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事記 · 一個AI獨角獸CEO的92天

開欄語:


創新驅動創業,創業加快創新。從今天起,《創新創業中關村》開設《創事記》專欄,聚焦中關村創新創業主體,走進他們的內心,聆聽他們的感受,記錄時代脈搏下的奮鬥青春……


2020年1月22日,雲知聲CEO黃偉安排好春節前的最後工作,坐上了從寒冷北京飛往溫暖海南的航班,此時,他大概不會想到庚子鼠年的春節會這樣的“特殊”。


1月23日,武漢“封城”。


疫情突然而至,身為河南信陽人,黃偉清楚地知道,信陽有6個縣區與湖北接壤,僅春節前從武漢返鄉至信陽的就近8萬人,他的老家很可能會成為疫情的重災區。


情急之下,黃偉帶著母親在海口跑了一天,終於找到一家還有口罩出售的藥店。排了3個多小時的隊,他才買到了10只口罩,因為這家藥店每人限購5只。


此時,全國上下掀起了口罩購買熱,大部分的購買者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將購買到的口罩捐到災區。


1


不要多想,義無反顧地幹就對了


黃偉作為公司的掌舵人,自然擔憂疫情會對公司業務有影響。但在國難面前,他沒有心情去想能不能拓展業務,而是發自內心地想做些事情。


他先是通過朋友“雲採購”了一批口罩,幾經周折終於將這批口罩捐到了老家的醫院。之後,他開始思索公司現有的產品是否可以派上用場。


節後復工的頭兩天,黃偉發現公司內部工作群依舊靜悄悄,他有些著急,便在群裡面問道:


為什麼大家還沒有動靜?


事業部的負責人馬上跟他講:“老黃,你別急,我們這兩天一直在加班。我打算有些眉目後再跟你彙報的。”


其實,早在1月22日,上海的產品團隊就已經注意到了基層工作人員的排查壓力和走訪風險。他們在現有外呼機器人的技術基礎上,快速部署測試人員,優化系統邏輯並組織遠程技術開發,加速推出適用於疫情排查場景的“智能防疫機器人”方案。


雲知聲外呼機器人原本是銀行用於客服諮詢的,若要滿足疫情排查的需求,需要做很多技術上的修改。因此,研發團隊從大年初一就開始加班,儘快攻克技術上的難關。


雲知聲上海團隊坐落在上海市徐彙區,這裡人流量大,輸入型人口多,疫情排查壓力極大。於是,他們決定從身邊出發,主動與上海市徐彙區虹梅街道取得聯繫,彙報了雲知聲“智能防疫外呼機器人”方案。


雙方一拍即合,在2月2日達成了合作意向。


為了貼合實際場景的需求,儘快把這套系統部署上線,雲知聲上海團隊的工作人員白天跟街道人員一起走訪瞭解業務模式,晚上加班搭建後臺系統。


黃偉豎起大拇指:


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這幫小夥子們迎難而上,我非常佩服他們。


2月4日,改造後的智能外呼機器人正式在上海市徐彙區虹梅街道上崗服務,當天的電話呼出量超過1500通。這是雲知聲最先啟動的抗疫服務項目。


2月11日,“智能防疫外呼機器人”在北京市海淀區西三旗街道正式上線。


正當雲知聲的員工上下齊心,擰成一股力量奮力迎擊疫情挑戰的時候,一個巨大的問號浮上了黃偉的腦海……


產品的成本該如何解決?


做企業,這是一個不可能迴避的問題。但是黃偉沒有在這個問題上逗留,而是決定義無反顧地幹下去。


雲知聲承擔了通過外呼平臺撥打出的近100多萬通排查電話的電話費和服務器的費用。


黃偉回想起那段經歷: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在需要承擔社會責任的時候,沒有時間去想是否有業務或是其他事情,我們只是覺得應該這麼做。


2


特殊時期,需要打破常規的勇氣


在科技的助力下,口乾舌燥的基層工作人員得到了喘息的機會,而身穿厚重防化服、揮汗如雨的醫護人員們仍在治療和記錄病歷中間爭分奪秒。“戰疫”前線,已經忙碌的亮起了紅燈。


2月7日,雲知聲“智能語音電子病歷系統”的負責人接到了上海經信局領導的來電:“智能語音電子病歷系統這款產品我們能不能先用?我們上海援助武漢的醫療隊需要用。非常時期,我們來不及走採購流程了。”


黃偉知道後,給出了一個堅定的答覆:


用,我們捐贈!


這裡提到的“智能語音電子病歷系統”是雲知聲的另一款抗疫產品。2016年,這款產品與北京協和醫院達成首家合作,後又在上海的大型醫院中應用。


雲知聲“智能語音電子病歷系統”的技術信息就是上海第一批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帶到前線的,這才有了最開始的那通電話。


雲知聲緊急調集了200多套醫療產品物資,通過順豐物流急速發往前線,3月10日到達了武漢。


“智能語音電子病歷系統”的到來,讓戴著厚厚的口罩和橡膠手套,穿著笨重的防護衣的醫護人員解放了雙手。


此時,北京小湯山醫院也在改造中。


2月9日,雲知聲與北京小湯山醫院院方確定了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需求。


2月11日,戶外飄著大雪,雲知聲北京團隊的工作人員將30套“語音交互解決方案”捐贈到北京小湯山醫院,他們兵分兩路,一隊前往醫院現場,一隊進行遠程部署支持,兩天內迅速完成了部署、調試和培訓工作。


雲知聲前前後後向全國各地定點收治醫院共捐贈了300套醫療產品物資,價值超1800萬元。


疫情讓公眾注意到“接觸傳染”的事實。黃偉居住的小區物業在電梯間放了紙巾,方便住戶用來按電梯按鈕,但是紙巾經常不夠用。因此,黃偉養成了隨時在兜裡揣包紙巾的習慣。可是,這實在是不方便。


過去,大家看到屏幕就習慣用手去點,但是疫情的發生讓人們不敢去點了。這時,人們提升了在語音交互上的需求。在黃偉看來:


語音識別技術從nice to have 轉變為 must have。


2月13日,雲知聲決定研發智能語音電梯,2月20日,確定研發方案,3月初,產品落地應用。這實現了黃偉對“0接觸”乘梯的設想,也為公眾提供了安全乘梯的方案。


雲知聲智能語音電梯是從已有的芯片技術中衍生出的一款抗疫新產品。


目前,該產品已經在北京市海淀區政府大樓、廈門集美區政府大樓、北京雲知聲總部園區等地部署。


此外,雲知聲在整個2月份還免費向教育服務商提供服務,與合作的中小企業共渡難關。


黃偉常鼓勵員工:


解決問題,而不是解釋問題。


疫情當前,雲知聲打破常規業務開展流程,產品調適等工作也轉到現場,針對不同場景的需求快速調整產品功能,他們本能地承擔著社會責任。


3


克服眼前,才能拿到下次挑戰的入場券


在服務疫情防控和技術支撐的浪潮中,雲知聲捐贈物資的價值近2000萬元,調動研發、技術、產品、商務等各方人員達百餘人。


黃偉談到這場疫情帶來的考驗時:


今年,我們不為能力而投資,我們為產出而投資。


當被問到疫情中的心態變化時,黃偉在胸前比劃了個“V”。


2019年,中美經貿摩擦影響了一些與雲知聲有合作的企業,對公司業務造成一定程度影響。在2019年底公司戰略會上,黃偉和高管們敲定了來年的發展方向。


疫情的突然到來,卻給了雲知聲當頭一棒。此前確定的戰略規劃被全盤推翻。


年後的一次公司高管會上,有高管對當前的形勢表示非常悲觀。黃偉卻有不同的見解:


困難不是用來抱怨的,是用來克服的。我們只有克服了困難,才能有機會去挑戰更大的困難。


已經沒有什麼比現在更壞的了,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乾點啥!


2月份開工後,黃偉和他的同事們一邊幹一邊看到了更多的機會。他們再次召開了戰略部署會,以破變局。從1月22日起至今的92天,儘管有疫情的衝擊,雲知聲的產品訂單數比去年同期還要多。


“人生所做的所有努力,只是為了在機會來臨的時候保證我們在場。”這句出自《布隆伯格自傳》中的話,讓黃偉深有感觸。


雲知聲在疫情期間之所以能夠快速地推出一系列產品,並非無本之木,多年的技術積澱,才使其具備了在危機面前快速部署的能力和解決防控需求的實力。


創業剛一年多的時候,公司任何一個同事的離職,都會讓黃偉內心很難受,覺得對方的離開是對他的否定,或是對公司的否定。相對於8年前,如今黃偉的內心強大了很多。


我相信,眼前的風浪,我們一定能跨過去。


雲知聲發展大事件


創事記 · 一個AI獨角獸CEO的92天


從2012年成立至今,黃偉的團隊已經發展為500多人。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雲知聲的 AI 能力已經超出單一的語音技術,覆蓋了 Atlas 機器學習超算平臺,信號、語音、圖像、文本的感知和表達能力,知識、理解、分析、決策等認知技術,並朝著多模態人工智能系統方向發展。2019年,雲知聲入圍CB Insights 32家全球AI獨角獸公司榜單,是入圍的十家中國企業中唯一一家語音技術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