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常識”或是一種精神束縛

大多數國人對日本人的印象,應該就是守規矩,有禮貌。

確實,5年前初到日本的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大家規規矩矩排隊,等紅綠燈;公共場合保持安靜;見面鞠躬點頭;服務面帶微笑。

後來,在日本生活了一段時間後,便聽到另一種聲音,也是深有同感。

那就是,日本人很死板,不會變通,而且表面一套,背地一套,很虛假。

有人誇讚這是日本人的民族性,做事嚴謹、認真、有工匠精神;待人有禮貌,即使不開心也不會表露出來。

但同時也有很多人抱怨和批判說,明明有更好更快的方式方法達成目標,卻偏偏要按照流程走,完全不會變通,導致工作效率低下。有什麼事表面不說,背後插一刀,還不如直接說出來,以便彼此理解。

那到底哪個印象才更加貼切符合日本人呢?日本人到底是怎樣的性格呢?

有人說性格都是因人而異,會舉例說自己的日本朋友就不會這樣。

確實如此,但是大多數日本人還是會給人留下上述的印象。

這是因為,在日本社會系統裡存在著一種叫做“常識”的東西。

此常識非彼常識。

我們先來看看百度百科裡的定義。是指普通知識,即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應該具備的基本知識,包括生存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勞作技能、基礎的自然科學以及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等,一切基於敬畏自然。

比如:買東西要用錢;兔子有兩隻耳朵;西瓜不是長在樹上;野外求生可以鑽木取火;不能攜帶危險品上飛機等等。


日本人的“常識”或是一種精神束縛

百度百科裡的定義

但是,在日本社會里,常識是一個非常廣泛的定義。我們來看看日本維基百科裡的解釋。


日本人的“常識”或是一種精神束縛

日本維基百科裡的定義

翻譯成中文,意思大概是:構成這個社會的社會結構所擁有的理所當然的東西。包括社會價值觀、知識、判斷力。以及,從客觀角度看會被認為是理所應當的行為及其他事情。

簡單的來說,就是日本人認知裡的常識比我們的更廣泛。它不僅有我們所認知的常識,還包含著社會價值觀、從客觀角度看會被認為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也就是說在日本人看來,一個社會,一個組織,一個團體所共享、共有的想法和觀點也是一種常識。

光從定義上解釋可能會些許抽象,那我就舉些具體例子來說明。

田中先生就職於日本某大銀行的某家支店。下班時間雖然規定是17:00,但大家通常都會加班到19:00到19:30。有一天田中先生19:00左右就下班了,但是看不上去卻不怎麼高興。我問他怎麼了,他說下班打卡的時候被上司說了。上司的原話是:你怎麼能比你的前輩們先下班呢?你連這點常識都不知道嗎?

其實這裡的常識,更接近於我們的為人處世之道、行為作風亦或是潛規則。

再比如,上個星期田中先生利用帶薪休假,和我一起去了趟旅遊。假期結束後上班的第一天,給同事們帶了旅遊當地的零食。而在此時,上司又發話了:你休假回來怎都不用和我們說句“謝謝你們讓我休假”,這句話是一定要說的,這是禮貌,這是常識,連這都不知道嗎?

不僅是上司,普通同事之間也不乏這種“常識"。

坐在旁邊的一位前輩,對田中先生說:麻煩你馬上用郵件把剛剛那份資料轉發給我。於是,田中先生馬上轉發給了他。結果他說:你忘了在郵件開頭寫"您辛苦了",還有郵件結尾要寫“那就拜託了”,這是常識。

其實這些例子裡的常識,更接近於我們的為人處世之道、行為作風亦或是潛規則。

在日本社會里,常識是一個分量很重的詞。上司、長輩教育或者訓話的時候通常會使用這個詞,從而達到“洗腦”的目的。他們的意思就是:這是常識,大家都是這麼做,所以你也理所應當必須這麼做,不然你就是個連常識都沒有的人。

就是這樣,慢慢地,被“洗腦”的人全部會根據所謂的常識去做事,去說話。所有言行都必須遵照常識這一標準。如果不按照常識做事,則為沒有規矩;不按照常識說話,則為沒有禮貌。

這些常識裡,不乏有好的約束效果。比如前面提到的有秩序地排隊,公共場合不大聲喧譁等。但其帶來的負面效果卻不可否認。甚至弊大於利。尤其是在公司裡,其負面影響更為突顯。

回看剛剛發郵件的例子。如果是自己主動聯繫,或是雙方有一定的物理距離,又或是客戶的情況下,則無可厚非。但例子中的那種情況的話,其實沒有必要。這樣的話,只會花費多餘的時間和精力。這件事中,最終目的(根本目的)是把資料文件轉發給坐旁邊的同事。而那位前輩則認為,附上那幾句話是常識,是對前輩的一種尊重的表現。所以無論如何都要加上,否則即是失禮。比起根本目的,更重視拘於常識來強調自己是前輩的身份。可謂是本末倒置。

雖然這是一件小事,但是類似這樣的因常識而本末倒置的事情其實非常多。這也是日本公司加班多,效率低下,壓力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瑞士的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發佈了2019年世界競爭力排行榜。近年來排行榜位不斷下降的日本已經跌至第30名。前3名分別是新加坡,香港,美國,中國則排名第14。

有人指出,這與日本公司及日本人的“內向”有關。這裡說的“內向”,我的理解是,在這個被“常識”固定的系統裡,公司及個人只能按照固有的流程、做法及標準去思考,去行動,導致在當今不斷變化的世界競爭中,無法及時對應並進行革新,最終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對於國外留過學,接觸過外面世界與文化的田中先生來說,那樣被常識禁錮的社會系統裡,是非常壓抑和痛苦的。他坦言,在公司裡自己就像個“異類”,自己的想法無法被理解和認同。田中先生每天要工作11個半小時,中間休息最長30分鐘。因為太多因所謂的常識而不得不做,卻又毫無意義的事情。

即使這樣,大家都是選擇忍耐。不,應該說在這個常識掌控下的環境裡,大多數人都已經習慣,甚至並沒有覺得有什麼異常或不正確,幾乎沒有人像田中先生一樣感到疑惑、不解,提出異議。他們已經完全被常識束縛,喪失了自己我思考及自我判斷的能力,常識即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像田中先生一樣的幾位“異類”前輩,不甘於被常識束縛、掌控,選擇了辭職。

但問題是,在常識束縛的大環境下,不僅只有田中先生的這家公司。辭職,很有可能是從一個“坑”跳到了另外一個"坑"。除非選擇從事自由職業。當然也還是有相對自由、開放的新興中小型企業可以選擇。

人手不足同時面臨人才流失,原地踏步或是退步的日本社會、企業公司,該如何提高世界競爭力,實現自我解放與革新,或許關鍵在於如何從這個被常識束縛的世界裡走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