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葡萄酒大多都是750ml?這次終於搞明白了!

許多葡萄酒愛好者對葡萄酒的酒標、酒塞瞭解很深,但是卻很容易忽視酒瓶。開過無數瓶酒的你,有沒有想過,一個“標準瓶”的容量為什麼恰好是750ML,而不是像可樂一樣是1L、1.25L或者1.5L呢?如果是1公升,豈不是容易計算得多?今天致臻愛就和大家來說道說道這些事。

科普|為什麼葡萄酒大多都是750ml?這次終於搞明白了!

一、不同類型的酒瓶形狀各異,容量卻都是750ML

其實,標準瓶的容量設定為750ML是有歷史原因的。上世紀70年代之前,美國的一個標準酒瓶容量為五分之一加侖,也就是大約757毫升;大約在72、73年的時候,美國決定採用更加“國際化”的計量單位,也就是公升和毫升,因此五分之一加侖的酒瓶就統一改成750毫升。

關於750毫升這個看似奇怪的數字,其實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古羅馬時期。現今出土的古代酒瓶,容量大多集中在600~800毫升之間,與標準的750毫升非常接近。究其原因,眾說紛紜,其中最流行的兩個說法是:

1、 在古代,製作玻璃瓶的主要方式是“吹制玻璃”,也就是將溶解玻璃吹入瓶狀模具,並轉動模具以離心力使溶液均勻分佈,待固著後剖開模具取得玻璃。750毫升是一個玻璃工人的肺部空氣的最大容量,因此大多數酒瓶容量都集中在這個數字附近。

2、750毫升的葡萄酒恰好適合兩個成年人吃一頓晚餐享用,平均每人2~3杯,不多也不少。

二、並不是所有葡萄酒瓶都是750mL

雖然750mL 瓶最常見,但並不是所有葡萄酒瓶都是750mL。事實上,酒瓶容量從187.5mL(約1/4 個標準瓶)到30L(約為40 個標準瓶)都有,具體如圖:

科普|為什麼葡萄酒大多都是750ml?這次終於搞明白了!

1、小瓶裝

小瓶裝指的是比標準瓶裝容量小的那一類酒瓶,通常而言,小瓶裝葡萄酒更便於攜帶,而且一標準瓶葡萄酒喝不完時,倒入到小瓶裝中更利於保存。

此外,小瓶裝的誕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凸顯葡萄酒的稀缺性。例如,產量稀少的冰酒(Eiswein)等甜酒就經常採用375mL 裝;500mL 裝也常見於託卡伊(Tokaj)、蘇玳(Sauternes)、赫雷斯(Jerez)以及其它類型的甜葡萄酒;而汝拉黃酒(Vin de Jaune)的淨含量往往只有620mL,這大概是因為汝拉黃酒長時間陳年導致部分酒液揮發。

2、大瓶裝

同理,大瓶裝指的是比標準瓶容量更大的那一類。通常來說,大瓶裝酒瓶在製作時更加耗費時間和財力,而且也不便於攜帶,為什麼酒莊還要設計這種萌蠢搞笑的大瓶裝呢?

其實,正是由於大瓶裝葡萄酒不便於攜帶,才減少了移動的機會,從而有更多的時間安靜沉睡,儲存環境也會一直保持恆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樣可以更好地保證葡萄酒的品質。而且,大瓶裝葡萄酒的氧化速度也會更慢,因而適合長期窖藏。

此外,相比產量眾多的普通標準瓶裝葡萄酒,大瓶裝葡萄酒由於產量稀少一直受人追捧,無論是送禮還是投資,大瓶裝葡萄酒都顯然更加適合。

關注梅斯蒂亞為您帶來更多的葡萄酒乾貨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