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期:党员先锋丨她是集中隔离点的“守护人”更是 “冲锋兵”!

第468期:党员先锋丨她是集中隔离点的“守护人”更是 “冲锋兵”!
第468期:党员先锋丨她是集中隔离点的“守护人”更是 “冲锋兵”!

疫情当前

总有人践行着初心和使命

敢于担当冲锋在前

时刻守护着人民群众的

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她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坚守在

集中隔离点

充当着维护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她就是民生保障办公室副主任杨桂华

第468期:党员先锋丨她是集中隔离点的“守护人”更是 “冲锋兵”!

自腊月二十六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上地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副主任杨桂华,连续两个多月,始终战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从街道医疗保障组的“冲锋兵”到街道集中隔离点的“守护人”,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特殊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奉献精神。

数据背后的坚守是默默付出

“杨姐,这是区里传过来的名单,您给核实一下,尽快上报。”刚刚落座,杨桂华就接到新任务,要对重点人员名单进行分析和排查。其实,这种状态她已经习惯了,疫情发生以来,杨桂华始终坚守在街道抗击疫情的岗位上,用默默的奉献与付出来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杨桂华是上地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副主任,疫情初期,她是街道医疗保障组的一员,对于她来说,她的“对手”是庞大和琐碎的信息和数据,承担着与专业疫情机构对接、协调辖区相关人员隔离、核实重点人员名单、落实困难弱势群体的防护和保障工作。

疫情防控的主动权在于信息掌控,只有第一时间掌握疫情信息,才能准确迅速出击介入疫情防控。“医疗保障组成立后,我们就抓紧吃透政策建立台账,切实做到数据清晰准确,全面掌握疫情防控动态情况。春节期间是疫情防控工作初期,那时我们每天要统计各社区、单位湖北籍来京人员,其中涉及有疫情防控工作台账汇总、大数据排查台账、其他地区返京人员台账、‘落地查人’摸排台账、密接人员台账、疫情防控工作日报等内容。”杨桂华说道。

第468期:党员先锋丨她是集中隔离点的“守护人”更是 “冲锋兵”!

“居家观察人员家中遇到了突发事情,怎么去处置?”“返京人员在单位集中隔离观察,社区还用录入系统吗?”“合租户是两居室,分两批回来的能在一起居家隔离观察吗?”……尤其是在启动防控工作前期和返京高峰阶段,除了统计湖北籍来京人员,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每天召开市、区各种视频会议。因此,杨桂华每天都要接听和拨打几十个各种咨询电话,她总会耐心细致解答,指导帮助社区精准做好防控工作。

繁多的报送数据,各级各部门的对接人员,杨桂华时刻保持清晰的思路,谨慎核对、协作配合、井井有序,确保工作零差错。面对大量繁杂的工作,杨桂华经常每晚加班到九十点钟,甚至有段时间,由于工作结束太晚,尽管家离单位很近,但是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杨桂华便住在单位。统计数据、报送信息、解答咨询……疫情面前,陀螺般的工作状态,变成了家常便饭。

困难再大也要想办法克服

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上地街道立即抽调人员成立工作组,建设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接到任务后,杨桂华和办事处副主任张贵法便着手寻找合适的场所,多方沟通协调,获得场地方支持,按相关规定进行改造。

如何将普通酒店改造为符合条件的医学观察点?如何既符合医学要求,又能为入住客人提供良好服务?等等都没有先例可循,这些都是摆在杨桂华等人面前的难题。

“再大的困难也要想办法克服。”抱着这样的信念,杨桂华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迎难而上,一边和相关部门多次对接,一边对照建设标准现场勘察研究,在酒店原有布局基础上,设置好隔离点出入口和消防通道,临时卫生间,划分出清洁区、缓冲区、快递存放区等区域,并设计好各区域的通道和界限。

做好隔离人员服务保障

隔离点除一批批流动的14天隔离期入住人员外,还有机关干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派所出民警等近30名工作人员长期驻守现场,分为协调、医护、安保、后勤4个组,实行全封闭管理和全天候24小时轮班。“今天有没有发热的客人?”“上午的消毒消杀记录做好了吗?”“工作组防护用品够不够?”杨桂华带领工作人员在集中隔离点24小时值守,有条不紊地安排部署信息登记、测量体温、办理入住、医学监测、消毒消杀、医疗废弃物处置、应急处置、生活服务等工作,各项工作每天都要及时跟进、定时核查,不能出现丝毫纰漏。

第468期:党员先锋丨她是集中隔离点的“守护人”更是 “冲锋兵”!
第468期:党员先锋丨她是集中隔离点的“守护人”更是 “冲锋兵”!

做好这些,离不开工作组成员的辛苦付出。3月中旬,隔离点接驳入境进京人员以后,杨桂华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自从入境进京人员开始输送到集中隔离点后,我们每天最多的时候要接将近10批人,而且由于时差等因素,人员进住时间,主要是从傍晚开始到第二天凌晨,有好几次,我们的工作人员都是忙到第二天早上7、8点钟才将所有人员安置妥当。那段时间,每天手机要打好几十个电话,手机也不敢断电,24小时保持在岗在线。”回想起那段最忙碌的时期,杨桂华至今历历在目,而这段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也让杨桂华暴瘦了10多斤。“面对境外隔离人员,如何安排房间,如何做好大家心理疏导,如何协调好各方力量。那段时间,自己压力真的很大,真真正正地感受到疫情一线的苦与难。”

第468期:党员先锋丨她是集中隔离点的“守护人”更是 “冲锋兵”!

由于隔离点的工作充满着不确定性,白天连轴转的工作人员,常常还要在凌晨不眠不休地处理各种突发情况。有一次,有一名隔离人员体温偏高,经确诊后,医生认为没有大碍,建议回隔离点继续观察。

家人的理解就是最大的支持

2月1日,上地街道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正式投入使用,杨桂华作为隔离点负责人从这一天开始,她每天往返家跟隔离点,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一直持续到今。面对疫情防护一线的劳累与危险,家人的陪伴和鼓励是杨桂华内心深处最强大的动力源泉。

起初,对于自己在隔离点值守,杨桂华并没有跟家人说。“毕竟是特殊时期,自己又是在隔离点工作,虽说不是像医务人员战斗在一线,但是怕家人有所担忧,所以一开始,自己并没有跟家人说。”杨桂华告诉记者。

但纸包不住火,后来家里人还是知道了杨桂华在隔离点工作的事,但是让杨桂华没有想到的是,丈夫和孩子不但没有埋怨自己这么长时间隐瞒真相,反而不断鼓励着她。“你是党员,同时又是一名基层公务员,你不能临阵退缩,放心吧,家里有我呢,你就踏实工作吧。”正是丈夫再简朴不过的一句话,让杨桂华心里充满干劲,同时也让她心存歉意。

疫情过后我想和家人补上一顿“年夜饭”

“总感觉挺对不起家里人,本来今年应该是我们一家三口在一起过的第一个春节,但现在连陪孩子吃顿饭都成了一件奢侈的事。”说起家人,杨桂华满是愧疚,本来约定好的年夜饭也爽了约。

“相信距离疫情结束的那一天不会远了,到那时,我想多抽出一些时间陪陪家里人,弥补欠下儿子的承诺。更重要的是静下心来,将家人聚在一起,好好补上一顿代表‘团圆’的年夜饭。”说到疫情结束之后自己的打算,杨桂华微笑着说道。

第468期:党员先锋丨她是集中隔离点的“守护人”更是 “冲锋兵”!

“走出这里,你们就恢复正常生活了。”近日,在上地街道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门口,杨桂华与工作人员为几位解除观察的留观人员送别,叮嘱他们出去之后的注意事项。

截至目前,上地街道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先后为200余人提供了服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无一例确诊和疑似病例。

初春的阳光温暖和煦,解除观察人员隔着口罩呼吸着久违的新鲜空气,向工作人员致谢后,提着行李离开了。杨桂华等人转身走进隔离点内,继续坚守和忙碌着。

文字:成绍全

拍摄:成绍全

编辑:王喜娟

第468期:党员先锋丨她是集中隔离点的“守护人”更是 “冲锋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