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亦有民族气节,看完《八佰》后我想对他们说声谢谢

《八佰》上映前,点映票房就破了2亿,上映之后更势如破竹,目前已经突破4亿。高票房带来的是好口碑,很多看完电影的观众都直言《八佰》太催泪,很多情节都看哭了。

小人物亦有民族气节,看完《八佰》后我想对他们说声谢谢


小人物亦有民族气节,看完《八佰》后我想对他们说声谢谢

从超强演员阵容、制作团队就能感觉到《八佰》肯定是一出好戏,但《八佰》的好看程度又颇有些出乎意料。影片讲述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八百壮士”打响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故事,故事将视角集中在被时代裹挟的小人物里,呈现了他们于战争这种极端环境下的民族意识觉醒与爆发。作为一部战争片,《八佰》难得的是没有走简单快捷的煽情路线,也没有给角色设定得战无不胜,而是完整地展现了每个小人物的弧光。

小人物亦有民族气节,看完《八佰》后我想对他们说声谢谢

《八佰》上映后,也有一小撮异样的声音,有人说这是历史虚无主义,有人说违背史实……大家要知道,即便是纪录片也难以保证对历史百分之百的还原和记录,而拍电影则是要在史实基本正确的大前提下,进行二次创作和电影化的表达。那些说《八佰》不真实的人,可能基本没看过这部电影,大概率是看到网络上带节奏的表述,一知半解地跟风。

小人物亦有民族气节,看完《八佰》后我想对他们说声谢谢

看《八佰》时,观众们会有一种紧张感,因为影片拍出了战争和生死,进而展现了在战时状态下人性之多样。影片中,张译饰演的老算盘为了私心成为彻头彻尾的逃兵,比起那群勇敢迎战的战士来说,老算盘是自私又可悲。而当我们扪心自问自己是否怕死时,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是“怕”,想活着、不想死是人性常态,身处战争年代的人更是对“活着”怀有一丝侥幸,想到这儿,观众们对老算盘又多了一点理解。

小人物亦有民族气节,看完《八佰》后我想对他们说声谢谢

影片也饱含人性的光辉,我们不难想象那群视死如归的平民英雄为了民族、为了家园与敌人拼了的瞬间,心中怀着怎样的热血。绑着手榴弹纵身一跃的陈树生、中了流弹的端午、在敢死队名单上画了一只羊的羊拐……也许你已经记不清从哪个情节开始流泪了,但看完《八佰》后,你的心灵会被深深震撼到。

小人物亦有民族气节,看完《八佰》后我想对他们说声谢谢

更令人感动的,是端午、羊拐等壮士们的觉醒过程。电影最初,观众就看到了这群人也是怕死、有私心的普通人。但他们同样爱着脚下这片土地,当他们看到嚣张的敌人、看到我们的土地被敌人践踏,看到身边的战友们都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的民族魂也被唤醒,于是一群散兵游勇蜕变成了浴血奋战的战士。

小人物亦有民族气节,看完《八佰》后我想对他们说声谢谢

透过老算盘与平民英雄们的对比,我们能感受到《八佰》中蕴含着对国民性的无尽思考,也许趋利避害会让我们安然无虞地度过一生,但始终少了点热血。反而在战争、绝望、死亡这样的死局和绝境下,麻木和懦弱的人性中才会被激发出无限美好和永不言败的血性。

小人物亦有民族气节,看完《八佰》后我想对他们说声谢谢

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这种带着血色的悲壮也能传递给别人。紧接着,与四行仓库仅一桥之隔的南岸民众们也亲眼目睹了“八百壮士”一次次顽强地抵抗敌人,他们既为中国有这样的好兵而骄傲,也在尽自己所能想着能为对岸做点什么,于是他们摇旗呐喊、捐钱捐物。此时苏州河两岸的人都有同一股劲儿、同一种信念,那就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国土不容践踏!这就是民族意识渐渐觉醒的过程,正如影片中的一句台词所说:“这些民众也会作为种子去叫醒更多的人。”《八佰》让我们看到了大敌当前,民族的非凡凝聚力。

小人物亦有民族气节,看完《八佰》后我想对他们说声谢谢

其实《八佰》并不算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战争片,虽然“四行仓库保卫战”是战争片的题材没错,但《八佰》却并不完全是战争片的类型。影片的主角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军人战士,它的主角是中国人,是片中的中国人以及坐在影院里观看电影的中国人。

所以,我们仿佛能透过影片见其所见、感其所感,真实地走进这场战争。和平年代的我们,需要一部《八佰》振奋人心。电影正在热映,希望大家都能去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