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身边的“危险人物”

说话小心些,为人谨慎些,避开生活的误区,使自己置身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地把握人生的主动权。

为了朋友有时也要斩断情缘

经常交往是朋友之间一件很正常的活动,按照常理来说。越是熟识的朋友,交往就越是频繁,越是随意,彼此间不分你我。

但是,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也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中断交往,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彼此间还能还称得上是朋友呢?

其实,任何人的答案都会是肯定的。古诗词中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佳句。古文也有“君子之交淡如水”一说。朋友不在于什么形式,而在于共同的精神实质这一真谛。也就是说,对于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们要常存爱护之心。特别是当自己面临危险处境时,更首先应该想到怎样保护朋友。那么,斩断情缘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例如清代,当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立首功之后,湘军将领均受到不同层次的嘉奖,曾国藩被授予世袭侯爵。这本来与清政府的允诺-“拿下金陵者为王”有差异,但仍然遭到满汉大臣们的妒嫉。不断向慈禧进谗言的大有人在,以至于连慈禧都觉得太过分了。但慈禧终究是个聪明的女人,她既不愿让别人借自己的手除去竞争对我,也不愿杀戮有功之臣,在青史留下嗜杀的罪名,所以,慈禧用了暗中栽赃、调兵威慑、敲山震虎三计来警告湘军收敛气势。

面对慈禧的警告,深谙儒家精髓的曾国藩岂能不知其意,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危险处境,而手下这班朋友的处境更加危险,因为一旦稍有差错,清廷即不拿自己开刀,也要斩几个追随自己的人来杀杀自己的威风。所以,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断情,让朋友们各奔前程。

经过一番计议,曾氏兄弟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一是将湘军中的老弱之兵裁掉,这样人数减少而质量益精;二是将湘军分散,一部分由曾氏兄弟自己统率;一部分由左宗棠带领,开进西北,这支军队后来在平定阿古柏叛乱,收复新疆战事中又建奇功;一部分水师交给黄翼升统领,其他人马全部转入李鸿章的淮军。

当时,对于曾氏兄弟这样的决定,许多朋友并不理解,有的埋怨曾氏兄弟过河拆桥,有的认为清廷欺人太甚,想拥兵起义,与清政府对着干。对于前者意见,曾国潘并不做过多的解释,而对于后者的建议,曾国潘可是大为恼火,他狠狠申斥了这些鲁莽之夫。他这样做无非都是为了保全朋友和家人的性命,当然,同时也保全了自己的名节。

那么斩断情缘这一手效果如何呢?从曾国潘及其朋友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不仅无一人再国湘军过在而获罪,反而被举荐出去的朋友都有了更好的前途。

另外,对于不义的朋友,最好的处理办法也是断交绝交,因为不义是他的错误,你在可不必拿来惩罚自己。既然他不义,你为何还忧心重重,顾及其名誉?

当然,我们也要分清朋友所犯一念之差的错误或是无心的伤害与不义之举的区别,不要动不动就断义绝交。要知道,每当你从朋友之中除去一个人时,你的敌对阵营中就多了一股力量。因此,当你决心把他赶出朋友队伍的时候,千万要想好应变之计。

招同事妒忌者是蠢材

俗话说:“不招人忌是庸材。”但在公司一个小圈子里,比如在你所工作的办公室里,“招人忌是蠢材”。

在职场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你和你的同事都 是削尖脑袋往上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同事间往往相互猜忌,尔虞我诈,都在“力争上游”。

你也许会有这样的迷惑:自认为才华横溢,勤奋工作,也颇得老板的好评,在同事中人缘也不差。但每每遇到升迁或是加薪的机会总是屡屡错过。你或许百思不得其解而把这一切归结为“命运”。

更气人的是:当你和某们同事为争取同一职位或利益由暗斗上升为明争,双方倾巢而动你来我往了几百个回合后,却了现另外一个才华平庸、远不及你们二位的同事轻而易举的攀到你们所争夺的职位。

还有这样一类同事,列举出来的目的在于希望你千万别学他们。这类同事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自知之明,他们往往好高骛远,去与其他实力强大的同事竞争与自身能力不相符合的利益,好比拿鸡蛋碰石头,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所以,你在与同事竞争的时候,如果往往只是注意将对手打倒,却不善于保存自己,是不足取的。一方面要友好竞争。当然这不是让你对同事当面对笑脸,背后捅刀子,而说要磨练自己“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气。不要有太浓的火药味,做到既通过正当竞争手段得到自己的位置,双不至招来其他同事嫉妒从而恶化同事关系。另一方面,要学会在众人的竞争中保存自己,在势孤力弱的情况下,切记要夹紧尾巴,千万不要露出要搏,要往上爬的样子,成为众矢之的,如果不顾自身的实力而盲动的话,只能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认清身边的“危险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