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田氏代齐三家分晋,为何以前476年作为春秋战国的划分节点?

关于春秋和战国的分界,历史上大致有几种观点,一是孔子公元前481年得知天下第一仁兽的麒麟被鲁哀公抓到后因伤负死,万分悲痛,春秋绝笔,以及同年发生的田恒弑杀齐简公事件。其二说是公元前473年勾践灭吴,结束吴越争霸。其三是公元前453前,赵魏韩三分智氏。然而有一件奇怪的是上述三个历史事件都没有成为春秋战国的划分点,高中课本中很明确地给出的时间界限是公元前476年,这又是为何呢?

不是田氏代齐三家分晋,为何以前476年作为春秋战国的划分节点?

这里首先先看一下上述几个事件为何不能成为春秋战国的划分节点,首先田氏代齐,一直到公元前386 年,田氏在拖了一个世纪后才完成了田氏代齐的最后一步,放逐齐康公,建立田齐,同样地三家分晋,这一历史进程也足足拖了一个世纪,一直到韩赵魏都成了诸侯了,晋国公室还在,直到田齐建立的十年后,公元前376年,晋静公才被放逐,晋国灭亡。由此看来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自然不能成为大时代的划分的明确节点,勾践灭吴后越国很快暗淡,也没有成为。而孔子春秋绝笔因为是文化事件也没有采用。

不是田氏代齐三家分晋,为何以前476年作为春秋战国的划分节点?

之所以选择公元前476年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时的朝代。这里或许转念一想就明白了,当时名义上还是周朝,因此一个重要时间节点的划分自然要以周天子的在位说的算,这一年在位近半个世纪的周敬王去世,同时在周敬王这四十四年的时间里,也正是中国井田制完成最后瓦解的时候,各个诸侯国基本上逐渐承认私田,同时铁农具得到进一步普及,换言之在这一时期地主阶级开始形成,生产力得到发展,虽然真正消灭奴隶主阶级的商鞅变法还要在一个世纪后发生,但史学界普遍还是认为周敬王去世的这一年也就是公元前476年,中国的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形成,同时铁器农具广泛应用于农业,由此中国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而这种基于社会性质的节点划分也调和了要以重大事件为划分点的矛盾,因此周敬王去世的公元前476年也就成了我们教科书上看到的春秋战国的划分节点了。

不是田氏代齐三家分晋,为何以前476年作为春秋战国的划分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