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我的父親

回憶我的父親

不知不覺中,父親已離開我們快十年了,十年的時間不長也不短,但十年間很多事情都發生了變化,我從孤身一人變成了四口之家,從北京租房到在北京買房,個人從普通人員到副科再到正科等等,但唯一不變的是作為兒子對父親那份深深的思念和感恩。逆境時灰頭土臉,一心勵志奮鬥,對父親的思念還沒那麼迫切,反倒在順境相對順心和舒心時,總會感覺到生活中好像還缺點什麼,對父親的思念會更加迫切更加深沉。這次來意大利米蘭出差,終於把這許多年的思念付諸於筆尖,謹以此文紀念我的父親,也分享給我的家人,讓我們永遠銘記父親,永遠銘記父親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

回憶我的父親

生之時艱

父親1955年出生於河南省泌陽縣,家裡兄弟姐妹九個,他排老末。爺爺當時的大老婆生了我大姑,後來病逝了,爺爺就又娶了奶奶,奶奶原來的男人也是生病去世了,留下了兩個兒子,奶奶就帶兩個兒子嫁到了我們這裡,一個是後來的老苗莊伯,一個是後來的河南伯。老苗莊伯結婚是倒插門,從我們易樓村搬到了老苗莊村,所以叫他老苗莊伯,他也改回了原來的姓蘇。河南伯是因為家裡九個孩子養活不了,易樓村旁的泌陽河對岸的村叫河南,一家正缺男孩,於是爺爺就把河南伯送到了那一家,河南伯那裡肯啊!幾次半夜裡從河南偷偷跑回易樓村,但沒有辦法,爺爺為了保證沒人餓死,不得已又將河南伯送了回去,當時的情形可謂慘不忍睹。父親九歲時,奶奶就因病去世了,父親就跟著爺爺和大伯他們長大的。


求學之路

父親雖是家裡的老小,但他是幸運的,不但上了學,還一直上到了高中,村裡像他這樣上到高中的也就幾個人。我問他當年為什麼不去參加高考,他說那時大家都回來了,都沒想著要去考,還有家裡條件也確實不允許念大學了。就是這樣,在讀書的路上,他的選擇沒有異於常人、也沒有雄心壯志,所以也就決定了他後面的農村之路。


父輩們都知道讀書的重要性,父親常說只要你們爭氣、學習好,我們寧可砸鍋賣鐵甚至去要飯也要供應你們上學。為了我和哥哥的學習更上一層,當時怕李樓小學教學質量不好,就把我和哥哥調到泌水四小了,要知道,當時泌水四小的學費可是高得很呢。升初中時,我和哥哥也沒搞清,就報了縣二中,但是因為不是城市戶口,要交贊助費的,因為經濟原因,考上了也不能去上。就拖一個在縣教育局工作的舅舅,把我倆轉到花園一中去上。一次,父親帶了些禮物去那個舅舅家,九姥爺接待的父親,九姥爺無心說起某某人淨在找人辦事時才想著給人套近乎,不辦事時就想不起來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父親回家來,一臉的不高興,就當成九姥爺是在說他一樣,給母親抱怨說,大家不都是找人辦事時才去套近乎的嗎。不過很感恩的是,舅舅終於把事情給辦成了,我和哥哥如願進入了花園一中學習,發書的事情上,舅舅還親自給批了個條子給解決了,當時我們都感激得不行。

回憶我的父親

工作之道

從高中下學回家,父親就開始做農活掙工分,生產隊解散後,就到泌陽縣城繅絲場建築工地幹工,從撿磚頭塊幹起,一個月2塊錢,將工錢都如數交給了他的大哥,也就是我大伯。巧的是,後來父親跟著他的同母異父的哥哥,也就是我老苗莊伯,學木工活,從打下手、測量尺寸、鋸木料到做桌椅板凳,再到做複雜些的衣櫃、床等傢俱,很快父親就學成了老手,慢慢的,村裡的和周邊的人開始找父親幹木工活,算是個手藝人。父親還不時做一些小學生用的寫字桌和小板凳,用自行車拖到縣城去賣,很受歡迎的,家裡現在的桌椅板凳還是父親的手藝留下的。但父親對他的木工師傅他的哥哥是感恩至深,父親逢年過節,第一家就到老苗莊伯家去拜望。在我懂事一些的時候,父親常對我們說,要不是他哥哥交給他手藝,他也就沒有今天的生活。確實,也正是這門手藝,姥爺相中了父親作為他的姑爺。父親把手藝也接續的傳下去了,收了我的兩個堂兄為他的木工徒弟。後來哥哥初中上了一半,自己提出不上了,父親就想著要把一身手藝也傳給哥哥的,哥哥卻說受不了電鋸呲呲啦啦的聲音,聽到電鋸聲就頭暈,就拉倒了。哥哥後來進棉織社、做小工、學做瓦、學廚師、當保安、開飯館等等,很是為父親遺憾,也為哥哥遺憾,家傳的手藝沒了。


父親在從事木工活的過程中,還結交了古路溝的曹叔,兩人算是拜把子兄弟,當時兩家關係非常親密,他們家還常來我們家做客,把紅妹還認我母親為乾孃,算是親上加親了。紅妹放暑假時還常到我們家來,住上一段時間,慢慢的,我們兄妹的關係也很要好。父親對曹叔家的事還是很上心的,曹叔家蓋了新房,他帶著哥哥忙乎了一兩個月,把曹叔家的門、窗戶等收拾妥當。過年時對曹叔的父親也很敬重,都到他家裡拜望。後來,隨著曹叔開了鋸條店,家境殷實後,結交了新朋友後,他倆間的關係就慢慢疏遠了。不過中間還是經常來往,直到2010年春天父親去世,我給曹叔打了電話,曹叔也是很震驚,當時就從鄭州趕回來了,到我家送父親最後一程,長跪於我家院子裡,哀嚎痛苦,也是感人至深,不枉兄弟一場啊。


父親工作中不愛做或不擅長做表面文章。給縣城包工頭幹活時,和舅舅一個隊。舅舅擅長做做表面文章,按時上工,和頭目拉呱得挺好,錢還拿得多些。但父親很不以為然,偶爾還會遲到,挨工頭的說,但他幹起活來可是實打實的。母親還多次勸說他會來點事,他說人就這樣了,不好改了。


不能原諒不給工錢,即使是親戚。一次給一舅舅做傢俱,這個舅舅當時是個大隊支書,算是個“官員”了,他就以“官員”自居,不過可能當時也確實沒啥錢,沒給全父親工錢,父親不幹了,要了也沒給,後來乾脆兩家不來往了。直到我上大學後到姥爺家走親戚,在一個酒場上把這茬子事桶開了,才終於和好。


關於他工作的事,我還問過他一次,說你為啥不當個小頭目呢,他說當頭操心,又容易得罪人,還是不當為好。還有一次,我說:“你看他人家曹叔,獨自開了個帶子鋸店,搞得多紅火,我們家當時咋沒想到縣城開個店呢。”父親遺憾的說:“我和你媽都沒有那個倔氣,再說家裡也沒那個地理位置和關係等等。”一次組織村裡人去北京打工,後來被人騙了,回家的路費都不夠了,就和堂哥們一起回來了,但東“忙”有個爺經歷曲折才回來,人家可能有些埋怨,說你帶的頭,咋不管我了,他私下裡說“我自己都快保不住了啊”。不過他還也是很熱心的,給村裡的香叔介紹了個工作,後來這位香叔還成長為了一個小工頭,父親去世後,他和他老婆逢人就說,我父親是個好人啊,走得這麼早,可惜了!


可以看出,正是父親的艱辛和堅持,他學會了一門重要的手藝,開啟了他新的生活,但父親也是一個勤勞實幹但小富即安的人,按部就班,不願當頭、不願冒險,這樣也成就了他的平凡和持久。


回憶我的父親

找我當參謀

哥有一年被人拉入了傳銷組織,在組織裡練得了一手的好字,編造了一堆的花言巧語音,說要開個飯店,需要資金的支持,就向家裡要錢,父親就徵求我的意見,說:“小恆,你看你哥要在深圳開飯店,乾點事業,咱能支持他不?”我當時涉世不深,滿口答應,順口說道:“哥幹事業是走正道,肯定要支持啊!”沒想到,錢一去就回不來了,後來聽說家裡通過賣豬仔和給縣城小學做工攢了一筆錢,就是為我上大學準備的學費,這下都泡湯了。


我上高中期間,村裡有人要到山西挖煤去,說掙錢多,問父親要不要一起去。父親也來徵求我的意見,我說:“挖煤會很不安全,常死人,再說,家裡也不是窮得揭不開鍋,還是別去了。”父親最後果然沒有去。


哥哥在深圳打工時認識了嫂子,他就給我聯繫,說如果父親不同意怎麼辦。我就給他說:“過日子是你們倆過,只要你倆好,就行了,如果不行就生米煮成熟飯,父親不同意也得同意啊。”說起來,這算是我哥倆合謀反抗父權的一次行動了。後來果真生米做成熟飯了,父親還不時問我關於嫂子的事,我就給父親說到:“日子是人家過,關鍵是嫂子孝順,對倆老人好,您還有啥不知足的。”他也就不說話了。後來嫂子生了小琦琦,父親不停的操勞,對這個大孫女可疼愛了,也就逐漸消除了當年的不快。


被扇耳光

父親和母親一樣,老話說,都是命苦的人。父親七歲時,他媽媽就不幸去世了,從小就跟著他大哥。母親十三歲時,她媽媽去世了,倒是認了個乾孃,對她照顧還不賴。由於從小缺少母愛和管教,父親也染了不少的壞習慣,抽菸喝酒,打牌賭博,一樣沒拉。那年媽媽懷我的時候,我快出生時,父親也不常著家,還時不時出去打牌賭博,一次我小伯向我媽告狀來了,說父親在哪哪又打牌賭博呢。母親一聽,那個來氣啊,挺著個大肚子徑直向那地方去找父親了,一看父親玩得正歡,叫我父親站起來回家,父親站起來了,母親也不顧及面子了,一個耳光扇過去,這耳光扇得是讓父親銘記終身啊!這就像潛伏的怒火,一經哪怕火星的點燃,也會熊熊燃燒。這不,到我上高二那年,出事了。父親經常對媽媽嘮叨說:“多拾掇拾掇,你看那誰誰,人家拾掇得多幹淨利落。媽媽隱忍不發。後來又不知咋扯到當年扇耳光的事了,這下爆了。父親怒道:“你要是再打下我,試一試!媽媽說:“我當年打你打得不對嘛,幾十年過去了,難道還要我給你賠個錯嗎?”就僵在這了。倆人在我印象中,從沒有吵鬧過,這是唯一的一次了。一直到僵了半個多月,倆人互相不說話,要鬧離婚呢。說實話,我也是擔心壞了,有一天中午不禁偷偷流眼淚了,因為不知道前面會是啥樣,我上學的事咋辦啊,學費誰來出,會不會上不成學了,這些都是困惑。還好的是,經過鄰居,還有我和西忙姆的勸說,他倆合好了。經此事,知道父親是一個很重臉面的人,當眾丟臉的事他會記一輩子的,說不定哪天要抬出來說道說道,還他一個說法。


回憶我的父親

摘桃子

大伯還是很有眼光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一些河灘地閒置在那裡,沒有人耕種,大伯就承包了十幾畝的地方,種起了桃樹,每年辛苦幾個月,待到桃樹掛枝時,賣到村裡或縣城裡,得到一筆不少的收入。一年夏天,經常颳風下雨,樹上的桃子落了不少,父親幫大伯在西河桃園看桃子,就撿了地上的一些桃子回來給我們吃。中午放學回來,看到筐裡的桃子,要麼是爛的,要麼是蟲子咬的,完整的很少,我就對父親說,為啥不摘一些好的回來吃呢,父親還真聽進心裡去了。沒想到,第二天,一直下雨,西河發了洪水,父親和南忙伯一起去接大伯,其實前一天南忙伯和姆倆人都悄悄摘了兩大蛇皮袋的桃子回去了。父親過於老實,發水當天,摘了一筐,還從大水中趟過來,當時的場景,我很為父親尷尬,摘得少還當眾出醜了。


賣菠菜

有個春天,家裡麥地裡套種了一片菠菜,長勢不錯,家裡也吃不完,媽媽就說:“拿一些到城裡去賣吧,還可以賣幾個小錢,給孩子們上學用”。大和媽也沒挑選和分堆,找了個筐,將菠菜裝進去,然後大一大早就騎著自行車載著菠菜就到縣城去了。中間也不知道大是怎麼叫賣的,只是下午回來時,大對媽說:“這城裡人很尖磨,一筐菠菜盡挑大棵的,只剩下小碎棵,最後也賣不出去了!”。大連累帶氣,肯定對城裡人恨極了。現在想,農村人做生意,如果自己不對自己的衣食住行講究,對提供的產品估計也不太講究。如果當時賣菠菜之前,提前將菠菜分個類,大棵葉肥的捆成一堆一堆,小棵的分成一堆,價錢也分個類,估計就好賣多了吧。


賣豬崽

一年家裡老母豬下不少的豬崽,經過三個月左右的飼養,個個茁壯成長,可以出欄了,媽就給爸說,留兩個在家裡飼養,過年時可以殺一個賣肉掙幾毛,另一個可以作為母豬來養,繼續下豬崽。大也是一早,找了個化肥袋子,把豬崽裝進去,騎著自行車馱到城裡賣去了,去的路上還好,沒出啥事。可是回來時,出事了,因一個較小的豬崽,買家嫌小,就沒有賣出去,大就又馱者它往家趕了。走著走著,大覺得有點不對勁了,小豬崽不哼哼了,下車打開化肥袋,一看,小豬崽憋死了,路過徐莊橋時,大就把它扔到橋下了。回家時,大是一臉的沮喪,媽就問出啥事了,大把一天的遭遇說了一通,媽埋怨到,憋死了還可以拿回來殺掉吃肉嘛!大說,把豬崽憋死,已經讓它受罪了,回來殺掉也不忍心啊!結果,大一氣之下,好幾天都賴在床上,沒臉出門了。回頭想,要是當初。媽和大找個大筐子來裝豬崽,壓根兒不會出後來那些事了,不過經此事,發現父親是仁愛之人,有點小可愛。


回憶我的父親

言傳身教

父親對我們的言行舉止要求是很嚴的,好的及時表揚,錯的嚴厲批評甚至棍棒伺候,不知道哥哥和妹妹現在如何看待父親的嚴厲,我內心是非常感謝父親的嚴格要求的,這些要求深入我的內心,已成為我慣性的反應,使我受益終生。


紙條事件。有一年,父親在自家院子裡做木工活,原材料、電鋸和半成品的傢俱等堆了一院子,父親不小心將一張記有傢俱尺寸的紙條丟在了地上,那天他從城裡回來後,找了半天都沒找到,就到處問,誰發現了沒有,是不是當成垃圾丟掉了,很著急的樣子。我說我發現了一個紙條,不知道是不是,放在牆縫裡了,並沒有扔掉。我把紙條拿給父親看,父親喜出望外,就是它啊,並且說到“你這孩子將來能有一勢”,當時我幼小的心裡別提多高興了、美滋滋的。


餐桌禮儀。記得我們還在老院子裡住的時候,院子裡有棵梨樹,正值開花時節,姥爺到我們家來了,記得還給帶來了一袋麥子,因為我們家有五口人,但是隻有三個人的地,除了交公糧,也剩不了多少口糧了,姥爺家地多一些,有些餘糧,就多少接濟一下我們家。姥爺一來,我上前熱情的說到:“姥爺,您可來了!”。父親聽到後,很高興的樣子,表揚我說得好。可是早飯時哥哥中招了,那天早上在梨樹下的石桌上吃的早飯,哥哥因動作冒失,不小心將一個碗打碎了,父親火氣直冒,掄起個雞毛撣子就朝哥哥身上打,打得哥哥哭爹喊孃的,直到姥爺規勸了半天才罷手。餐桌禮儀上的嚴格要求可見一般。還有一次,我小姑到我們家來了,我上前熱情地說:“小姑,您來了”。父親馬上厲聲說到:“小恆,這話不對啊!你小姑是自家人,應該說回來了,不是來了,來了是說給外人的!”我諾諾到:“好的,大,我記住了”。中午吃飯時,又有問題了,待飯菜端上桌,我去拿了筷子,不經意單手將筷子遞給了小姑,又被父親一頓訓:“給長輩遞東西一定要雙手,表示尊敬,重來一遍!”。我恭恭敬敬的用雙手將筷子遞給了小姑。


長髮事件。上高中時,端午節過後,哥哥從鄭州打工回來了,他留了一頭烏黑長髮,引起家裡大亂,父親把他臭罵一頓,要他趕快理掉,他不從,記得那天晚上有哥也在場,我說了句:“大家坐下來平心靜氣的說嘛!”。隨手搬了兩個椅子過來,示意大家坐下來好好說話。這一說,不打緊,父親居然說:“平心靜氣,這詞用得好啊!”。有哥也附和道:“書讀得多就是不一樣啊!”。記得最後哥哥還是把長髮剪了去,父親的權威還在。


紅襖事件。我上大學一年級,比春節回家過年,當時每逢過年都時興買件新衣服的。我受我們大學同寢室同學穿衣的影響,一哥們穿個紅襖看著還不錯,於是我回家裡也買了個紅襖。賣回家後,父親看到了,先給我說:“把這襖給退了去!”。媽媽在一旁幫我說話道:“都買回來了,那能退啊!”但父親不依不饒,說:“這衣服大年初一不能穿!”。我真的是大年初一上午拜年時沒穿,不過下午就穿上了。媽媽給別人聊天時,說我父親太封建保守了。


10塊錢的事。一次上大學,要從家裡趕到縣城坐車,母親給我塞了10塊錢,說要吃飽穿暖,我當時想給錢在家給夠唄,再在路上多給10塊錢也不頂用啊,就啪的把錢甩到地上了,憤怒的說不要了。當晚那趟車好像沒發,要等到第二天了,當晚就又回來了,父親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小恆啊,你也開始不仁義了。”這句話如警鐘,時刻在敲打我,啥時候不仁義了。可是工作十年來,也遇到了一些人經歷了一些事,發現仁義的人是少之又少,處處皆是爾虞我詐、互相利用,甚至有落井下石之徒。父親的仁義之要求何其高啊,我想說的是,如果我做到了仁義,以德報怨,但何以報德呢。


深圳抹眼淚。我大學畢業,考研考到北京,那是哥哥和妹妹都在深圳寶安區打工,父親和母親也在深圳,於是2007年農曆新年時我就從北京到深圳去過團員年了。一次吃飯時,我和妹妹因一小事起衝突,我動手打了她,妹妹哭起來了,這時沒想到父親也哭了,拿著小手絹擦眼淚,我說:“我倆鬧架,您為啥哭呢?”父親說:“我和你媽辛苦操勞這麼多年,好不容易把你們拉扯大了,你們也都這麼大了,居然還像小時候一樣,還在打架!”這件事給我很大的教育,原來父親一直期待我們快快成長成熟,父親對幾個孩子的仁愛之心可見一般。


這些雖都是瑣碎的小細節,但可以看出父親是有他的要求和準則的,可謂以小見大,小中見大,他的這些要求和準則已深深烙在我的心窩裡,對我的為人處世、待人接物都帶來了積極的影響。感謝父親,感恩父親!


回憶我的父親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農民從內心裡渴望“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冬小麥一般要經過拉大糞,撒大糞,撒化肥,犁地,耙地,打坷垃,播種,澆地(大旱時小麥苗就出不來,需要適當澆水),用石滾壓麥子(冬天氣溫高時,麥子會瘋長,如果不壓一壓,來年就不會結果了),鋤草,澆地(麥子上漿,若遇上旱天,需要澆地,不澆的話,麥子結粒就不飽滿,會影響收成的),割麥(還要經歷天氣的考驗,如果麥子熟了,但一直陰雨連綿或遇大風天,麥子就會發芽,影響質量),捆麥子,拉麥子,平麥子場,曬麥子,打麥子,裝麥子,打麥秸垛,曬麥子,交公糧等很多個程序,關鍵節點出了問題,就會影響一年的收成。


父親也一樣,都非常渴望有付出就會有回報。那時家裡養了兩頭母豬,其中有一頭是花母豬,我們姊妹三個,一到過週末,就輪換去放豬,到河灘去,讓母豬多吃些青草,也省一些飼料。花母豬是很溫順的,經過長時間的接觸,我和她也建立了很好的關係,有時夜裡做夢都夢到抱著她在睡覺。花母豬也很高產,每年一窩豬崽,最多能下十多個,給我們家也帶來了很好的收益。可是,有一年夏天,出事了。也許是年齡大了,也許是天氣炎熱,花母豬哮喘病大發作,喘得不行,父親和母親天天給她灌藥、打針,希望她能好起來。不過,天不隨人願,她一直沒好。末了,一次給豬灌完藥,父親的耐性失控了,他當年對小豬崽那份仁心也沒了,抄起棍子對花母豬一頓暴打,她疼得嗷嗷直叫。父親說:“你這一病,前前後後為你花了多少錢,咋就好不起來呢,不爭氣的東西!”。幼小的我看在眼裡,聽在心裡,看到我親密的夥伴,我的內心在流淚,可是我不能做什麼,就感覺父親太暴力了,也許是生活所壓吧。後來母豬被賤賣掉了,說是扔到魚塘餵魚了,可悲的下場!那天,花母豬被大伯趕走了,母豬僵著不走,可謂一走一回頭,嗷嗷大叫,眼淚汪汪,那時我也忍不住了,偷偷哭起來了,因為可愛溫順的夥伴沒了,我們家的大功臣落得個如此下場,悲哀悲哀啊!當時想,為啥不能一直照料花母豬,待他死後,挖個大坑,厚葬她一下呢,畢竟也是勞苦功高啊!可是牲畜就是牲畜,任人擺佈,人類管你吃喝拉撒睡,不斷產出就是你義不容辭的責任,一旦沒有產出,你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我和花母豬一樣,也有類似的經歷。那年上初中三年級,週末放學回家,我在廚房吃飯,媽媽和哥哥偷偷翻看我的書包,這下可了不得,發現我的數學卷子得分是59.5分,物理卷子才39分,這是父親剛從外面做工回來,一看到卷子,火冒三丈,拿起皮帶,厲聲叫到“給我跪下”,揚起皮帶,啪啪啪,一直打個不停,還叫罵到“不爭氣的東西,還有臉吃飯”,還好,這時慧姐到家來叫父親去她家吃飯,勸父親不要打了,這才罷手。後來我上了大學,無意間聊起此事,他嘿嘿一笑,啥時候的事,他說他忘記了,有點小狡猾。和花母豬相比,我也何嘗不是如此啊!父母辛苦操勞,管你吃喝拉撒睡,求得就是你成績好,只有產出和結果,沒有任何理由和藉口。現如今,我也有了孩子,教育老大牛牛時說你要多努力啊,他反倒說你咋不努力你咋不當領導呢?!我找藉口說:“我從農村出來,唸了大學,最後能留在北京,已是很爭氣很成功了!”。可是孩子可不管,他就看你現在咋做的,以前的事他不關心,嗚呼哀哉!


故鄉是根、故鄉是魂,根深樹大、魂有所託;父親是山、父愛是河,山高路遠、水緩流深。我時常會想念起我的父親來,尤其看到別人家父母雙全的情形和場景,思念之情更甚。想念他老人家的和藹可親、忠厚可愛,想念他老人家對我們的好、對整個家庭的默默奉獻,想念他一生受苦受卻又任勞任怨的光輝形象。


父親就如一座高大的精神豐碑,他的勤勞樸實、平和仁義、厚道可愛激勵著我們每一個兒女都要做好人、走好路、幹實事。指引我們要有志氣、永懷仁義之心、踏實肯幹,不忘老輩人的本分和傳統,要將家族的優秀傳統和作風發揚光大,都能活出個人樣來,活成自己的人生英雄。

回憶我的父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