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仲丁到河亶甲-中国历史文化

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在他写的《西京赋》中说:“股人展迁,前八后五。”这是说汤建立商王朝前商族有八次迁居,汤建立商王朝后又有五次迁都。汤灭夏以前的迁徙在第一章里做过介绍,以下将介绍后五次迁都的情况。太戊死后由他的儿子仲丁继位为商王。仲丁名庄,甲骨文中称作中丁,是直系先王,祭把中丁的ト辞主要见于商王祖庚、祖甲和帝乙、帝辛时期的周祭中。仲丁继位后将王都由毫迁到嚣,即《史记·股本纪》中所说的”迁于做”,激字音与器近相通(在今河南阳东北)。仲丁为什么一当上商王就忙着将王都迁到呢?这也是形势所迫,他不得不迁都。

在商王朝的前半期,太成是一个比较有才干的商王,能知过则改,又得伊陟、臣、巫成这批“贤臣”轴政,所以在他统治的时期,商王朝有一个稳定的局面,社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奴隶主贵族们聚的财富比以前更多。大批奴求除了为商王和贵族们创造财富外,还为他们淫逸享乐的生活服劳役。以商王为首的贵族们,为了占有更多的奴求和财富,为了获得豪华的宫室和更多的娇妻美要,先是王室内部发生了权力之争,尤其是在太度晚年,这种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多起来;其次是请候、方国也不同程度地发展了自身势力。而伴随着王朝内部矛盾的加深,也有诸候、方国企图进犯或削弱中央王朝的统治。太戊是否有弟弟,因史料缺乏不得而知,但仲丁继位是经过一番斗争的。仲丁一上台,就采取迁都的策略,一方面是离开旧王都,摆脱旧居王族奴隶主们的争夺,另一方面是找个更合适的地方,加强对诸侯、方国的控制。

从甲骨文来看,商王朝后半期的劲敌是地处西北和北方的诸方国,不但如此,地处东南方的夷人部落、方国自汤至商末也一直处在时叛时服的状况下。仲丁迁都以后,就和乘机进犯的东南夷人中的兰夷(九夷的一种)部落展开了一场战争。这次战争只是防御性的没有打到兰夷族居住的地方。不久,仲丁就病死了,仲丁从继位到去世约有十年的时间。

仲丁死后,由他的弟弟外工继承王位。外王名癸,甲骨文中称作ト王,商王祭祀ト王的ト辞目前所见只有十多条,都是帝乙、帝辛时期的。外王继位不久,商的两个诸健国就叛变了,这两个诸侯国一个叫姺,一个叫正当防。

烍是有莘氏的后人,古书中又称作有院氏,有苹氏与汤有婚烟关系,商王朝建立后世代为诸候,甲骨文中称作先或先候。在商王朝后半期,先侯与商的关系也是时叛时服。卜辞中有先候,商王武丁时,先候曾向商进贡过五十个龟(或龟壳),即ト辞中“先致五十”的记载(缀)137反)。武丁也曾派一个叫吴的诸侯去先侯管辖的地区开是农田,又派过一个叫受的诸侯到先侯管辖的地区去督导农田耕种ト辞中也有这样的记载:“今一月先截"《续》5.305),“伐先”(《前》2.31)说明武丁时先侯侵犯过商,商末征伐过先侯。

环是夏禹时车正奚仲居住的地方(今江苏邳洲市西南),汤建国以后,封邳氏为诸侯。姚、邳是与商关系比较近的两个请侯,在这时期都叛商,形成很大的震动。古书《左传・昭公元年》中说:“在虞舜时代有三苗,夏朝有五观、有扈氏,商朝有婉、邳,周朝有徐奄。”这些反叛活动,在当时的影响很大。

外王在位约十年,死去后由他的弟弟河亶甲继承王位。河亶甲名整,甲骨文中称作戈甲。祭祀戈甲,只见于商王祖庚、祖甲和帝乙、帝辛时期的周条中。为了缓和王族内部日益尖锐的矛盾,改变自姺、反叛后出现的不利情况,河亶甲只得放弃仲丁、外王两王经营过的嚣,将王都迁到相(今河南内黄东南),使王族内部矛盾得到暂时缓和。由于、那同时叛商,在东夷诸部落中引起了连锁反应,首先起来反叛的是曾被仲丁征伐过的兰夷部落。河亶甲决心再次出兵征伐兰夷。这时候,商环侯被商的一个方国一一大彭(今江苏徐州市)给打败,候表示归顺商;而河亶甲在彭伯的协助下,又出兵征服了兰夷。姺侯得知后,惧怕河亶甲征伐,就投奔班方(确切地今不详)去了。河亶甲命彭伯和韦伯(豕书之后,姓彭,为商的方伯)率兵征伐班方。班方被征服后,侯只得归降,备办了方物,亲自来到王都,向河亶甲纳贡称臣,重修旧好。从甲骨文中条祀河亶甲的卜辞中来看,他还是受到了降重祭把。他在位的时间里,是一个有作为的商王,先将王都迁到相,缓和了内部矛盾;迁都后又致力于对付反叛商王朝的方国,在彭、书二方伯的协助下,不仅征服了兰夷,还追使邳、姚归顺来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