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通:發展縣域經濟 消除“陝西現象”

陝西是科教大省,但卻是經濟小省,收入窮省,被稱為

陝西現象。相對於陝西,浙江是科教小省,但卻是經濟大省,收入富省,被稱為浙江現象。關鍵是浙江的縣域經濟發達,其全國百強縣數量居我國前茅。而陝西的全國百強縣較少,且大都是資源型的縣,而浙江大都是加工型的縣。蘇州的中心市區不如南京,但經濟總量超過了南京,主要是縣域經濟發達,蘇州4個縣級市全部進入全國10強,其中崑山名列全國第一。泉州的中心市區不如福州、廈門,但經濟總量超過了福州、廈門,也是縣域經濟發達,有3個縣級市進入全國百強縣,其中晉江名列全國第五。鄭州的中心市區不如西安,但經濟總量超過了西安,更是縣域經濟的功勞,全國百強縣鄭州佔了6席。因此,要改變陝西現象,就必須加快縣域經濟的發展。

張寶通:發展縣域經濟 消除“陝西現象”

陝西是一帶一路的核心區,關中是一帶一路核心區的主要支撐。國務院批准的《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要把關中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級城市群,這為關中縣域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機遇。2012年國家發改委批准設立《晉陝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這是全國唯一跨省設立的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其主體已經納入國務院批准的關中平原城市群。陝西要抓住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和一帶一路核心區的戰略定位,積極支持關中各縣大力招商引資,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壯大縣域經濟實力,支撐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使關中平原成為改革開放的新高地。關中地處內陸,只有抓住一帶一路

的歷史機遇,堅持開放發展,大力招商引資,才能追趕超越。

張寶通:發展縣域經濟 消除“陝西現象”

渭南原來地處三門峽庫區,國家五十年代的內地建設和六七十年代的三線建設,把項目主要擺在了西安、寶雞、咸陽,給渭南擺的項目較少,所以渭南基本上還是一個農業市。渭南的產業不像西安、咸陽、寶雞主要集中在中心市區,而是分佈在整個市域,因此渭南要積極支持各縣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澄城是澄合礦務局所在地,有較好的工業基礎。澄城經開區正在申報省級開發區,全力打造拓日新能和澄合煤業兩個百億元產業集群,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澄城要利用勞動力成本低、地價比較低和土地資源豐富的優勢,拓寬發展思路,大力招商引資,加快工業化。再加上中國大櫻桃,澄城第一縣南有官窯景德鎮,北有民窯堯頭窯,讓一、二、三產業共同支撐縣域經濟的發展,為消除陝西現象做出貢獻。(作者系陝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