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經濟學筆記(三):為什麼併購或競標成功者往往出價過高?

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如何出價交易?

我們經常要在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做的很多決策。

  • 競標舉例

例如,你是A公司的老闆在考慮是否購買B公司。你知道B公司的老闆安德烈(Andrei)要價100元才肯出售,你也知道B公司對你的價值要比對安德里的價值多出50%。B公司的真實價值可能是0~100美元之間的任何一個值,你完全不知道哪個值更有可能(即真實價值的概率分佈為均勻分佈)。而你必須一次性出價,或者安德利接受,或者你放棄交易,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機會。你應該如何出價?

數學推理實際出價情形

  1. 如果真實價值在0~100美元之間均勻分佈,那麼B公司的均值是50元;
  2. 它對你的價值是75元(50×1.5)。於是,大多數人在這種情況下的出價是在50~75元之間。
  3. 少數人為了一定能收購B公司,願意付100元或者是75~100元之間的一個值。
  • 實際上,這些都不是最精明的算計。
  1. 假設你的出價是b元,安德烈接受你的價格,那麼你就知道B公司的真實價值是在0~b之間,其均值是b/2。
  2. B公司的價值對你來說是(3/4)b,即1.5×(b/2),而你付出的成本是b,那麼你會虧損 (I/4)b。
  3. 只有當b是0的時候,你才不會虧損。當然,如果你的出價是0,安德烈肯定不會把B公司賣給你。
  • 但以上在給定條件下的推理說明,你應該把價格壓得非常低。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大多數公司在戰略併購中出價過高,事後輸血賠本。

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的情況非常普遍。健康保險市場、汽車保險市場、舊車市場、二手房市場等都存在逆向選擇(adverse selection)的問題。簡而言之, 誰最需要買健康保險?身體條件最差的人。誰會賣車、賣房?很多情況下是因為這個車或這個房在某一方面不好,主人才要賣,而這個信息買方是不知道的。所以,你在出價時,一定要把這個可能性考慮進去,儘量壓低價格。

在拍賣市場,為什麼成功購買隱藏著危機?

  • 競標舉例

假設你是一家大石油公司的執行總裁,政府要拍賣一塊地皮的開採權,你是十家競標公司之一。每家競標公司都派各自的地質學家研究這塊地,然後把自己的出價放在一個信封裡交上去,競標公司互相不知道其他公司的出價。你的地質學家告訴你,這塊地可以開採出5000萬美元的石油。你在競價的時候, 小心地打出一點富餘(競標的人都會這樣做),出價在5000萬美元以下。拍賣結果揭曉的時候,你發現你贏了。成功競標的第二天,你得知另一家石油公司願意出5000萬美元從你手裡購買這塊地的開採權,而且你還知道買方的地質學 家不可靠,一貫臭名昭著,你賣不賣?

  • 你成功競標本身就是一個新信息。你在決定是否出賣開採權的時候,要把這個新信息考慮進去。
  • 成功竟標告訴你,你的出價是最高的,你的地質學家的估計是最樂觀的,其他九家公司對這塊地的估價都低於你。這說明這塊地的真實價值很可能低於5000萬美元,也低於你的出價。當有人願意出5000萬美元買這塊地的時候,你應該趕快脫手。
  • 所以,當你的地質學家告訴你,這塊地可以開採出5000萬美元的石油時, 你應該在出價時打出很多富餘,例如出價2500萬美元或2000萬美元,而不是隻打出一點點富餘,出價4500萬美元或4000萬美元。

正是出於這種考慮,設計競標方案的人有時會規定,出價最高的人獲勝, 但按照競價第二高的人的出價付錢,這樣就給獲勝的人留出一些餘地。儘管如此,以上的推理邏輯仍然成立:成功競標的人往往出價過高。

當然,出價越保守,成功競標的概率就越小。但競標失敗未必是壞事,成功競標未必是好事,正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