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協與體育之窗分手,誰會接盤?

4月21日,中國排協發佈公告,宣佈排球之窗自2017-2018賽季至今欠付合同款項,體育之窗有限公司、體育之窗股份公司亦未承擔相應合同義務,構成嚴重違約,中國排球協會與排球之窗解約。

排協與體育之窗分手,誰會接盤?

對於排球這項運動來說,與中國女排的影響力和取得的成績相比,國內排球聯賽的關注度和影響力卻顯得有點不匹配。彼時,中超聯賽版權被體奧動力以每年16億元天價拿下,CBA版權也一度被外界人外將達到5年60億元。作為三大球之一的排球,又有中國女排的影響力加持,排球聯賽也被認為是繼足籃之後,再次拍出高價的賽事之一。

據媒體披露,體育之窗中標排球聯賽商務運營權的價格在每年1億元。雖然不比足籃的價值,相較2015-2016賽季的無冠名贊助,2016年7月,中國排球聯賽商務運營推廣權益進入“體育之窗時代”。

隨後,中國女排在奧運會登頂,借勢女排的影響力和國內體育產業發展良好勢頭,不少人對體育之窗與中國排協的聯姻甚至是排球聯賽未來的前景非常看好。2017-2108賽季的排球聯賽也進入“排超時代”,一切也正伴隨著人們的預期而發展。

然而,自2018-2019賽季開始,接下來的兩個賽季也因為運營管理和國家隊備戰東京奧運會而出現賽程出現臨時變動甚至是“縮水”的問題。直至現在,中國排協與體育之窗“分道揚鑣”。

排協與體育之窗分手,誰會接盤?

客觀來講,中國排協與體育之窗的解約於雙方來說可能是兩敗俱傷的結果。中國排協面臨著排球聯賽的商業價值受損和誰能在這個特殊時期接盤的難題,聯賽的商務運營權還能否賣出此前的價值也是一個問號。對體育之窗來說,此前的一番投入必將付之東流。

對不少排球迷和關注排球項目發展的從業者來說,雙方的“分道揚鑣”的確是遺憾,但遺憾的背後則更多的是對產業發展,尤其是排球項目發展基礎薄弱的無可奈何。

當見證樂視帝國崛起到一夜崩塌,阿里、蘇寧體育熱鬧進場到最後的“蟄伏”,萬達體育在海外資源收購上開疆拓土到如今的資源易主,哪一個不令人遺憾,哪一個都是遺憾的典型代表。但哪一個又不是讓我們對體育產業的認識更加深了一步,看到了體育產業發展的速度之“慢”與從業者渴求的速度之“快"之間的無可奈何。

當我們見證了巨頭們的興致而來,“灰頭土臉”的退場後,當從業者盲目入場,最後摔得傷痕累累時,終於明白,體育產業不是賺快錢的產業,目前也不是賺錢的產業。

當我們關注的某個體育項目或產業遇到生存問題時,我們的遺憾更多的是對產業發展基礎和發展能力薄弱的無可奈何。只是,在這個過程中,有些企業和從業者是因為情懷而不放棄,有些則是不甘心的堅持。但不論何種情形,問題的根源不在於是否履行職責抑或是否支付費用,而是內在的商業邏輯和生存問題的博弈。

當資本和從業者都表現的比較謹慎,或者說體育產業發展迴歸“理性”時,更多的是資本已經不再“彈藥充足”,否則怎會失去資本本身的趨利屬性。

另一個問題,生活還要繼續。誰有將接盤排球聯賽運營權,繼續帶領排球聯賽向前奔?曾經的歐迅體育早已從新三板第一股退出而沒有了音訊。萬達下的盈方中國也遭遇裁員潮,不復當年之勇,母公司萬達會不會藉助盈方的經驗來挑戰?擁有大學生系列賽事和運營自主電競賽事的阿里體育另一隻腳已經邁向場館運營,是否有想法不得而知。中國女排商務開發權益在贏德體育的助力下取得不俗成績,打造自主賽事IP的騰訊體育是否會接下女排聯賽,將女排運營帶進“騰訊時代”?

一切都是猜想,究竟誰會入局還不得而知,但對中國排球協會來說是需要儘快解決的問題,畢竟拖得越久越不利。

歡迎留言,一起來討論誰會是接盤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