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完桂林這些絕美的橋,就感覺看遍了世界

小橋、流水、人家

自古人皆嚮往

橋,不止連通兩岸

更是一種古典美的具體表現

桂林山多水多,橋自然也多

桂林的橋聚集了世界各地的精華

或古樸精緻,或氣勢磅礴,我們一起走走


迎賓橋

布達佩斯塞切尼鏈橋

迎賓橋為翊武路通往榕湖飯店國賓館的迎賓專用橋,長35.5米,寬6.5米,鋼箱梁橋面,以漢白玉和鋼索為主要材料。門拱中心雕刻著桂林城徽,門頂浮雕雕刻著桂林的歷史。

舊橋是一座混凝土結構的簡陋三孔小橋,橋兩頭用木頭圍基圍住。桂系將領白崇禧曾入住“桂廬”即舊橋的所在地。

走完桂林這些絕美的橋,就感覺看遍了世界


塞切尼鏈橋始建於1839年,1849年正式完工。鏈橋的名字“塞切尼”是取名於該橋的主要資助者伊斯特凡·塞切尼伯爵,不過,現在用的名字在1899年時才最終確定。塞切尼鏈橋橫跨多瑙河,位於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它是布達佩斯橫跨多瑙河的第一座橋。

走完桂林這些絕美的橋,就感覺看遍了世界


麗澤橋

舊金山金門大橋

麗澤橋位於市區內麗君路東段,跨麗澤湖。橋跨徑25m+70m+25m,全長120m,寬25.5m,兩座主塔高17米,中間單孔跨度米,為桂林市橋樑單孔跨度之最,雙向四車道。

麗澤橋橋面平直,兩座主塔豎直聳立,主塔間有鋼絲相連作為承接和裝飾用,塔身和整體都呈紅色,故有市民稱之紅橋。紅橋的夜景頗為嬌氣俏麗,燈光裝飾著主塔和整個橋身,有異國之感。主塔上每條鋼索長139.352米,淨重22噸,每根懸索用36根吊杆與鋼樑連接,承受橋體向下的重力。是我國第一座自錨式柔性懸索橋。牽引橋的巨大鋼索是我國橋樑建設史上最大的懸索。

走完桂林這些絕美的橋,就感覺看遍了世界


金門大橋位於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長1900多米的金門海峽之上,1933年1月5日開始施工,1937年4月完工,歷時4年,利用10萬多噸鋼材,耗資達3550萬美元建成,橋身為國際橘色,是舊金山的象徵建築。

走完桂林這些絕美的橋,就感覺看遍了世界


觀漪橋

佛羅倫薩“聖三一”橋

觀漪橋,是“兩江四湖”新景橋工程中最大的一座橋樑,橋長115米,寬44米。每當風和日麗,遊人憑欄遠眺,微風輕拂,綠波漣漪,橋因此景而得名。始建於1967年,1995年重建,2000年再次重建。

觀漪橋,橋型設計上參照了意大利名城弗羅倫薩的“聖特里尼橋”。新觀漪橋的東、西兩端,各設計了兩尊高大、莊重的橋頭柱。此柱的原型,為巴黎塞納河上著名的“亞歷山大橋”的橋頭柱,建築學名“愛奧尼柱”,學界公認的“文藝復興時期”經典橋飾。觀漪橋的四尊愛奧尼柱,將分別象徵杉湖、榕湖、桂湖與木龍湖,柱體將銘刻四個湖的歷史與傳說,銘刻全體建設者辛勤的勞作。

走完桂林這些絕美的橋,就感覺看遍了世界


聖特里尼塔大橋,這是意大利語的叫法,英語的叫法是Holy Trinity Bridge(聖三一橋)。橫跨阿諾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橢圓型拱橋。大橋主跨為32米(,兩個邊孔跨度為29米。

走完桂林這些絕美的橋,就感覺看遍了世界


西清橋

倫敦數學橋

西清橋仿照英國倫敦劍河上的“數學橋”建築而成。橋身裝修全部採用名貴紅松木,橋長48.8米,寬4.5米。2001年7月15日建新橋時拆除舊橋,2001年12月建成。原西清橋建於一九八三年,橋長42.5米,寬4.3米,現澆混凝土作拱,方料石嵌面,欄杆也是混凝土的。人們注意到:那時的橋體,西半部僅是一段河堤而已,橋東端才是有著三個橋拱的橋,那三個拱也只能容得小竹排通過,平時起著通水作用。

走完桂林這些絕美的橋,就感覺看遍了世界


倫敦數學橋是一座木質桁架橋,造型別致,有二百五十多年的歷史。這座橋是由詹姆斯.埃塞克斯根據埃斯里奇的設計而建造的。它展示出現代鋼樑橋的雛形,其橋身相鄰桁架之間均構成11.25度的夾角。在十八世紀,這種設計被稱為幾何結構,所以得名“數學橋”。

走完桂林這些絕美的橋,就感覺看遍了世界


寶賢橋

亞歷山大三世橋

寶賢橋,位於桂林兩江四湖桂湖上,連接西清湖和寶賢湖,參照法國塞納河上著名的亞歷山大三世橋設計。橋兩端建有半圓形橋臺,供悠閒者憑欄遠眺,可以看到西清湖、麗澤湖和寶積山、老人山、鸚鵡山在湖中的倒影。

寶賢橋整個橋體的裝飾採用花崗岩和漢白玉大理石,橋身主體由64個巨大的“巴洛克花環”組成,橋下由36根雕刻而成的大花崗岩橋拱簷託,支撐著寬闊的橋面。橋上兩側欄杆由40個大方型花瓶、24個小方型花瓶和364個小圓型花瓶組成。大方花瓶用整塊漢白玉雕琢而成,造型奇特,刻有花飾。花瓶支撐著上面的燈柱。小圓花瓶酷似桂林產的薄胎花瓶,光潔潤澤,用手一摸,感覺就象瓷瓶一般。潔白的橋欄完全由三種花瓶圖案構成,宛如一尊玲瓏精緻的石雕工藝品。

走完桂林這些絕美的橋,就感覺看遍了世界


亞歷山大三世橋(Alexandre III Bridge)坐落在風光明媚的塞納河上,建於1900年,有“世界最美的大橋”之稱,全長107米,寬40米。此橋以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名字命名,以慶祝俄、法兩國當時建立的同盟。如今,亞歷山大三世橋已成為巴黎最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

走完桂林這些絕美的橋,就感覺看遍了世界


陽橋

維多利奧•埃馬努爾二世橋

陽橋是桂林中山路上的重要交通橋之一。宋代時名青帶橋或永濟橋,木質結構,元代毀於火。明代時改建為石橋,解縉書“永鎮三江”其上。後經歷多次改擴建,1999年11月1日拆除舊橋動工重建。

走完桂林這些絕美的橋,就感覺看遍了世界


外觀設計採用了維多利奧•埃馬努爾二世橋造型,把世界橋樑文化與桂林的清山秀水有機地融合,充滿了濃郁的藝術氣息。整個橋為三跨連續曲梁橋,主體均為鋼筋混凝土,外輔花崗岩和大理石,橋長34米,寬50米,雙向六車道,成為桂林市一道別致的風景線。

走完桂林這些絕美的橋,就感覺看遍了世界

維多利奧•埃馬努爾二世橋



中山北路橋

巴黎納夫橋

中山北路橋位於木龍湖與鐵佛塘交界處的中山北路上,原為路,人工開挖木龍湖後,新建此橋。該橋為3孔連續拱橋,實際上分成3座隱形橋樑,橋樑外型粗放有力、壯美。橋長47.5米,橋寬53米。位於木龍湖與鐵佛塘交界處的中山北路,是溝通“兩江四湖”的重要樞紐,為三孔連續拱橋,實際上分成三座隱型橋樑。橋長47.5米,橋寬53米,雙向六車道。橋樑外型美觀大方,氣勢非凡。橋型仿建於1578—1607年的法國巴黎塞納河上著名的古老石拱橋“納夫橋”。

走完桂林這些絕美的橋,就感覺看遍了世界


法國巴黎納夫橋,直譯為新橋(Pont-Neuf)是塞納河上年代最久且最為有名的橋樑。這座建於1606年的巴黎新橋,雖名為新橋,但卻是巴黎最古老的橋,長232米、寬22米,由西岱島分別連接左右兩岸的2座獨立拱橋組成。之所以命名為“新橋”,不僅因為它是一座建造時間跨世紀的“新”橋,更重要的是由於該橋屬於巴黎建橋史上第一座橋上沒有建房的石橋。

走完桂林這些絕美的橋,就感覺看遍了世界


文昌橋

瑞士薩爾基那山谷橋

文昌橋因建在桂林古城文昌門前而得名。它於1998年11月25日動工,1999年9月竣工。重建的新文昌橋位於桂林桃花江畔原橋址上,象鼻山西側,橋長49米,寬32米,1999年通車。該橋運用法國北部塞納河上納夫橋的造型特色,橋拱設計仿照瑞士薩爾基那山谷橋。橋樑設計注重與周邊景觀融入一體,尤其是橋樑四角的觀景臺獨具匠心,別具一格。橋底下,有桂林美術家劉紹薈先生設計的大理石浮雕“象山傳”、“鑑真東渡”和玻璃鋼浮雕“李文昌”等傳說故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走完桂林這些絕美的橋,就感覺看遍了世界



瑞士薩爾基那山谷橋(Salginatobel),由瑞士工程師羅伯特.馬亞爾(R.Maillart)於1930年設計,一座跨谷的鐮刀形上承式拱橋。該橋被評為20世紀世界最美麗的橋樑。該橋鑲嵌在阿爾卑斯山的山谷間,白色的橋身在藍天和青山的背景映襯下顯得格外突出,給人以“萬綠叢中一點紅”之感。

走完桂林這些絕美的橋,就感覺看遍了世界


如果有機會來桂林,請放慢你的腳步,和愛人手牽手到這些橋上走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