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源於中國的運動,卻傷透了中國人的心

一項源於中國的運動,卻傷透了中國人的心

足球一向都是勇士之間的決鬥,它不單單比拼著人們之間的體力,更是考驗著運動員策略、技能以及團隊合作能力。是一項判斷多方面綜合素質高低的體育活動。球場如同戰場,口哨聲響,這場角逐一觸即發,踢得人全力以赴,看得人熱血沸騰,只有真正懂足球、熱愛足球的人們才知道這項運動有多過癮,才能感受到足球的魅力。

一項源於中國的運動,卻傷透了中國人的心

但對於中國球迷來說,內心深處一直有一些遺憾和惋惜,因為我國國足的發揮一向是差強人意。即便是不對比歐美國家,就算與亞洲同色皮膚的其他國家隊伍相比都有一些實力上的差距。看著別的國家在比賽中強強爭霸、廝殺,中國的球迷一直在渴望著能有一天,中國隊伍也能站在“紫禁之巔”的戰場上,那該有多威武啊!

一項源於中國的運動,卻傷透了中國人的心

然而你知道嗎?這項我們並不“如意”的運動,竟然是起源於我們國家。

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足球比賽最初的原型。趙武靈王為了強壯國家實力,大膽改革提出了“胡服騎射”為了模仿馬群中奔跑的兔子,便發明了以球代兔。於是乎足球運動就此誕生了。只不過那個時候的“足球比賽”是在馬背上進行的,更多的是一種騎術和箭術的練習。足球在古時被稱為“蹴鞠”、“塌鞠”。而到戰國後期,蹴鞠遊戲逐漸普及至百姓,《戰國策·齊策》中記載齊國首都臨淄人的生活時說:“臨淄之中七萬戶……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蹋鞠者。由此可見蹴鞠比賽由官方軍事活動演變為一種全民性的娛樂活動。

一項源於中國的運動,卻傷透了中國人的心

如果說之前的蹴鞠比賽是一種自發性無目的的娛樂活動,那麼到了漢代,蹴鞠比賽就發展成了一種有制度、有規範的運動了。也就是說,漢代是足球發展史上比較重要的一個時期,因為在這個朝代出現了專業化、競技性的足球運動。並在此時間內足球比賽有了規定的競技場地也就是鞠場,呈長方形,東西兩個方向,並設有南北兩面觀賞大殿,為了不讓球滾得太遠,四周由城牆圍起。由此可見我們今日的球場完全是延用了古時的球場設定呀。

一項源於中國的運動,卻傷透了中國人的心

眾所周知,唐代是一個比較開放和繁榮的時期。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文化思想都是較為自由的,於是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下,蹴鞠比賽迎來了第二個人發展的高峰期。首先在球的材質和工藝上有了改變,除了傳統塞滿毛髮的實心球以外出現了空氣球。這樣的球減少了運動員的體力負擔,踢起來不費勁。其次,球門的出現,時稱“毬門”,但大多數的蹴鞠比賽都是“單毬門”以雙方誰進球多為勝。最後,唐代出現了女子蹴鞠活動,但不同於男子的踢法,女子活動更加註重觀賞性,以蹴鞠踢高、踢出花樣為優。

一項源於中國的運動,卻傷透了中國人的心

如果說足球比賽沒落一定要究其歷史原因的話,我想一定會跟明清時代有關。朱元璋推翻元朝稱帝以後,嚴禁軍人蹴鞠誤事,並下旨“蹴鞠者卸腳”。到了乾隆年間官方乾脆明令禁止蹴鞠活動。

足球運動從此基本退出中國的歷史舞臺了。

不過無論是因歷史原因還是現存原因,現如今的國足依然需要奮起直追,我們堅信既然是我們老祖宗發明出的東西,總有一天我們自己能夠重回巔峰,在這期間球迷們只要帶著信念等待就好,因為這一天不會太遙遠的~

一項源於中國的運動,卻傷透了中國人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