的機會。

其次,如果未止血,再加一塊紗布並加大壓迫的力度。不要拿走之前壓在傷口處的紗布,而是在原有的紗布上再加一塊紗布,貿然拿走壓迫傷口的紗布,會造成出血增多。


再次,如果出血停止就不用再繼續壓迫止血,要用繃帶緊密纏繞以固定紗布,然後帶孩子去醫院進一步處理。


最後,對於小傷口,如果出血量很小,很快自行止住了出血,那麼建議用肥皂和水清潔傷口,接著用紗布覆蓋傷口。


在孩子發生上述問題時,監護人不要緊張,平時要不斷複習和練習這些知識和技能,只有熟練掌握,才能在面對問題時做到不慌亂。希望每個監護人都能掌握儘量多的安全知識和應對小意外的技能,幫助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


《教育家》雜誌2020年2月刊第3期推出嬰幼兒安全教育專題報道,如需瞭解更多,歡迎訂閱雜誌


3個月嬰兒趴睡身亡,媽媽全程群內直播!別再被有毒的育兒法洗腦!


— END —



來源|本文刊於《教育家》雜誌2020年2月刊第3期,有刪減

作者|梁九清 唐琪 董紅紅


3個月嬰兒趴睡身亡,媽媽全程群內直播!別再被有毒的育兒法洗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