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八佰》,满脸的问号,就这?(有些许剧透)

《八佰》这部电影,也真算得上历经磨难,兜兜转转一年,终于得以上映,这一年,“飞将军”孙元良的皮都被扒了里三层外三层。


看完《八佰》,满脸的问号,就这?(有些许剧透)

我也是苦苦期待了一年,倒不是说对这段历史有多么多么兴趣,想看看管虎怎么怎么还原什么的,战争片么,哪个男人会不喜欢?


看《八佰》, 不会带入任何政治或历史的情感,就想看一部纯粹的战争电影,我不在乎你美化了谁,丑化了谁,我就是一个爱看电影的普通人,我只会站在电影本身的角度去看待,这就是一部电影,没必要将它复杂化。


但即便只是站在电影的角度去看待,这部电影也是看完一脸的问号,实在是看得很疲惫。


看完《八佰》,满脸的问号,就这?(有些许剧透)

一条苏州河,隔开南北两岸,一边是四百多国军战士(号称八百人)守卫的四行仓库,是地狱;一边是灯红酒绿的租界区,夜夜笙歌,如同天堂。


影片不停地在两岸来回切换,好像管虎手里拿着个电视遥控器一样,这个台我刚看出点滋味来,他就调了个台;我刚觉得这里是不是会发生点什么事,感觉开始出来的时候,诶,他又调了个台。


你干嘛玩呢?耍猴呢?


我知道,你是要表现两岸的不同,一边天堂一边地狱,这里打鬼子死得不要不要的,河对岸赌着博搓着麻,然后呢,通过四百人的惨烈,慢慢唤醒四万万同胞麻醉的内心。


这种表现形式你觉得老牛逼了,你要展现啊,你生怕观众看不懂啊,生怕他们看不出来你的牛逼之处啊,所以你就切过来换过去,一部电影被你切得稀碎,你就可劲造吧,你沉浸在自己创造的高潮中,你每按一次遥控器你就激动地手都在抖,大家快来看,老子又要she啦~


看完《八佰》,满脸的问号,就这?(有些许剧透)

代表天堂的租界里,都住了些什么人啊?都是些不正常的人啊。


一个牛逼到就是不肯露正脸的会长,啊呀,会长来了会长来了,啥会会长啊?麻将协会会长啊,这个摄影死活就是不拍那会长正脸,咋的啦,会长一脸麻子啊?


这么表现一个人物,有个什么意思?这会长究竟干了啥了不得的事?就在那招募一帮腿脚灵活的,给四行仓库送东西,我还当送什么重要物资呢,死了一堆人,搞了半天是送电话线。


这个电话线怎么了?这是什么重要道具吗?还是它推进了什么剧情?没有这根电话线戏就演不下去了?花了十几分钟的时间拍这个,究竟为了说明什么?隐喻两边心连心一家人吗?


看完《八佰》,满脸的问号,就这?(有些许剧透)

租界里还住了个刘晓庆,啊呀,不得了了,不是站着45度角抬头看天流眼泪,就是帘子后面露个侧颜流眼泪,或者干脆坐着跷个二郎腿,手里叼个烟流眼泪,背后还站了只白孔雀,你,整,这,些,玩,意,儿,是,干,哈,啊?


这样的镜头是拍了一个又一个,拍了一个又一个,人家可是刘晓庆啊,演了一辈子的戏,拿了一辈子的奖,一把年纪了你让她来当花瓶啊?你还嫌咱演艺圈里花瓶不够多是咋滴?


还有一个戏子叫什么何香凝的,一看还是姚晨演的,我当是什么了不得的角色,结果就说了一句话,说的啥来着?什么国人都如此,还有谁……,你看就一句话我还没记住,要你说?要你说?什么都要让角色说出来,我还看个什么劲啊,真当观众傻白甜么?


天堂没法看,地狱更糟糕。


因为管虎在遥控器上发泄着自己的精力,整个剧情被割得支离破碎,再加上这部电影本就是群戏,很多地方都透着股莫名其妙。


看完《八佰》,满脸的问号,就这?(有些许剧透)

比方说里面不是有个瓜怂四人组吗?其中一个倒霉鬼憋死在了水里,影片里有一段说是外围工事被日本人搞坏了,让王千源带着剩下的仨瓜怂去修工事,王千源这角色当然是天不怕地不怕,剩下仨吓得肝颤,就在那扔钱币,扔到字面么就出去blabla,结果张译演的那老算盘手里的铜钱正反都是字面,把姜武给忽悠了。


你看,就这么个剧情,演了十来分钟,结果呢,你拍了这么长一段内容,镜头一转,没了,你倒是去修啊,这段剧情就这么结束了,导演你是不是觉得你很幽默?你那么幽默,你拍战争片可真是屈才了呀,你知道吗?


类似这种没头没尾的情节真不老少,尤其是最后那段高潮,要撤退了,让一部分人自愿留守(等于就是在那送死),拖住日军,吸引日军的火力,好让大部队能顺利从租界撤退。


看完《八佰》,满脸的问号,就这?(有些许剧透)

好了,李晨啊什么什么的都留下了,门一打开,朝着日军就冲了过去,然后呢,我还等着一场浴血奋战啥的,镜头一转,又没了,直到字幕出来,李晨那帮敢死队到底怎么个情况也没交代。


死肯定是都死了,但他们是怎么死的呢?他们不是去吸引日军火力的吗?他们留下来的作用就是拖住日军,好让大部队撤退,那么问题来了,他们拖住了吗?他们吸引日军火力了吗?


那撤退的大部队都被打成啥样了?合着李晨那帮敢死队就是开门出去吃枪子去了?体现出他们留下来的作用了吗?他们死得毫无价值可言。


看完《八佰》,满脸的问号,就这?(有些许剧透)

更可笑的是姜武那角色,一开始怂成啥样了,用沙包挖个坑藏里头,这么怂的一货,他怎么最后就自愿留下来送死了呢?


他是在哪一刻,又因为什么而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呢?


我又自以为是了,一直以为到最后姜武会透露一下自己的心迹啥的,结果依然什么都没交代,他就一人跑天台上去唱大戏舞大刀了。


看完《八佰》,满脸的问号,就这?(有些许剧透)

整个角色完全立不住脚,为了怂而怂,为了悲壮而悲壮,你看他一个人在天台上卖弄,看上去好像毅然慷慨赴死,悲壮得一逼,可这都不是一个正常人会干的事,姜武在地狱舞大刀,刘晓庆在天堂凹造型,说得好听点,是在展现某种意识形态,说白了尽是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震撼不是靠演出来的,而是要让人物立住脚,让观众能够代入到角色内心,去体会角色正在经历的事,相信角色,相信他说的话,相信他做的事,所有的一切都符合逻辑,使观众由内而外感受到那种悲壮般的震撼。


看完《八佰》,满脸的问号,就这?(有些许剧透)

纵观《八佰》整部电影,只有张译饰演的老算盘,是一个真真正正的人,他从头怂到尾,他只是个文职干部,他就是怕死,他就想逃避,他的所有行为都符合这个人物的逻辑,包括最后当逃兵,这是一个完全立得住脚的角色。


在他身上能看到一个正常人的影子,所以在观影时,能很容易地代入到这个角色中,总会产生如果我是他,我也会这么选的想法,不是说自己也是个瓜怂,而是影片中的这个人物足够的丰满,再加上张译的演绎真是没话说,一个好演员眼神里全是戏。


下面四张图代表着四个张译,《追凶者之》里猥琐的杀人犯;《红海行动》里刚毅果敢的战士;《我和我的祖国》里隐姓埋名的科研工作者,再到《八佰》中这个瓜怂,所谓一人千面,说的就是张译这样的演员。


看完《八佰》,满脸的问号,就这?(有些许剧透)


看完《八佰》,满脸的问号,就这?(有些许剧透)


看完《八佰》,满脸的问号,就这?(有些许剧透)

但是张译为什么能从被包围的四行仓库中逃出去,依然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同样不可思议的还有那个姓方的记者,这个角色真是看得人都方了,塑造这样一个角色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他一会跑日军那边,一会又跑洋鬼子那,最后又跑四行仓库,他到底因何而来,如果把这个角色从影片中剔除,会不会影响到剧情?这么一个没头没尾的角色,在本就纷杂的群戏中,存在的价值有多大?他除了让影片更乱外,毫无价值。


毫无价值的还有啰嗦的黄晓明,叨叨叨说起来没完,几分钟里说的台词比那些从头演到尾的角色说的台词都要多,他的作用无非两个,给四行仓库最后的撤退编排出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再流上两滴鳄鱼眼泪,“表彰”一下四行仓库里的兄弟们,“世人都会记住你们哒,你们都是英雄啦。”


要你说?要你说?什么都要让角色说出来,我还看个什么劲啊,真当观众傻白甜么?


看完《八佰》,满脸的问号,就这?(有些许剧透)

那么撤退就撤退,撤退之前杜淳饰演的谢晋元又和日本军官见了一面,那个日本军官blabla说了一大堆,大意就是老子要和你决斗,谁逃谁就是孙子,谢团长就说,决斗就决斗,放学操场见。


好,回过头,谢团长带着人撤退了???我的管大导演,你搞了这么一出又是为了什么?两个多小时的戏,你搞出那么多莫名其妙的废戏,该拍出来的没拍出来,无用的细枝末节一大堆,说你什么好?


看完《八佰》,满脸的问号,就这?(有些许剧透)

还有那匹意象不明的大白马,绕着四行仓库是跑了一圈又一圈,跑了一天又一天,仓库都被炸成那样了,大白马还是毫发无损,烦不烦啊,看到最后我就一个问题,它咋还不死?合着主角光环全开在它身上了?


看完《八佰》,满脸的问号,就这?(有些许剧透)

影片中最爆的一幕是由郑恺点燃,二话不说,身上绑上炸药,一头砸进日本兵中,炸他娘个山崩地裂,整个场景一气呵成,没有多余的话,没有人流着眼泪凹造型,没有人在边上给你解说,淦,就完事了,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可咱要的就是这种感觉,然而这样的场景,在这部战争片中,却是屈指可数,你说遗憾不遗憾?


看完《八佰》,满脸的问号,就这?(有些许剧透)

散场的时候,听到后排一个男观众对一起看电影的家人说了一句:这电影一般,还可以拍得再好一些的。这样的评价,我觉得还算是客气的了。


真不如再重温一遍《我的团长我的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