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當Lonelyv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覺得身邊的大人們尤其愛拿這樣一個問題去逗小孩子們:

你想不想快點長大?

如今想來,提問者本身倒不是期待從稚子們口中聽到什麼石破天驚的哲理性思辨,而更像是站在成年的某個界點,向純真的孩提時代的一個回望。

被問得多了,有一天我靈機一動,在某檔電視節目裡學了個自認為"高級的不得了"的回答;當一個長輩又像依著慣例般、一個小孩接一個小孩問過去時,我心中早已背熟了答案。

終於問到我了,我用清脆流利的聲音大聲回答:"我不想長大,因為人長大後就不會有那麼多好朋友了!"

他人當時的反應我早已忘卻,但這個背來的回答,卻一筆一畫地描刻在我的心裡。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當我一天一天長大,從稚氣未脫的小孩子,到初長成的少女,再到如今已然步入成人世界,在某個時刻猛然發覺,身邊那些與我共同長大的朋友們,早已在不知不覺中,換了好幾波兒。

有些人,我們曾同窗數年、朝夕以對,鬧著鬧著就分散了;有些人,我們也曾親密無間、似孿生姐妹,走得走得卻疏遠了。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都說,兩個女孩子之間的友誼,是最玲瓏細緻,卻也複雜精密的——的確,從"女生的友情"到"女人的友情"間本就隔著世事與人心的山重水複,真真應了那句"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如今的文藝作品中,更是從不奉缺由此引申的種種兩女之間嫉妒生恨、或爭奪某男的狗血閨蜜情。

但愈是這樣汙名化的誇大,愈發讓我們渴望去看看那些真真正正、純純粹粹的情誼:兩個女性之間平起平坐,談扶持,聊成長;拒絕狗血,無關風月,只為真心。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這樣的文藝作品,缺乏了吸人眼球的衝突與糾葛,只能憑藉對真實的體察喚醒共情,實在是難度不小;但是,的確也有。

在4.23世界讀書日,Lonelyv想向大家推薦這部在過往一段時間內數度打動我心的佳作——著名華語作家亦舒創作的長篇小說《流金歲月》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劇版《流金歲月》將由劉詩詩與倪妮共同擔綱主演,敬請期待。

都知有"師太"之名的亦舒擅寫言情,但《流金歲月》嚴格意義上不能算言情小說:

它以一對兒同齡的女孩子,蔣南孫與朱鎖鎖,為故事的主線;如同一個悠長而回味無窮的長鏡頭般,去觀察與追索她們在跨度幾十年間成長為兩個成熟女郎的際遇與所得所失。

最為難得的是,在各自經歷了大起大落的命運考驗後,蔣南孫和朱鎖鎖不僅相互扶持與助力,而且自始至終保持了少年時代的珍貴情誼,一直至她們歷經成年、成人、成家。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Lonelyv毫不誇張地說,每個女孩在成長中都該讀讀《流金歲月》——年輕的女孩讀來,是實錄、指南與眼界;不再年輕的女孩讀來,是追憶、慨嘆與反思。

朱鎖鎖:世上沒有永遠的事,一頓飽餐也不過只能維持三兩個小時,生命不過數十年的事。

蔣南孫:人們希冀的事,從來不會發生,命運往往另有安排。

今天就和Lonelyv一起重返南孫與鎖鎖的『流金歲月』,走進這個不復雜卻動人、不狗血極真實的,以一段深埋於時光之中的友情為主旋律的故事;一同探究,那些能天長地久、永不分手的友誼,又究竟所謂何?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個性』 早熟的副作用,是無可避免地過分通透。

蔣南孫與朱鎖鎖是兩個原籍上海、但都在香港生活的女孩子。她們相遇與國中時期。

那時的兩人都是天生的白皮膚、長頭髮,穿著一身校服,遙遙看去相差無幾。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蔣南孫第一次見到朱鎖鎖,就覺得她生得極美,"一張雪白的鵝蛋臉,五官精緻,嘴角有一粒痣";又因她聽人用吳儂軟語喚鎖鎖的姓名,像極了"騷騷",竟覺得十分妥帖。

後來她得知,鎖鎖無母,做海員的父親長期將她寄養在舅舅家。舅舅一家雖不至於苛待她,但卻打著讓她日後直接嫁予表哥的念頭,讓鎖鎖的處境日漸難堪。

走?一個國中肄業生拿什麼混世呢,恐怕不久就食不果腹;不走,難道就在舅舅家的筒子樓裡一輩子洗衣做飯、再無出息?

鎖鎖只好小心地與命運轉圜商量,等待一個有力自保的時機。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而蔣南孫的生活,看起來要比朱鎖鎖寬裕一些。

南孫家算是一個尚有家底的落魄貴族,父親熱衷不見回報的"投資"、母親靠著日日打牌麻痺自己,卻皆無創造財富的能力。因而在蔣氏一家四口中,"錢的聲音最大"的老祖母把持著絕對的財政與話語權。

但祖母不喜南孫,從她給南孫取的名字就可窺見一斑,"男(南)孫",一直期待著孫子降世的老人家卻最終只得了一個孫女,自然偏見深厚,冷眼以對。

但好在少年時期的南孫屬於大刺刺的粗線條,表現得不甚在意;她甚至由此得出思考:快樂是要去找的,很少有天生幸福的人。

南孫雖不必鎖鎖的樣貌攝人心魄,但她那種罕有的不自覺長得好的女孩,不著顏色的面孔有天然的濃眉和長睫……就像前男友章安仁評價到:似蔣南孫般尚未被大都市空氣汙染的少女已經不多了。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不管是南孫,還是鎖鎖,各自的原生家庭都使她們形成了過分早熟的心理動態。

都說"少年不知愁滋味",然而對於南孫和鎖鎖來說,不是不知,更多的是因尚且力氣羸弱、無從處理,選擇了避而不管,但實則內心卻如明鏡一般透亮明晰。

少女們帶著憂慮與困惑,亟待成長。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分歧』 無論做什麼,記得為自己而做,那就毫無怨言。

國中畢業後,南孫勉強得到祖母的資助,開始讀大學預科;鎖鎖卻正式訣別了舅舅家,在外謀得一份工作,開始走向社會。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鎖鎖的工作卻不太順利,壓榨是另一回事,更讓她傷身之處在於總被揩油——"長得好也有煩惱,漸漸其他的優點得不到發揮的機會,完全受淘汰,只剩下一張面孔,一副身材。"

所幸就利用這唯有的無可挑剔的面孔和身材,鎖鎖先是做了舞女,紅極一時;識得位高權重的李先生後,鎖鎖成了他身邊最受寵的情婦,自此再不愁生存、積蓄豐厚。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眼見鎖鎖的房子越換越奢靡,南孫也透過他人口舌知道一二,但她沒有對鎖鎖有何怨懟與不解。

如南孫所說:無論什麼都需要付出代價,一個人,只能在彼時彼地,做出對他最好的選擇,或對或錯,無須對任何人剖白解釋。

那她自己呢?

"南孫樂不可支,覺得好友像一枝曼陀羅。至於她自己,已立定主意要做一棵樹。"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升了大學的南孫,和門當戶對的同校同學章安仁談起戀愛。離開了註定不能與她結婚的李先生後,鎖鎖轉身嫁給了追求她頗緊的二世祖謝宏祖,做起豪門兒媳。

儘管各自有了愛人和依靠,但南孫依舊在內心無限親近鎖鎖。鎖鎖亦然,她們依舊是最被對方信賴的"狗頭軍師"。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命運』 世事的錘鍊,交錯的考驗,山雨欲來風滿樓。

因父親的投資失敗,南孫家徹底破產了。

剛剛大學畢業的南孫,自己尚處在溫飽掙扎線上,才發覺一己之力之弱小;去向準親家章安仁家求助的父親,憑白捱了一頓羞辱,南孫才發覺自己哀大莫過於心死,與章安仁分手。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還好,自己還懷著孕的鎖鎖得知,立即出手相助,聯合拿出全部家底救兒子的祖母,替南孫父親贖了身、免受牢獄之災。南孫深感其恩,兩人卻默契無需多言,南孫感嘆:"存心幫人,原不待人開口。"

自此蔣家全部搬入鎖鎖替南孫張羅的小公寓捱日子。最先撐不住的父親卻不久後一頭栽倒,撒手人寰,獨留南孫照料寡母與老祖母。好在鎖鎖始終照應著她。

南孫的所有精力,自此都給了工作;日子雖艱難,但功不唐捐,竟成了十分出色的白領麗人,說話頗有分量。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很多年後,鎖鎖一次去公司找南孫,秘書一開門,她看見辦公桌後的蔣南孫,"覺得有一種權威,是,人的時間用在哪裡是看得出的。"

而南孫家境遇且穩定下來,鎖鎖命中的風波,卻來了。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謝宏祖出軌,逼鎖鎖離婚,為著一口氣鎖鎖不肯,暫且先吊著他。

然而之後不久,謝家破產,債務累累。本可借時機徹底與之了斷、帶著自己豐厚身家一走了之的鎖鎖,卻飛蛾撲火般地自覺陷了進去,貼上自己的所有財富,就連兩人的孩子愛瑪琴也拜託給南孫撫養,自己全力幫助謝家平息風波。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但風波過後,任謝家極力挽留,還是終於敬重以待,鎖鎖卻堅持與謝宏祖離了婚,獨自居住。

幾次欲東山再起,卻發覺身無長物,已近而立之年的鎖鎖不是不沮喪的,好在終於輪南孫助她過關,幫她拉扯孩子,也介紹新的朋友與生活給她。

南孫此時也遇到了人品出眾的王永正,兩人數年前有過一面之緣,再見深感投契。王永正的可堪依靠,最終治癒了蔣南孫的恐婚如枯木般的內心,二人喜結良緣。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鎖鎖也在一次聚會中相識了王永正的一門表親,訂婚後隨丈夫移居澳洲,擁抱屬於擁有"無比的美貌、無比的生命力"的朱鎖鎖的不一樣的後半生。

流金歲月,自此結局。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相像』 帶"病"求生,誰不是各有執念要用半生去圓滿?

蔣南孫和朱鎖鎖,表面是在生活與命運前,最順勢而為不過的女性,但看似羸弱、實則倔強,她們的半生都各自為了一樣或許不那麼值得的東西而抗衡搏鬥著。

說著早已不在意愛的南孫,在家破人亡後,硬是憑著一己之力撫養起了對她頗不公平的祖母:面對可以出國投奔阿姨(母親之妹)的機會,南孫讓母親去,自己留了下來;職位上升,立即換了寬鬆的房子,讓祖母住舒服的單間。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人心,再頑固,也不比石頭。重男輕女觀念根深蒂固的祖母,卻也在日後對自己的教友說出這樣的話:"女兒有什麼不好,我老老實實同你說,兒子女兒是一樣的,只要孝順你就行。"

南孫在屋外聽得後先是詫異,繼而放聲大哭——這是她最在意的圓滿。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至於鎖鎖,她要的是在人群中出眾、發光。畢竟她在貧寒的少女時代就不肯用公用洗衣機,而是"買了瓶漂白水,硬是把校服浸泡了一夜,白得耀眼",這是她的安全感所在。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然而當沒什麼愛情的出軌丈夫落難,她卻不假思索就放棄了獨自求生的機會;如俠女一般救世,一切積蓄付之東流,自己從光鮮亮麗到灰眉土臉,為的卻不過是謝家終於把她當家人看待,傭人們由"朱小姐"改口"四少奶奶"。

傻嗎?或許。

值嗎?鎖鎖是願意的。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蔣南孫與朱鎖鎖的感情深厚不摧,很大程度上有賴於她們不自覺的相像。

是的,儘管她們自十六歲就選了不同的路走,儘管命運給她們出了不一樣的考題與羈絆,但她們的作答細細品來竟在冥冥之中有諸多巧合之處。

她們的友誼成為一個傳奇,這是至關重要的原因之一。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再來看還在讀國中時,南孫與鎖鎖與蔣南孫獨居國外的阿姨(其母之妹)的一段對話——那是讓鎖鎖不禁感嘆"多麼特別的一位女子"。

"人長大之後,世情漸漸複雜。"

"我不明白。"

"譬如說,有一件事,我急於要忘記,老朋友卻不識相,處處提起,語帶挑釁,久而久之,自然會疏遠。"

南孫問:"你為何要忘記?"

鎖鎖:"她為何要提起?"

阿姨笑:"又譬如說,本來是一雙好朋友,兩個人共爭一樣東西,總有一個人失敗,你所得到的,必然是別人失去的,兩人便做不成朋友。"

女孩子們不以為然:"可以讓一讓嘛。"

阿姨的笑意越來越濃,悠然地吸著煙。

成年的阿姨,站在人一生中的某個路口,回望兩個小女孩的友情,覺得愈發單純與珍貴,原因在於:一則無妒,二來不爭。

只是阿姨大約沒想到的是,這樣如初的珍貴,南孫與鎖鎖一直維持到了都成長到她的年齡。

這是又一引人深思的原因。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我們為什麼會覺得兩個女子之間的友情,是世間最複雜不過的關係?

或許,原因就如同作家黃佟佟在《最好的女子》裡寫張曼玉和鐘楚紅關係時的那段話:"兩個女人,差不多的相貌,差不多的歲數,差不多的行業,很容易成為朋友,但接下來她們也容易反目成仇。"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張曼玉和鐘楚紅,同時也是影版的蔣南孫與朱鎖鎖的扮演者。

有人說,亦舒在《流金歲月》中寫蔣南孫與朱鎖鎖跨越時間與世事的感情,是一場理想化的實驗。

誠然,在南孫與鎖鎖的成年過程中,有太多大的變故與考驗似乎沖淡了她們彼此之間的關係裂變的可能性;

但由此更該被注意甚至是致以敬意的,兩個年輕的女孩子自始至終將全部的力氣與精氣神都放在了各自與生活的爭鬥中,卻不多心多疑;縱使她們彼此向手足般依賴對方,卻不擔心對方分去自己的光彩,更是沒有禍起蕭牆、自斷手足。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所以,陪你在青春中酩酊大醉的那個她,夢醒後,又送你回了家——二人各適其適。

在世界讀書日的這一天,推薦《流金歲月》給大家;多多讀書,才有機會去尋找你自己的答案與秘方。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恰如鎖鎖所言:"氣質,讀書的唯一用途是增加氣質,世上確有氣質這回事。

"

與你共勉。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全文完)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本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配圖源自網絡,如侵立刪。

作者是貨真價實的在讀法律碩士哦,熱衷維權和發函,友情提醒抄襲洗稿者:請謹慎行動~

劇版《我的前半生》和這部亦舒經典之作比起來,潦草如贗品!

快來評論區給Lonelyv反向安利你最愛的一本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