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真的是漢武帝消滅的?歷史上的漢武帝被誇大了太多

秦皇漢武,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並舉的,因為,兩朝的統治者都擁有雄才偉略,特別是漢武帝,屢次出征,擴大疆土,令整個中原帝國的疆土範圍得到了極大的擴張。懂得歷史的人都知道,當年漢武帝派遣大將衛青、霍去病到北方襲擊匈奴,將漢朝最大的敵人一舉擊退,從此,再沒有與西漢對抗的能力。

匈奴真的是漢武帝消滅的?歷史上的漢武帝被誇大了太多

一直以來,匈奴都是一個好戰的民族,那麼,西漢將其擊退到底付出了多少代價呢?當時的匈奴之患到底是怎麼解決的呢?

漢朝初建的前幾十年中,一直都處於休養生息的狀態,而到了漢武帝在位初期,多年的積累使國家開始走向了富強,百姓的生活也越來越好。同時,加上當時的國家馬政非常有效,使得西漢邊郡的馬匹數量增加到了十萬多匹。因此,充足的馬匹數量,不僅讓漢朝有能力建立起強有力的騎兵部隊,還為後來與匈奴的對抗奠定了堅實的軍事基礎。

公元前133年,漢武帝調遣30萬兵力在馬邑周邊進行埋伏,準備一舉殲滅匈奴的主力部隊。但是,人數如此之多的部隊進行集結,很難不走漏風聲,匈奴單于知道漢武帝的計劃之後,便決定退兵出塞。然而,因為這次未遂的埋伏行動,竟開啟了大漢與匈奴之間的百年之戰。這次馬邑伏擊充分展示了漢武帝的進取之心,但同時也暴露出了他好大喜功的性格弱點。

匈奴真的是漢武帝消滅的?歷史上的漢武帝被誇大了太多

漢武帝針對匈奴用兵大體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漠北決戰,從馬邑之謀到前119年,這期間漢軍頻繁對匈奴發起進攻;

前118——104年間,雙方進入談判和休戰階段,期間雖然也發生過戰事,但規模比較小;

前103年之後,漢武帝再次大規模出擊。

前129年,龍城之戰,當時漢武帝集結了4萬漢軍,兵分四路遠征匈奴,但是,四支部隊中有三支都無功而返,不是損兵折將,就是全軍覆沒,死傷一萬多人。唯獨衛青帶領的一支部隊,斬敵700之後,將匈奴的龍城攻破,這裡是匈奴人會盟祭天的地方。

由此可見,漢武帝首戰不利。

匈奴真的是漢武帝消滅的?歷史上的漢武帝被誇大了太多

之後,在進攻中,西漢採用了一套“間接”攻敵的戰略。

由衛青和霍去病帶領優秀的將士進行戰鬥配合,兩支部隊相互配合,打組合戰術,一個主力進攻,一個混淆視聽,迷惑匈奴單于,讓其難以形成有力支援。此外,西漢方面還多采用迂迴戰術、長途奔襲、出其不意,充分發揮騎兵在速度上的優勢,讓匈奴難以防範。

這一次戰鬥,西漢打得還算漂亮。不過,僅僅打了幾次勝仗,漢武帝好大喜功的毛病就犯了,他想通過一次決戰徹底擊敗匈奴部隊。但是,他沒有考慮到的是,漠南之戰,路途遙遠,物資消耗很大。而且,一戰定輸贏,就需要將兵力全部集中起來,這樣興師動眾,必然很難保密。

所以,這次總攻不僅被匈奴人提前洞察,還做好了充分的應戰準備,導致西漢的進攻沒能成功。到了前123年,漢武帝又派大將軍衛青,帶著6位將領,率領10萬騎兵,從陰山東段穿越,直擊匈奴大軍。這次進攻採取的是正面交鋒的方式,漢軍殲敵1.9萬,可以說是獲得了很大的勝利。

與此同時,漢軍也損失了3000多精銳騎兵,其中,前將軍趙信還因為敗兵投降了匈奴。

這次戰役就是陰北之戰。

匈奴真的是漢武帝消滅的?歷史上的漢武帝被誇大了太多

到了前199年,漢武帝又發動了漠北決戰。

這一次,他幾乎傾盡了全國之力,不僅調遣了24萬匹戰馬,還組織了數10萬步兵,從糧草補給到物資運輸,總兵力達到了50萬人。經過這次戰鬥,匈奴損失了9萬多兵馬和畜產,讓匈奴元氣大傷。從此之後,匈奴在漠南地區再無法立足,不得不向蒙古高原西北處進行遷移。

漠北決戰雖然給了匈奴一記重創,但也給西漢帶來了七八萬的傷亡人數,更損失了十多萬馬匹。而這次的傾巢出動,也使得西漢在後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沒有辦法再調集大規模的馬匹。可以說,對西漢來說,損失也是不小的。

並且,在這次戰鬥中,漢武帝沒有間接攻敵的戰略戰術,而是與匈奴進行了直接對抗。雖然,戰鬥取得了勝利,但實際上,卻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慘勝,讓西漢和匈奴都陷入了元氣大傷的狀態,也因此,在後續的七年時間裡,雙方都沒有戰事發生。

此外,這次戰鬥,也成為了漢武帝對匈奴征戰的一個關鍵性轉折點。由於他的“好大喜功”,讓西漢付出了非常慘重的代價,無論是軍事上還是經濟上,都受到了重創,使得漢武帝的匈奴之戰在漠北決戰之後,戛然而止。

匈奴真的是漢武帝消滅的?歷史上的漢武帝被誇大了太多

不過,西漢和匈奴之間的爭鬥並沒有真正結束。

在經過十多年的相對和平,以及雙方多次的政治談判之後,漢匈之間的衝突再度燃起。但這個時候,漢武帝愛屋及烏,寵幸李夫人、寵信李延年,所以,重用了軍事才能非常平庸的李廣利將軍,三次進攻匈奴,主帥都由他擔任。最終,在三次進攻中,卻是兩次慘敗,一次無功而返。

由於,之前在漠北戰役中,西漢損失了大量馬匹,以至於,後期漢武帝在進攻匈奴的時候,只能以步騎協同方式為主。雖然,步兵在防守方面較為有利,但是,在進攻和衝擊力等方面不及騎兵,且在遠征途中,還會對騎兵造成拖累,所以,戰鬥力一直很難提升。

之後,在前99年的浚稽山之戰中,李陵帶領的5000名強悍步兵,遭遇了匈奴8萬騎兵的追擊和圍攻。雖然,他們苦戰了十多天,但是,依舊是力不從心,最後兵敗,李陵被俘。與此同時,李廣利帶領3萬騎兵攻擊匈奴右賢王,結果,死傷過半,損失嚴重。

漢武帝對匈奴的最後一次大規模發生在前90年。這一次,西漢以14萬大軍,兵分三路出擊匈奴,其中,李廣利一人帶領了7萬人。不過,由於一千多里的長途跋涉,使得漢軍身心俱疲,鬥志全無。再加上,主帥李廣利的妻兒因“巫蠱之禍”被抓,他得知後更是無心戀戰。

於是,李廣利帶著大軍投降匈奴,使得西漢不戰而敗。

匈奴真的是漢武帝消滅的?歷史上的漢武帝被誇大了太多

至此,漢武帝多年的匈奴征戰之旅終於宣告結束。

在這些年中,漢武帝的好大喜功、用人不當、盲目出擊等問題,給西漢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兵力損失。再看匈奴這邊,與西漢相比就顯得聰明多了。匈奴先是利用談判等手段,為自己爭取恢復實力的時間,同時,不僅加強對中原地區漢軍兵力的監視和偵查工作,還做到了知己知彼。

更甚者,匈奴在戰略戰術上,匈奴充分利用地勢的優勢,與漢軍進行周旋。敵軍勢力強的時候,採用避敵策略,誘敵深入,或者是根本不出手,讓敵軍無功而返,白白消耗體力;敵軍勢力不行的時候,窮追猛打,以優勢兵力圍殲。此外,匈奴還積極吸取經驗教訓,在交戰之前,將非戰鬥使用的人員和牲畜都進行了提前轉移,以減少漢軍對其的不利影響。

總之,漢武帝統治後期,在對匈奴的征戰方面,無論是在戰略戰術,還是在用人選材,亦或是戰鬥籌備等多個方面,都做得不夠到位,使得匈奴以此得到了喘息之機。

並且,在其恢復實力後,繼續與西漢對抗了十多年。

匈奴真的是漢武帝消滅的?歷史上的漢武帝被誇大了太多

那麼,西漢最終如何解除了匈奴的威脅?

其實,化解這一矛盾,還要經歷昭帝、宣帝和元帝三朝的時間。在對匈奴作戰的前期,漢武帝雖然取得了一些重要勝利,但是,由於後來的指揮失誤和用人不當,讓西漢的兵力遭受了非常嚴重的損失。數十年的征戰,不僅讓西漢王朝不堪重負,還使“文景之治”積累的大量財富消耗殆盡。

根據相關學者的考證,漢武帝統治時期,西漢平均一年國庫能有83億錢的盈餘。但是,漢武帝為了犒賞衛青和霍去病等大將征戰有功,動不動就賞賜個數十億錢,再加上,獎賞將士、民眾,以及賑災的費用,基本上每年國庫的盈餘都會被“揮霍”一空。

而且,為了彌補戰爭費用的不足,漢武帝還任用了大批商人作為財政官員,幫助他想盡辦法提高國家的財政收入。但是,這些官員的辦法不是買官賣官,就是增加賦稅,雖然國家收入提升了,可是,對民間的商業發展造成了嚴重的抑制。

此外,為了擴充地盤,漢武帝下令百萬人口強遷漠南,大量的人口湧入西北乾旱地區進行開荒,讓當地原本就非常脆弱的生態平衡變得更加岌岌可危。不僅如此,漢武帝為了鞏固北方邊陲,還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修築秦朝留下來的長城,並建起了新的城牆。

西漢時期,新修建的城牆長度約2萬里,比秦始皇長城的工程量還要大,這種規模的工程對國力的消耗可想而知。

匈奴真的是漢武帝消滅的?歷史上的漢武帝被誇大了太多

武帝之後的昭、宣二帝,在治國方面基本上都沿用了漢武帝的治國方針。到了漢宣帝時期,匈奴國力已經大不如前,直到漢元帝時期,匈奴之患算是得到徹底解決。

並且,還有一點不得不提,那就是:匈奴的滅亡,跟西漢的軍事對抗並無太大關係,而是因為匈奴遭遇了非常嚴重的自然災害。尤其是漢宣帝在位的68年裡,匈奴前後遭遇了至少四次天災,寒冬、饑荒等,使國家糧食減產、畜牧死亡率在60%-70%。而且,人口也因為天災銳減,造成了幾十萬的人口損失,給匈奴的經濟和軍事力量都帶來了非常致命的打擊。

正所謂,福不雙至,禍不單行。匈奴天災過後,又遭遇了內部政權的動亂,各部的權力之爭,令匈奴陷入了分裂局面,同時,周邊遊牧部落也與西漢聯合多次對匈奴發起進攻。就這樣,天災人禍,內憂外患使匈奴最終體力不支。到前36年,北匈奴的殘餘勢力被滅。由此可以看出,漢武帝征討匈奴,無非是為了滿足其自身好大喜功的虛榮心。雖然,有過幾次重大的勝利,但是,失敗的次數更多。

這其中,最要命的是常年的征戰,勞民傷財,對西漢的政權統治,百姓生活,經濟發展都帶來了非常負面的影響。

匈奴真的是漢武帝消滅的?歷史上的漢武帝被誇大了太多

當然,也說明了在如此“折騰”的領導之下,西漢依然屹立不倒,這不僅是漢武帝的運氣,還說明了大漢前幾十年的統治為其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儘管,漢武帝傾盡所有與匈奴抗衡,但最終,也沒有將其覆滅。而匈奴最後走到盡頭,很大程度上歸咎於自然災害、內亂、分裂。

參考資料:

【《漢書·卷六·武帝紀第六》、《史記·匈奴列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