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李贺因父亲的名字,无法参加进士考试,但留下的诗却千古流传

王老师为你解读经典唐诗,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李贺作诗有两大艺术特色:一是对语言的追求,二是对意象的经营。他用字枯寂幽僻,爱用“老”“死”“瘦”“枯”“硬”“鬼”等字,且用在不寻常之处。意象经营则天马行空,喜用对比拼贴而成其特色。有“诗鬼”称号。

李贺(790-816),字长吉,中晚唐诗人,生于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新唐书》对于其身世简略描述——“系出郑王后”,是谱系偏远的皇家宗氏。又因为父亲名为“晋肃”,与“进士”谐音,避讳之故无法参加进士考试,只当了从九品的奉礼郎,二十七岁便郁郁而终。

诗人李贺因父亲的名字,无法参加进士考试,但留下的诗却千古流传

《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注释

1,射:原本指一具体的对象对另一具体对象的动作,例如“射箭”“射飞镖”。但此处以“射”形容“风”这样无形的事物,则是在艺术手法上具体描述“酸风”的杀伤力与情感上的强烈凄楚。

2,天若有情天亦老:倘若老天有情,恐怕也会因有感于人世沧桑而苍老吧。本句常用作刻画男女恋情的深刻浓郁或苦恋的情景,虽千百年余味犹存!

背景:

这首《金铜仙人辞汉歌》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可说完全阐释了上述李贺的创作理念。汉朝武功极盛时,祈求长生不老的武帝在长安城外放置了二十丈高的金铜仙人,手捧铜盘玉杯承接天露。相传汉武帝认为喝下用玉屑调和的此露,可以长生不老。

汉灭亡后,魏明帝要将金铜仙人迁移至许都,据金铜仙人上车前竟潸然泪下。李贺以艺术剪裁、对比的意象,加上充分的想象力,将汉、魏、唐三代时空重叠,以金铜仙人的眼泪哀悼汉武盛世的消逝,并且对中晚唐的衰败发出了诗人幽远的叹息。

诗人李贺因父亲的名字,无法参加进士考试,但留下的诗却千古流传

赏析

此诗共十二句,四句为一组,每组各成一段落,指涉不同的情调与时空。

1,今昔对照(由汉到唐)

头四句是过去(武帝时的大汉盛世)与现在(诗人所处的衰落中晚唐)的对比,首先以“茂陵刘郎”这个称谓称呼汉武帝,有意将高高在上的天子比喻为寻常人等,而“秋风客”则是此对比的加强,表示汉武帝即便有再如何的丰功伟业,也不过是秋风中的过客罢了!

“夜闻马嘶晓无迹”也在加强“世事无常”的效果。再伟大的功业亦不能永恒,就像昨天晚上还听到马的嘶啼声,但不管马儿如何长鸣,叫声也不可能持续整夜。武帝的功业在历史的长夜里,就像马几的嘶啼一样。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两句感叹以些宫殿的雕栏画栋,今天都已不复旧貌。桂树在秋天飘香的景象好像还历历在目,现在却是三十六宫都长满了青苔,就像泥土被碧绿的小花覆盖一样。这四句将汉、唐两代时空景物跳接、剪裁在一起,形成强烈的今昔对比,为后续金铜仙人的描写预作了铺陈。

2,时空转换(由汉到魏)

第二组四句时空再度转换,描述魏明帝请魏官将金铜仙人手中的铜盘拿下,欲将仙人们迁往许昌的场景。诗人转而将力道用在字词上面,以“指”“酸”“射”等强烈的字词,带出一种“尖锐”的感觉。

这些字词很像刀子或太阳光芒锐利十足地映在读者的心版上。前两句是伏笔,诗人没有明讲金铜仙人为何流泪,只道出动作。魏官牵车将金铜仙人搬运上去,“千里”表示路途遥远,而东关的风强劲又凄楚地“射”入眼中,所以金铜仙人们出宫门时都流下了泪。但这里为何会用“铅水”如此重的意象,来形容普遍被认为轻盈的眼泪呢?那是因为仙人的眼睛看尽了历史的兴衰与朝代的更迭,是不可承受之重。

诗人李贺因父亲的名字,无法参加进士考试,但留下的诗却千古流传

3,以古喻今(总结主旨)

最后一段则推入总结与高潮,咸阳大道上没有什么东西相伴,只有衰败的兰草在路旁垂头丧气地送行。上天如果对这一切有情的话,怎么可能不老去呢?带着铜盘出来,抬头看天只有荒凉的月色。

逐渐地,长安远了,渭水的波涛声也渐渐听不见了。这一段行旅的路途,则是将仙人诗人的生命情境交融在一起。外在的荒凉之景正是内在的显影,金铜仙人经历了汉朝的衰败来到魏明帝时,得踏上旅程到许昌;我们的诗人李贺也从中唐有了哀愁的预感预知唐朝晚期的前景,快要走到盛世衰败的时刻。金铜仙人与我们的诗人一起踏上旅程,但这次他们真正前方无路,来到了世界的尽头。

诗人李贺因父亲的名字,无法参加进士考试,但留下的诗却千古流传

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叙》里说李贺的诗“鲸味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意思是李贺的诗无奇不有,连鲸鱼吸纳百川、巨鳌腾身跳跃,或牛鬼蛇神罗列在前的景象,都不比他的诗歌意象更为奇特。

李商隐的《李长吉小传》里也提到李贺母亲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这说法非常贴切,能够形容李贺在艺术创作上的独到与追求。他的意象怪诞瑰丽,对比十分强烈,都是为了达成呕心沥血的艺术效果。

在他的诗歌世界里,“秋坟鬼唱鲍家诗”的场景如果存在,金铜仙人当然也可能流泪!李贺这些魔幻的场景与鬼神,都是为了营造充满萧索气息的艺术世界。天下独此一“诗鬼”,在这奇特的世界里踽踽独行。

李贺的另一首诗《秋来》中,也有时空今昔转换的萧索,—苦心孤诣地创作书简,有谁会去欣赏呢?秋天的坟上只有鬼族在唱着鲍照的作品。创作者无人欣赏,他们的精魂与憾恨化成一抹鲜血,在土中凝结成碧玉。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丽冷相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诗人李贺因父亲的名字,无法参加进士考试,但留下的诗却千古流传

李贺的艺术态度,影响了后世许多诗人。清代著名抒情诗人纳兰性德的《金缕曲·赠梁汾》中“有酒惟浇赵州土”一句引用了李贺《浩歌》的“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

而《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词更是抽取了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月”意象,以及《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的意象: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

但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奈钟情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另外,著名现代诗人、有“诗魔”之称的洛夫,在《与李贺共饮》一诗中提到

石破天惊

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

作者运用在空中凝结停伫的雨滴意象,将李贺的艺术手法,亦即“凝结时间与意象”,做了最佳的现代注脚。

我是王老师,每天解读经典唐诗。欢迎右上角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参考资料:

《金铜仙人辞汉歌》

《新唐书》

《李长吉歌诗叙》

《李长吉小传》

《秋来》

《金缕曲·赠梁汾》

《浩歌》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与李贺共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