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海鉤沉05努爾哈赤——我的對手總有來自大自然的祝福

努爾哈赤一生征戰無數,大小傷不斷。有箭簇射中過他的頭部,我想一定在他頭上留下了疤痕,所以努爾哈赤的額頭上應該不好看。還有箭枝射中了脖子,努爾哈赤連肉拔起過,我想那裡恐怕也會留下一個比較猙獰的傷疤。在其後攻打鵝兒渾城時,又被人射穿了肩膀,這都是有記載的較大的傷口,更別說還有各種混戰近戰中受的刀傷留下的疤痕。傷疤是男人的功勳章,努爾哈赤身上的傷痕更是見證了一個個刀下的亡魂。有女真人,有漢人。

公元1586年(萬曆十四年),是中國混亂的一年,這一年裡大明的土地上河南王安起兵造反被鎮壓,蘄(qi二聲)州梅堂起義,巡持徐元泰和總兵李應祥忙著攻打四川番寨,土蠻(蒙古)攻遼陽,被李成梁擊敗。努爾哈赤則繼續收拾折陳部。

清·史海鉤沉05努爾哈赤——我的對手總有來自大自然的祝福

努爾哈赤幾次與折陳部衝突,都是以失利而回。界凡、渾河邊,都是努爾哈赤無法忘記的傷痛。然而折陳部像是有毒一樣,幾次都讓努爾哈赤無法順利攻下,有提前報信讓其有所準備的,有發大水導致無法攻擊的,有因為被雷暴打死人撤兵的。天災人禍努爾哈赤都遇上了,總之就是不順。

努爾哈赤因為與尼堪外蘭的仇恨,其所屬的折陳部當之無愧是努爾哈赤心中必滅榜排名第一。七月,努爾哈赤攻打折陳部遇到雷暴劈死倆人後,努爾哈赤開始殺向尼堪外蘭所在的鵝兒渾城。這次努爾哈赤順利攻下城後,發現尼堪外蘭又不在城中,但是城外鬼鬼祟祟的有四十人正在逃跑,其中有女人有孩子,努爾哈赤認為是尼堪外蘭,便追上去獨戰其眾人,以致肩膀中箭,箭頭從背後透出體外。渾身受傷三十處,殺得對方眾人皆逃。

清·史海鉤沉05努爾哈赤——我的對手總有來自大自然的祝福

但是這一架註定是白打了,這批人中並沒有尼堪外蘭。努爾哈赤白白戰鬥了一場,又受了重傷。努爾哈赤回城後便開始在城中盤問尼堪外蘭的去處,當聽得人說尼堪外蘭去了撫順,努爾哈赤一怒之下將鵝兒渾城中的十九名漢人全部殺光。並找到六名身受箭傷的人,將六人身上的箭再插得更深了一些,讓這六人去跟明朝送信:"如果不將尼堪外蘭送來,我就去打你們。"

明朝派人道:"尼堪外蘭既然已經入了中國,哪有送出來的道理。你可以派兵過來自己殺他,我們必不阻攔。"

努爾哈赤認為明使在騙他,明使又道:"如果不信,你可派少量兵來。"

努爾哈赤將戒沙派出,並帶了四十兵去殺尼堪外蘭。這次明朝果然守信,尼堪外蘭在撫順城外被戒沙當場殺死。《大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及至,尼康外郎,一見欲登臺趨避,而臺上人已去其梯,尼康外廊遂被戒沙斬之而回。

明朝因之前誤殺努爾哈赤祖父與父親,在"滿洲國主"尼堪外蘭被殺後,默認了努爾哈赤的地位,每年給努爾哈赤賜銀八百兩,蟒段十五匹。這個時候努爾哈赤終於有了名,也有了一定勢力。

清·史海鉤沉05努爾哈赤——我的對手總有來自大自然的祝福

這次明朝妥協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明朝對這次事件處理的態度有多不正常。首先是此次處理有失國體,一點的大國氣度都沒有。大明公民十九人在與建州女真外交過程中被殘忍殺死,撫順方面不僅沒有出兵討伐,更是連斥責都沒有。還將尋求庇護的人送出去給努爾哈赤。所以這次事件的處理方式可以肯定是邊軍自己的行為。

還有一種可能,瘦子猜測努爾哈赤與撫順軍方的談判態度並不是像《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錄的那樣強硬,因為這個時候的努爾哈赤兵甲並不完備,戰力也少很多,並沒有什麼底氣跟大明對抗。以努爾哈赤聰明的政治頭腦,幾乎不可能做出這樣的態度。因此真相很可能是努爾哈赤以一定的代價換得尼堪外蘭。編撰者為美化努爾哈赤形象,故此有隱晦。因此才有了《清史稿》不同的記載:既知尼堪外蘭入明邊,使人向邊吏求之。求之,兩個字說明了當時努爾哈赤的態度與《實錄》中完全不符。

瘦子猜測當時明朝放棄尼堪外蘭,一是這傢伙實在是個草包,二是明朝本就沒有將混亂的建州當一回事,第三可能是因為努爾哈赤和李成梁的關係。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當時明朝首先要防範的是土蠻(蒙古),二月份土蠻三萬騎兵,前往瀋陽威脅明朝,被李成梁打退並消滅了小一千人,而十月土蠻約七八萬騎兵又殺向了大明各堡,掠奪了整整五天才走。努爾哈赤動不動只有幾百人的戰鬥,跟蒙古騎兵七八萬比起來根本就是小屁孩般的存在。出個使者跟努爾哈赤去談已經很高看努爾哈赤了。努爾哈赤敢在建州這麼浪,可能也是因為有高個的頂著。

清·史海鉤沉05努爾哈赤——我的對手總有來自大自然的祝福

萬曆十五年,努爾哈赤在呼蘭哈達南崗築城,"始建宮室,佈教令於部中。"此時的努爾哈赤儼然一副滿洲國主的樣子,也開始正式的經營起了自己的部落。但是此時的建州還有幾個部落沒有消滅,於是戰事六月再起。

這次的折陳部再也沒有老天爺的幫忙,六月,折陳部被納入努爾哈赤勢力版圖,額一度巴圖魯攻下巴爾達城,而後努爾哈赤攻洞城,城主扎海投降。其後各個部落逐漸來投,建州女真逐漸趨於一統,努爾哈赤班底就此穩定下來。

《清史稿》列傳十二額亦都傳中,記載的攻打巴爾達城是在八月,而不是《清史稿》太祖本紀記載的六月。同一本書,記載的事情居然都不一樣。瘦子常常在想馬未都先生說的那句話:歷史沒有真相,只存在一個道理。這句話此時真的是有特別的韻味在裡面。

努爾哈赤忙著開拓地盤,擴張勢力的同時。大明內部卻是旱澇災情嚴重。七月初九日,河決開封,開封、陝州、靈寶等府州縣大雨不止,漂沒人畜不計其數。初十日夜,通州大風雨,漂損漕米八千一百七十三石。二十一日,江北蝗災、陝西大旱、江南大雨。"黃河饑民食草木,陝西富平、蒲城、同官諸縣至食石頭。今海內困於加派,請酌定歲用,清難裁之冗,息難支之民"。神宗見饑民以石為糧,令停止先年不時徵取,並遣官分往各方進行救濟。

這一年的大明,名將戚繼光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