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夏不坐木,冬不坐石”,是科学还是迷信,这句话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说∶夏不坐木,冬不坐石,其中有什么道理?

这句俗语,实际上是古人通过自然现象,总结出来的健康养生小知识,虽然古代缺乏科学基础,有许多生活相关的经验在如今看来毫无道理,但有一些生活经验,根本无需科学证明,就能切身体会到,比如这句“夏不坐木,冬不坐石”。

俗语“夏不坐木,冬不坐石”,是科学还是迷信,这句话有道理吗?

夏不坐木

顾名思义,就是夏天不要坐在木头上。

入夏后,气温逐渐升高,同时降水也增多,木头本来就有很好的吸水功能,一场大雨过去,再经烈日一晒,木头表面看起来洁净干燥,但其内部非常湿润,这时候如果随意坐在木头上休息,木头里面的湿气被高温蒸发,就会进入人体。

俗语“夏不坐木,冬不坐石”,是科学还是迷信,这句话有道理吗?

在中医理论中,湿气重会损伤阳气,湿气这玩意儿被称为“万恶之邪”,它非常调皮,从来不会单独出现,而是和其他邪气共生共存,夏天天气炎热,湿气遇热则产生湿热,从而对人的身体带来损害,如果长期不能除去湿热,就可能侵犯脏腑,脾胃肝胆都可能被伤害。

“夏不坐木”实际上就是说要防止湿热入侵,许多人夏天为了贪图凉快,喜欢在最热的时候,满头大汗的时候,用凉水洗头洗澡,洗完之后还不爱擦干,要等自然风干,一冷一热交替刺激,人就病了,这就是湿热入侵。

俗语“夏不坐木,冬不坐石”,是科学还是迷信,这句话有道理吗?

冬不坐石

同样的道理,冬天也不要坐在石头上。

在炎热的夏季,石头总是被烤得烫手,寒冷的冬季,石头又非常寒凉,这是因为石头具有聚温性,在中医理论中,石头的寒凉属于阴邪,如果冬天长时间坐在石凳上面,就会被寒气侵入体内,会伤及肾脏。

从阴阳平衡的角度来说,世间万物在冬天,都会进入“冬藏”阶段,就是为了保持阳性,以抵御冬季的寒冷阴邪,叫做“敛阴护阳”,坐在石头上恰好与这个理论相反,石头里面的阴邪进入人体,而人体的阳气又流失出去,阴阳失调,就会生病。

俗语“夏不坐木,冬不坐石”,是科学还是迷信,这句话有道理吗?

所以你看,虽然所谓阴阳、热湿、各种气经常被人说没有科学道理,但从健康养生的角度来讲,“夏不坐木,冬不坐石”这句俗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就算你不相信这些所谓的老话俗语,仅仅从舒适性上来说,夏天你在公园里逛累了,随处找到一个木头椅子,一会儿就会觉得不舒服,屁股上黏黏湿湿的,穿浅色裤子就尴尬了,湿一片;同样,冬天在户外,随便坐在石凳石阶上,也会越坐越冷。

不论从健康上,还是舒适性上,都不应该夏坐木、冬坐石,如果实在坚持不住了,稍微小憩一下,或者坐的时候拿东西垫一下,都会好很多了。

俗语“夏不坐木,冬不坐石”,是科学还是迷信,这句话有道理吗?


俗语“夏不坐木,冬不坐石”,是科学还是迷信,这句话有道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