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琴票一上臺就慌神,是怎麼回事

京劇琴票一上臺就慌神,是怎麼回事

(來源:京胡網)

京胡是伴奏樂器,學京胡成效如何,最終得通過給人伴奏來檢驗。是騾子是馬,得拉出來遛遛。

對於一般京胡愛好者來說,伴奏時水平的發揮總是不如自己練習的時候。平時明明拉得挺熟練的,見了真場有時卻磕磕絆絆。為什麼呢?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換句話說,通過伴奏的檢驗,可能在這些方面存在問題:


1.心態不放鬆。自己練習,那是完全放鬆的,而現場伴奏則容易緊張,這就影響了發揮。所謂鬆弛拉琴,不僅指手的鬆弛,更關鍵是心態的放鬆,只有心態放鬆才有手的鬆弛。

2.對唱腔熟悉不夠。千萬不要以為一段唱腔練數遍就可以了,必須很熟練才能順暢,這一點在伴奏中才能體會。因為自己練時卡殼了可以停下重來,或許第二、第三遍過了,但這並不等於真正熟悉了,只有通得過現場一氣呵成的伴奏才行。

3.實踐經驗不足。自己練,可以自己掌握節奏,現場伴奏則必須隨著演唱者走,而演唱者對唱腔節奏的快慢有自己的理解和處理,如果伴奏者實踐經驗不足,缺乏應變能力,就容易慌了手腳,或者唱伴脫節。

4.基本功欠缺。專業琴師的精彩伴奏都是來自於過硬的基本功。“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所以,既要“走出去伴奏”,還要“關起門練功”。

以上分析的是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就是演唱者水平太次,荒腔走板。那就誰也沒辦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