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第二大金融形態,"信託"的五個為什麼?

xt2.jpg

【導讀】很多人是從港臺劇或美劇中得知“信託”這個詞的,經常伴隨著豪門恩怨。四周前,英國智庫Z/Yen集團發佈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中排名首次躍居為第四。而中國的第一家信託公司就誕生在上海。信託是如何成為中國不可或缺的現代金融形態?昨天,代市長龔正指出,今年自貿試驗區建設要有更大突破,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要基本建成。對於信託這種金融形態的深入瞭解也成為國際大都市市民的必備知識結構。

4月15日,東莞信託有限公司財富管理部首席投資顧問餘浩楠和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朱寧共同做客文匯講堂聽友特別講座第二場,餘浩楠為聽友們做了深入淺出的信託知識普及,朱寧稱自己也是信託實踐者,讓在線聽友瞭解了神秘卻又堅實的信託。

為何中國很多人都不知道信託是銀行之後的第二大金融業態?

“始於信任,忠於託付。受人之託,忠人之事。”

這就是信託。

書面解釋很長。它是一種制度,也是一種民事法律關係。信託公司屬於銀行業金融機構,由國務院批准成立,銀保監會頒發牌照並監管。按照《信託法》規定,委託人基於對受託人的信任,將自己的財產委託給受託人,受託人按照委託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的目的實施管理或處分的行為。

信託是我國第二大的金融業態。平均收益率過去多年一直超8%,年化收益率超過其他所有理財產品。同時,接受國家、法律、法規層面的監管,資產不良率長期低於8‰,而商業銀行平均為1.2%。

為什麼信託在我們國家瞭解的人並不多?原因有三。

第一,信託是基於私募原則開展業務,所謂的私募原則,就是所有的信託公司不能夠在公開的渠道來宣傳和推薦自己的信託產品,所以它的受眾面比較小。

第二,信託有一個合格投資人的門檻,資管新規規定——家庭金融淨資產300萬以上,且有兩年的投資經驗。

第三,中國只有68家信託公司。任何一個國家的金融行業都由四架馬車來支撐——銀行、信託、保險、證券。2019年,中國有3500多家銀行,總規模約240萬億,信託68家,總規模為25萬億,保險100餘家,總規模16萬億,證券100餘家,總規模為7.5萬億。

jietu.JPG

信託運作架構(演講PPT)

信託公司如何運作,業務有何優勢呢?

四大金融機構擁有國家最稀缺的牌照,故稱作“持牌金融機構”,接受國家法律法規監管和約束。中國金融業特點是分業經營,和美國的混業經營不一樣,即銀行只能幹銀行的事情,保險只能做保險的業務,證券只能做證券的業務,只有信託是唯一可以橫跨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和實業投資的一個金融業態,所以它牌照的展業範圍非常靈活,功能也非常多元化,相當於包含了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管理公司、擔保公司和實體經營。

因此,中國信託公司有幾個基本點:第一,它是中國第二大金融業態。第二,信託業平均收益率基本上是最高一檔,超過了同期的理財產品。第三,行業不良率常年低於1%,大約是8‰。第四,展業可橫跨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和實業基金。

信託如何起源於羅馬、發展於英國、成熟於美國、進入到中國?

信託在歐洲中世紀以前就已出現,它起源於遺囑。古羅馬頒佈的《羅馬法》中規定,遺囑的財產繼承人不到法定年齡或不具備民事行為能力,他可以把財產委託或者轉讓給第三方管理,待繼承人具備繼承條件再轉交。這就是最原始的信託。

信託發展於英國。作為天主教國家,教會勢力極大,信徒也狂熱,常在彌留之際將土地直接贈送給教會表示虔誠。這觸犯了英國王室的權利,因此王室頒佈法律,教徒如轉贈土地給教會,就立刻沒收。教徒們就將土地轉讓或贈予第三人,土地收益轉交給教會,即為“用益制度”,這個制度將財產的所有權、受益權和管理權分離了出來。

19世紀,美國把英國的信託制度複製過去。1822年,美國成立了第一家信託投資公司紐約農業活險放款公司。一開始是基於保險的制度成立的,後來慢慢注入了信託制度和運營模式。時至今日,美國是當今世上信託制度最靈活、發展最成熟、商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

新中國成立後曾成立了第一家信託公司,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全面改革開放後,鄧小平同志主持成立了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它的誕生標誌著我國現代信託制度進入了新的紀元。

155252109_副本.jpg

餘浩楠、朱寧在線答聽友問,李念主持(直播截圖)

2001年《信託法》成立後,中國信託如何從1000餘家到68家?

信託在我們國家是如何發展的?1921年在上海灘就成立了中國通商信託公司。1949年到1978年間,因為實施的是計劃經濟,信託業務被廢止。改革開放之後,實體經濟蓬勃發展,需要充分發揮投融資支持功能,1979年10月照搬國外的信託模式,成立了剛才所說的中國國際投資信託投資公司。國家第一批基礎設施項目落地,第一批民營企業落地,其中都有信託的身影。

1990年代初進入了高峰期,我們國家最高峰值有1000餘家信託公司。但是,我國的第一部信託法在2001年才頒佈,缺乏法律監管。2001年之前信託業經歷五次大整頓,2001-2007年是規範調整的階段,2007年第六次清理整頓之後銀信合作不斷深化讓信託業邁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進入21世紀以來,信託業的每一次快速發展都離不開和銀行的合作,包括資本市場的配資、房地產與政信合作業務、理財合作業務、利用信託優勢幫助銀行規避監管等等,這期間,銀行與信託相互鼓勵與打氣,不斷進行金融創新,在助力銀行發展的同時,也迎來了信託業的發展機遇,信託業規模也得以大幅增長,銀信合作成為金融業中最為耀眼的創新業務。2012年,券商、基金、保險等領域紛紛依照信託業的模式,放開監管,中國所謂的大資管元年正是從2012年開始,銀行與非銀機構的合作造就了近5年的影子銀行瘋狂發展。

2012-2017年的這五年時間,大資管業務為主的影子銀行業務催生了各種業務類型,也導致金融強監管和去槓桿進程在2017年正式開始。

進入2017年以來,信託業正面臨日益嚴厲的監管,金融監管一統是大趨勢,迴歸本源正成為各信託機構的努力方向。

目前的68家信託公司,有央企控股,也有金融機構控股,也有地方政府的控股,更有民營企業的控股。股東背景不同,作業風格也不同。信託行業很多老大哥,比如說中信、中融這些行業的頭部,特點是非常大;地方政府來控股的信託,以穩健作為第一要務;民營企業控股則是資本逐利,對利潤增長要求非常高。

東莞信託是地方政府的信託,也就是東莞市政府直接控制和管理,規模小,2019年資產規模只有739億,管理資產規模排名非常靠後,但基本為主動管理資產,主動管理比例多年排名行業前五。它成立時間有33年,在市委市政府要求下,以金融維穩,資產高質量為要求,只做自己熟悉且風險可控的資產,信託資產的價值裁量權把握的比較好,因此,信託報酬率連年都是行業第一,產品收益率行業排到前10,2019年投資者回報金額超過38億,資產不良率是3.3‰,在整個行業內屬於靠前水平。

dgxt.jpg

東莞信託有限公司基本為主動管理資產,主動管理比例多年排名行業前五

家庭信託為何普遍受歡迎?六大好處:財富傳承和配置、整家風

根據2019年招商資本和貝恩諮詢統計的數據,中國高淨值家庭的理財目標有6種,其中28%人群是為財富的保值;21%人群是為財富的傳承;17%人群是為財富的增值;14%人群是為子女教育;13%人群是為高品質的生活;7%則為事業發展。2003年至2018年,集合信託產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約8%,遠高於同期CPI2.60%的平均漲幅,保值功能明顯;2011年至2018年,信託理財的平均收益率8.21%,同期GDP平均增速為7.25%,信託理財收益已經超過全社會財富的累積速度;從貨幣供應量來看,近三年我國M2平均增速為8.33%,與信託產品平均收益率8%已非常接近,但我國貨幣超發,M2增速下行預期明顯,而信託收益率走勢較穩定,完全可以具備保值增值功能,繼續成為高淨值人士資產配置的主要選擇。

對高淨值家庭而言,財富傳承可以在家庭信託中體現,它在歐美髮達國家有著非常成熟的運作架構,中國剛剛起步,未來的發展空間極大。家族信託有五大功能。

第一是財富的傳承。年近古稀的創業者想把自己的企業或者說自己的資金交託給下一代,但下一代有可能不會按照他的意願去管理和處分財產。此刻,老一輩資產擁有者想保障自己的財富世代傳承,就可以選擇家族信託,一旦財富注入家族信託,就受到了法律獨立性的保護,子孫後代無法法直接動用,他們必須滿足信託文件的約定之後才能獲得財產利益。這個功能可以防止子孫後代揮霍財產,並保證家族企業的有效的傳承。洛克菲勒家族,財富已經傳承到了第六代,而家族財產規模已經增長到6.8倍。他們就是採取了信託基金的模式。

第二是資產的隔離。歐美髮達國家,很多人為了規避破產風險,在初期把自己的財產注入到家族信託裡,獨立於個人財產,任何法律也沒辦法追溯到信託財產裡,就有效隔離了資產的風險。

第三是合理節稅。以美國為例,美國的贈與稅和遺產稅非常高,一般用累計稅制,最高可能會扣收每個財產的40%。所以富人設立家族信託將財產傳承到下一代時,稅務機關也無法對獨立為信託財產的家族財富進行徵稅。

第四是家風治理。家族信託的信託文件簽訂之後有很多約束,包含了上一代對下一代的一些寄託,它可以細化到子孫後代學歷的層次、婚姻狀況、甚至包括生育幾個小孩,只有做到了,才能夠獲得家族財產的信託收益。通過這種方式,子孫後代為了繼承自己的家族財產,就會努力拼搏,實現上一代的願景,也實現了家風的傳承。

第五是資產配置。受託人是信託公司,有專業的理財團隊,他們可以根據經濟的形勢進行資產的多元化組合配置,有效規避風險的同時提高資產的收益率。

jiazuxintuo.JPG

家族信託的5大功能(演講PPT)

為何疫情下信託的投資方向是最具有穩妥性、低風險卻收益穩定?

信託的投資方向主要是六大類,我們國家大部分金融工具其實也是主要投向這六大領域。第一是房地產,第二是基礎設施建設,第三是工商企業的債權,第四是資本市場,第五是消費金融,第六是其他的一些行業。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也是整個金融行業重點關注的區域,國民經濟發展離不開這兩個領域的拉動。信託在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實體經濟做過很多投資,以刺激國家經濟的增長。

在疫情之下,信託如何去選擇投資方向?第一是政信類,它其實就是基礎設施投資。財政自給率較低的時候,政府就會進行融資,除了發債,會和信託公司合作,因此出現了政信類產品。當下經濟下行預期明顯,信託公司就會廣泛加強和政府和合作,發行政信產品。政信產品有幾個特點,一是政府信用的背書,我國信用體系中有三大主體,政府信用、企業信用、個人信用。政府信用,無論從財政的實力還是還款意願,都是最強的一種;二是抗週期性強,無論經濟下行還是上行,國家依然會投資基建。三是國務院對於各地政府實行債務限額管理,政府對外融資必須在財政可承受範圍內。

第二是消費金融類。疫情期間,實體消費出現了萎縮,但線上消費出現大量增長,包括了我們的線上直播、線上購物,甚至包括了手遊行業,這點就衍生了我們消費金融業務的蓬勃發展。消費金融由於它底層的資產非常分散,所以它的風險也分散,一旦出現了問題,它可能是局部的風險事件,不會出現系統性的風險。而現在主要的消費金融商,會受到銀監會直接監管,名單內有28家。信託和他們的合作,不一定基於底層資產的還本付息,很多消費金融公司獲得融資之後會發行ABS,債權打包之後在資本市場進行資產證券化,資產證券化的前期需要資金來形成債權,此時信託會和他們進行融資合作,一旦所形成債權資產證券化之後,馬上就會還本付息,實現低成本的融資置換,所以穩定性較強。

xians.jpg

疫情期間,實體消費出現了萎縮,但線上消費出現大量增長

第三是金融股權質押類。企業融資,除了提供土地和房屋產權抵押之外,還會用股權進行質押,信託行業進行初步判斷,最具有擔保價值的股權還屬持牌金融機構股權,持牌金融機構股權包括了銀行股權、信託公司股權(法律規定不可直接對外質押,但可質押股東股權)、證券公司股權等等。金融股權價值為什麼穩定?可以看一下金融行業在疫情期間的表現,仍然能保持較好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第一,持牌金融機構的設立有準入壁壘,需要國務院批准才能夠成立;第二對於股東實力有非常高的要求,資本金門檻非常高;第三是牌照優勢,持牌金融機構牌照是稀缺牌照,在股權交易市場上的溢價率非常高,出現風險之後,不僅可變現能力強,且處置回來的資金折價率也非常低,所以抗風險能力也非常強。

(整編:李念)

相關鏈接:

朱寧:有錢能花,有錢敢花,新消費助推中國經濟韌性

朱寧:疫情或將衝擊中國核心技術、金融科技、數據行業

編輯:袁琭璐責任編輯:李念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