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盲、忙、乱”,那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应当干什么?

校长“盲、忙、乱”,那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应当干什么?

校长“盲、忙、乱”,那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应当干什么?

王营

与部分初中校长交流,普遍感到当下的学校管理中效率不高,存在“盲、忙、乱”现象,部分校长搞不清楚学校应当往什么方向发展,整天忙于迎接上级检查和事务性工作,很少有时间深入课堂、研究教学。

校长到底应当干什么?《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中规定校长的工作涵盖“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和调适外部环境”等六大方面。要想将这六大方面工作落实到位,我认为校长还需从自身着手,加强多方面的修炼。

《论语》中,孔子曾这样评价郑国的宰相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作为一国之相,事务要比校长繁忙得多,但子产却始终把握这四点,从而将国家治理得有条不紊。孔子对子产的四点评价,不仅是讲君子之道,更是讲管理之道,值得当今校长学习借鉴。

校长“盲、忙、乱”,那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应当干什么?

首先,做为校长,要“行己恭”,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全校师生的表率。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引路人,是教师的教师,一所学校发展的好坏,关键在校长。因此,校长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教职工做到的事情,校长首先要做到,凡是说过的话一定要兑现。

事实证明,校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校的教风、学风,校长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全校教师则教风严谨;校长带头搞教研、科研,全校教师就能开拓创新;校长关心教师成长,全校教师就会在业务上争优创先;校长若带头搞不正之风,全校教师则会投机取巧,人浮于事。正直的校长能带出一支正直的教师队伍,相反,不公正的校长也会带出一支不思进取的教师队伍。

其次,校长要“事上敬”,正确处理好与上级部门的关系,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里所说的“敬”,不是像封建社会那样,要求校长对某一位上级领导言听计从、俯首帖耳,而是“敬于其事”,以严肃、恭敬的态度对待上级领导所布置的每一项工作。从这一认识出发,凡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作出的正确决策,校长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然而对于某些有争议的问题,校长也有提建议、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校长不可人云亦,随意追风赶潮,要有自己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在上级领导面前,要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观点。

校长“盲、忙、乱”,那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应当干什么?

三是校长要“养民惠”,关心爱护全体教职工,真心实意地为教职工谋福利。长期以来,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社会各界,对教师工作的要求一直强调“无私奉献”,以至于教育界涌现出很多带病坚持工作、不计工资、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先进典型,这种精神值得肯定,也值得弘扬。但是,教师也是人,也希望像其它单位职工一样,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等方面过上有品味的生活。

作为校长,要在自己职责和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要尽最大努力解决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逐步提高教职工的各项待遇。比如,有的教职工因病致贫,校长可以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多为他们解决一些住院、医疗费用;大多数青年教师没有住房,校长可以出面联系政府有关部门和房地产商,统一为他购置价格便宜的房子,解决他的后顾之忧,其他诸如教职工子女升学就业、家中老人生病,甚至青年教师的婚姻等方面的问题,校长也要多多过问,让教职工真正感到学校的温暖。

四是校长要“使民义”, 尊重理解教职工,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义”就是合宜、适当的意思。校长不能做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事情,比如为了提高中、高考成绩,随便砍掉音、体、美等非考试科目;不顾学生身心健康承,取消双休日、节假日,搞加班加点;不按教学进度授课,提前结束功课等等。校长也不可做一些有违教职工心愿的事情,学校的发展规划、各项规章制度、奖励制度要经全体教职工充分讨论后方可施行,而且要随着形势的变化、教职工的意愿,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完善;要定期进行校务公开,及时征求教职工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凡是教职工集反映的问题,校长都要认真研究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