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和你想的可能完全不同

孩子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和你想的可能完全不同

文|橙子媽媽

美好十月。我最愛的季節。

度過了十一長假的短暫休整,在路上,我們又要一起出發了。這篇推送是最近一些零星思考的整理,每一個教育的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對當下的適合與否。只要我們願意思考,善於反思,相信我們一定都會有所收穫。

孩子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和你想的可能完全不同

01

錯題推進困難,我找到了原因

一個好的學習方法是:及時整理和消化錯題。但絕大部分的孩子無法做到。我們也在錯題推進上遇到很大的阻礙,尤其是對孩子來說更難一些的學科。

孩子和我們之間是有共識的:錯題至關重要,那代表我們的盲點,也是學習質量提升非常重要的部分。按照二八定律,那就是值得我們花費80%精力的地方。但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為什麼在錯題的推進上如此艱難。

孩子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和你想的可能完全不同

直到有一天在和一個家長聊天時,他不經意的一句話觸發了我的靈感。從我們的理解和認知來看,為這個共識付諸行動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面對錯題,還有另外一層心理含義。他們面對的不僅僅是知識點的晦澀艱難,更是面對著自己的“挫敗”,自己在某方面“能力的不足”。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做到義無反顧挑戰自己,他們需要一些勇氣。

從孩子的視角去理解錯題,似乎就更能理解他們行動的拖延以及背後的心理意義。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也在錯題推進上遇到困難,我建議從他的角度體會他的感受,接納他的感受,然後通過行動幫助他樹立信心,一點點突破,而不是一味地責備。

孩子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和你想的可能完全不同

02

翻篇的能力

作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 ,我們必須培養讓已經過去的事翻篇的能力。

“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孩子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和你想的可能完全不同

(兒子小時候用拍立得拍下的打翻在地板上的牛奶)

這件事情過去了,再懊惱,也永遠過去了,沒有如果,不可能重來。


想象一束聚光燈無情地掃過時間這龐大的主宰者,燈光掃過之處一切都消失在過去的黑暗之中,燈光還沒有掃到的地方依然潛藏在黑暗之中,只有那聚光燈照亮之處活著。——理查德·達爾文


翻篇不等於不需要從過去的事中反省,這是過去留給我們的意義。但大部分讓孩子厭惡的父母行為,是我們只是沉浸在翻舊帳的惡劣情緒裡,但並沒有對當下的改善有任何的幫助。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證明孩子有多失敗?證明我們有多英明?在和孩子的權利爭奪裡一定要打個勝仗?

過去回不去,未來還沒來,唯一能把握的只有“當下”。讓過去成為當下的資源,過好每一個當下,當無數個當下也成為過去,未來自然就來了。而未來,又會成為下一個過去-當下-未來的循環。

孩子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和你想的可能完全不同

03

壓力過載時無法行動

和一個媽媽聊天,孩子以往假期都可以高效地完成作業,這次國慶似乎沒有以往積極。

“這次作業實在是太多了。”

不理解孩子的父母極有可能會說:就是因為太多了,所以才需要快點寫啊,不然怎麼能完成呢?

邏輯正確,但缺乏對孩子心理狀態的瞭解。壓力和表現之間是倒U型曲線的關係,中等強度的壓力最有利於發揮,壓力過載不但不會促進行動,反而會阻止行動。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孩子在任務面前遲遲沒有行動,首先需要關注任務本身,而不是責備孩子偷懶,行動力弱。幫助他一起做好分解,開啟每一個小的行動,把過度的壓力轉化為可以小口“吞嚥”的中等壓力。

孩子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和你想的可能完全不同

04

從心出發,我們都需要

一段很有感觸的家長的留言:

孩子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和你想的可能完全不同

偶然間翻到你的文章,孩子教育,工作壓力,人到中年惆悵,看完你的觀點醍醐灌頂。或許人因身在其中而迷茫,忘記了從內心出發。

分享這句話,讓我們共勉。

05

關於時間的複用

小侄女在完成國慶小報,在塗色上已經停留了很久。

我問:“我來和你一起塗色可以嗎?你來分工,保證我倆可以同時工作但是互不打架。”

她把紙橫過來,分給我下半部分,她負責獨立的上半部分。我們各自從紙的邊緣開始工作,10分鐘就在中間匯合了 。

孩子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和你想的可能完全不同

不同的人可以在同一時間合作完成同一個項目,只要分工得當,就可以高效協作,10分鐘可以完成20分鐘的工作。

時間被摺疊了,在某種意義上,時間又是被擴展了。對於我們的孩子每個個體來說,掌握時間的複用是門藝術,青春並不是真的可以用來揮霍的, 它每分每秒都值得被珍惜。

重要的是,不能強加我們自己的習慣給孩子,他們需要根據自己的行動特點,找到適合和屬於自己的時間複用方式。如果他實在做不到這樣的“三心二意”,也沒有關係。

孩子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和你想的可能完全不同

06

親子關係

在任何時候都必須放在第一位

後臺收到的留言裡,幾乎所有都指向怎麼解決具象的問題,很少很少有諮詢怎麼改善親子關係。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好幾個月沒有正經和你說過一句話了,“怎麼才能讓他知道好好學習?”、“從來不和我們下樓,是不是自閉了?怎麼才能讓他下樓?”這些其實並不是眼下需要解決的問題。當下最需要做的,是反思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出現了什麼問題?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問題的?作為父母,我們首先應該做些什麼來改變?是的,是我們要邁出這第一步,而不是抱怨孩子不把我們放在眼裡。

好的親子關係是事半功倍的源泉,值得我們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經營。

孩子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和你想的可能完全不同

07

我們真的認真付出了嗎?

《躲在迪士尼裡的童年》是我在國慶小長假裡看完的一本書。作者是獲得普利策獎的記者羅恩·薩斯坎德,書中的主人公是他的兒子歐文——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孩子。他把自己藏在迪士尼動畫片裡,並從中學習語言、人生,甚至是情感。

二十年來,歐文的家人——爸爸媽媽和哥哥,以艱苦卓絕的付出,義無反顧地投身歐文的“世界”,幫助他認識外面的世界,並取得了驚人的成績。在我的大家庭裡,有一個重度自閉症的孩子,我深知這條路有多麼多麼的不容易。

我很感動,父母的付出,對孩子的影響是如此的巨大。相比於歐文的父母,我們是無比幸福的。當我們苦惱於眼下的零零散散,問問自己,我們真的全身心付出了嗎?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我們的耐心、等待,還可以再堅持一會嗎?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作者:橙子媽媽。資深媒體人,家有青春期男孩一枚。專注研究青春期身心發育、親子關係、情緒管理。“做終身學習的父母”踐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