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公問對》是李靖兵法,其中六花陣厲害嗎?為何沒有流傳下來

唐朝傑出軍事家李靖,曾是大唐王朝的著名開國功臣之一。作為一代名將,李靖曾取得了彪炳的戰果,靠著自己獨創的“六花陣”橫行天下。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作為一種精妙無比的陣法,六花陣居然沒有在後世流傳。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六花陣又存在哪些弊端?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李衛公問對》是李靖兵法,其中六花陣厲害嗎?為何沒有流傳下來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李靖字藥師,雍州三原人,祖籍隴西狄道,是唐朝的名將,更是著名的軍事家。生於官宦世家的李靖,其祖父李崇義曾任殷州刺史,被封為永康公,李靜的舅舅更不得了,正是生擒陳後主的著名將領韓擒虎。他年輕時儀表堂堂,並且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文才武略都高人一等,且頗有上進之心。

《李衛公問對》是李靖兵法,其中六花陣厲害嗎?為何沒有流傳下來

李靖初期曾效力於隋軍之中,但是因天下大亂,最終不得不歸順於李唐。在唐高祖李淵晉陽起兵後,李靖便開始隨軍征討王世充與竇建德,同時平滅了南平蕭銑建立的政權,為唐王朝的建立和發展立下赫赫戰功。除此之外,李靖還為唐王朝滅掉了東突厥與西方的吐谷渾部落,令唐王朝真正成為了屹立於東方的大國。正是因為如此戰功,唐太宗列李靖為凌煙閣24功臣之一,甚至其死後也被御賜陪葬昭陵,讓他真正地名垂於青史。

李靖治軍有方經驗豐富,並進一步完善了古代的軍事思想與兵法理論。在他的一生中,曾著有多部兵書,諸如《李靖六軍鏡》、《五經七書》等等,不過最著名的兵家戰策,還是《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李衛公問對》是李靖兵法,其中六花陣厲害嗎?為何沒有流傳下來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又被稱為《唐李問對》以及《李衛公問對》,全書整體以李世民與李靖一問一答的形式書寫而成。書中所討論的內容,專門論述奇正、陣法、兵法以及軍隊編制等問題,突出了君臣之間對於戰爭的思考與理解,也展現了李靖過人的軍事天賦。

李靖作為一代著名軍事家,曾參閱過不少古代兵家戰策,並從中吸取精華運用在自己行軍列隊之中,而在《李衛公問對》之中,李靖就曾親口提過,自己最為倚仗的陣法,非六花陣莫屬。

《李衛公問對》是李靖兵法,其中六花陣厲害嗎?為何沒有流傳下來

六花陣是李靖在長年的戰爭中總結出來的一種陣法,其內吸收了許多前人所創陣法的優點,摒棄了其中的不足,是一種在戰場上行之有效的陣法。六花陣的基本陣型,是根據三國著名軍事家諸葛亮開創的八陣圖所創,該陣以中軍居中、右廂前軍、右廂右軍、右虞侯軍、左虞侯軍、左廂左軍和左廂後軍六軍在外。

眾所周知,諸葛亮的八卦陣威力無窮,在劉備遭受彝陵之戰敗北後,諸葛亮曾用八卦陣為其斷後,差點困死東吳大將陸遜。不過相比於八卦陣來說,六花陣更具直觀的威力,因為李靖對當年諸葛亮的八卦陣進行了簡化,繼而降低了對陣法指揮者的能力要求,顯得更加簡單實用。

《李衛公問對》是李靖兵法,其中六花陣厲害嗎?為何沒有流傳下來

在六花陣之內,李靖分別部署了諸多兵種,將其稱為“奇正”。兵種之間相互區別很大,分為弓箭兵、長槍兵、盾牌兵以及騎兵等等。他們各自擺成不同的陣型,抵禦來自各個方向的攻擊,一旦敵方來襲,則弓箭兵會迅速萬箭齊發,當敵人靠近後,盾牌兵與長槍兵就會迅速上前,抵禦迎面而來的衝擊。當敵人的進攻被化解之後,己方騎兵便可以迅速出擊,將對方迅速擊潰。當然,隨著戰場形勢的多番變化,各個兵種之間的配合也多有不同。

李靖對於八卦陣的革命性改進,在於六花陣中的圓形列陣。李靖曾親自講解過自已的六花陣與諸葛亮八陣圖的區別,他將諸葛亮的九陣簡化為七陣,外圍六個方陣,把原來中心的三個方陣合為一個圓形陣。一旦敵軍衝破己方外圍陣型,則居於圓陣內指揮官就可以迅速做出判斷,命令圓陣內的士兵抵禦來自外界的攻擊。如此一來,由於是圓形陣列,士兵出擊的時間與路徑完全相同,故此避免了八卦陣法中八邊形陣列士兵不能同時抵禦敵人的弊端,真正做到了可攻可守與進退自如。

《李衛公問對》是李靖兵法,其中六花陣厲害嗎?為何沒有流傳下來

除此之外,從幾何學的角度上來看,六邊形的特點不但穩固而且節省兵源,能夠在列陣規模上進行非常合理的部署。獨特的六邊形排列方式,也決定了各邊路士兵隊形的穩固性,形成統一而又均勻的作戰單位,構成了堅不可摧的人肉堡壘。

自從李靖開創了六花陣之後,在戰場上可謂是所向披靡,無論是突厥人的鐵騎還是吐谷渾的重裝步兵,都無法撕裂其基本陣型,成為了唐代時期一種最有效的列陣方式。六花陣的巨大威力,受到後世許多將領的青睞,甚至南宋愛國名將岳飛也曾對其加以揣摩。不過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對於這種在戰場上行之有效的陣法,岳飛卻並不看好,甚至未能對其有所借鑑。

《李衛公問對》是李靖兵法,其中六花陣厲害嗎?為何沒有流傳下來

在岳飛看來,六花陣雖然能在戰場上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在南宋軍隊與金國騎兵的對戰之中,卻根本起不到應有的效力。岳飛提出,行軍作戰最講究的是靈活機動,而非一味死板的排兵佈陣。因為隨著戰爭武器,騎兵攻擊方式的革新以及軍事思想的變化,戰場的戰鬥模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變,金國騎兵最擅長的便是“閃電運動戰”,而剋制他們的最好方式,便是宋軍的鐵騎較之更快更具有衝擊力,若是紙上談兵照搬經典,恐怕再堅固的陣法也會成為俎上魚肉,被金國人的鐵蹄任意踐踏。

《李衛公問對》是李靖兵法,其中六花陣厲害嗎?為何沒有流傳下來

談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承認,陣法是古代的產物,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更多新式軍事理論也在不斷產生,尤其是熱兵器時代,冷兵器時代陣法更是毫無用武之地。不過凡事無絕對,在武器裝備革新的同時,一些新式作戰方式也在逐步完善,諸如立體攻擊、大縱深作戰、機械化作戰等等。由此可見,陣法其實並沒有消失,只是它們開始以另外一種形式,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專欄

發現:36本毀禁古書的秘傳智慧

作者:歷史解密坊

18幣

21人已購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