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 | 新基建為產業互聯網按下“快進鍵”

論道 | 新基建為產業互聯網按下“快進鍵”


本文轉載自《瞭望東方週刊》802期,原文首發於2020年4月30日,原標題為《新基建為產業互聯網按下“快進鍵”》。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線政務服務、遠程辦公、互聯網醫療、教育直播等典型數字化場景呈現出爆發態勢,成就了產業互聯網的一場集中演練。


4月16日,商務部宣佈,第127屆廣交會將於6月15日至24日在網上舉辦,為期10天。這是中國首次完全以網絡形式舉辦廣交會,屆時將邀請海內外客商在線展示產品,運用先進信息技術,實現中外客商足不出戶下訂單、做生意。


把連續舉辦60多年的全球貿易盛會搬上雲端,不是簡單的複製,用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的話說,“是一個全新的結構設計和流程再造”。

這樣一場“雲端”廣交會,背後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的推動賦能,也是一場中國數字經濟和產業互聯網的大練兵。


產業互聯網正式“定調”

4月7日,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印發了《關於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首次提出“構建多層聯動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加快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為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


這是“產業互聯網”首次上升到國家層面,同時被正式“定調”,成為新形勢下實體經濟轉型的關鍵路徑。


“產業互聯網”這一概念起源於市場。2018年下半年以來,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重心從消費互聯網開始延伸至產業互聯網,傳統經濟的多個領域都處在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升級改造的爆發點。


騰訊於2018年9月底進行組織架構調整,提出“擁抱產業互聯網”,併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成為首家將產業互聯網提升至戰略層面的企業。隨後阿里巴巴、百度、華為等企業也相應變陣,構建面向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設施。


幾乎同時,政府相關部門開始謀篇佈局新基建,為數字經濟注入更為強勁的發展動能。與傳統基建相比,發展新基建更加強調市場機制和民營經濟的作用,互聯網企業成為重要的生態共建者和參與方。


4月15日,中國對外貿易中心(集團)確定騰訊成為第127屆廣交會技術服務商,為廣交會網上舉辦提供整體技術支持、平臺研發服務與雲資源支撐。據瞭解,騰訊將基於20年來積累的技術和生態優勢,充分利用微信、騰訊雲、騰訊會議、企業微信、翻譯君、企點等產品和服務能力,聯合加強供採對接服務,在線舉辦專場對接活動,加大線上撮合力度,提升辦展成效。


同時,騰訊還將為本屆廣交會搭建網上直播平臺,為參展企業單獨設立24小時全天候網上直播間,企業既可以與客商在網上進行單獨面對面洽談,也可以通過網絡直播面向全球的客商來進行宣傳和推廣。


新基建“先鋒隊”

新基建的核心是信息基建,是支撐數據採集、傳輸、存儲、計算、分析、應用、安全等能力的數字化基礎設施;而產業互聯網是產業的數字化變革,是重塑未來產業活力和韌性的關鍵。


上世紀90年代,中國數字經濟洶湧而至。經過二十多年發展,中國躍居世界第一網民大國、第一網絡零售大國,數字經濟規模居全球第二位,誕生了騰訊等一批全球領先企業,同時也沉澱了大量數字基礎設施、技術能力和生態優勢。


依託遍佈全球26個地理區域的數據中心,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安全等先進技術與智慧產業場景的結合,騰訊雲已成為新基建的先鋒隊。


基於互聯網技術,中國每人每天所產生的數據量呈幾何級數乃至爆發性增長,信息的傳輸和存儲離不開基礎設施的支持。去年5月,騰訊部署在全球各地的服務器數量就超過了100萬臺,帶寬峰值達到100T,均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雲計算廠商一方面為企業提供計算 、存儲、網絡等基礎產品,讓企業免去自建IT基礎設施之憂;另一方面將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各項產品,通過雲交付,幫助企業降本增效。伴隨企業用雲量不斷增長,雲上創新越來越多,各行各業的轉型升級更加高效。


騰訊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表示:“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將給產業升級帶來更大的空間,推動形成新的產品服務、新的生產體系和新的商業模式。”


這次疫情讓各行各業充分認識數字化升級的重要性,金融、工業、政務、醫療、交通等行業轉型升級關口的諸多痛點和需求,正在成為新基建最直接的驅動力。


一邊修路,一邊造輪子

當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雲計算等新基建再次被置於聚光燈下,也按下了產業互聯網發展的“快進鍵”。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部副部長、研究員田傑棠認為,新基建是“路”,產業互聯網是“車”,“路車協同”才能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邁向新的高級階段。


與消費互聯網相比,產業互聯網對信息網絡的要求較為苛刻,在高精度、低延遲、互操作、安全性、低功耗等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


以製造業為例,首先需要生產環節的廣泛接入,能感知生產線的每一個細微參數(物聯網);其次需要大量的存儲空間,萬物互聯的數據量十分驚人(數據中心);再次需要安全、高速、低時延的網絡(5G網絡);最後還需要對生產過程各環節的智能化控制(人工智能)。此外,這些都需要強大的算力支撐(雲計算)。因此,如果沒有新基建,產業互聯網的深度應用幾乎沒有可能。


反過來說,產業互聯網是保障新基建順利推進的有效支撐,如果沒有產業互聯網,新基建的投資回報率則會大大降低。


比如,華星光電藉助騰訊的人工智能圖像診斷技術對液晶面板進行缺陷智能識別,可以檢測出肉眼難以發現的細微缺陷,識別速度提升了10倍,縮減人力成本50%,效率得到顯著提升;近日,騰訊雲還與玲瓏輪胎、華制智能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三方攜手共建全球首個輪胎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助力玲瓏輪胎數字化、智能化、全球化發展。


湯道生表示,新基建的建設將推動產業互聯網向各行業縱深發展,加快行業數字化進程,同時推動形成新的產品服務、生產體系和商業模式。例如,5G可以推動自動駕駛、遠程醫療等領域實現從量到質的飛躍。


面向未來,騰訊一方面將依託在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積累,積極參與“修路”;另一方面也將持續推進產業互聯網戰略,充分利用C2B的連接優勢積極“造輪子”,幫助行業及合作伙伴推進新基建。


新圖景

在此次疫情期間,騰訊健康碼累計訪問量突破130億、覆蓋9億人口,騰訊會議8天擴容了100萬核計算資源,騰訊教育支撐全國超過1億學生的在線網課……疫情產業互聯網的表現展示了新基建的巨大潛力。


不過總體來看,現有基礎設施的覆蓋、產業數字化的深度,還有很多提升空間,傳統產業固有的發展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數字化轉型的需求,迫切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數字土壤”。


新基建時代,也是產業互聯網完善和崛起的時代。可以預見,隨著新基建的穩步推進,產業互聯網正迎來加速發展的歷史新機遇。


首先,新基建正為雲的發展鋪設跑道,繼續加築雲業務、“雲經濟”的底層支持。從疫情期間猛增的在線辦公、在線教育需求可以看出,未來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信息流速將會大大增加,而云計算是實現這種流動的基礎。多家機構研報稱,由於雲計算、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領域的迅速發展,對數據中心的需求或將顯著提高。


此外,行業解決方案包括雲視頻、雲遊戲、雲安全等需求同樣提升,企業應用的多樣化和企業雲化趨勢增強,進一步加大了對雲基礎設施的需求。


而產業互聯網作為上層應用連接用戶,對新基建也將起到重要的自上而下的“反哺”作用。


通過各種便利入口快速實現到用戶的“最後一公里”,產業互聯網使得新基建能夠有效保障多要素、端到端的聯通。疫情期間健康碼、在線問診、同行查詢等小程序的快速上線,以低門檻的海量用戶連接能力,凸顯出對社會快速應急和公共管理的意義。


可以說,有了產業互聯網的全面觸達力,新基建就能最大化地發揮對社會、對每個人的普惠價值。





本文版權為“上海華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該作品。

論道 | 新基建為產業互聯網按下“快進鍵”
論道 | 新基建為產業互聯網按下“快進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