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印度旅行了九個月(六)

3.第一天的所見所聞

清晨時分,關上房門走出中庭,發現一頭肋骨清晰可見、臀部骨瘦如柴的老黃牛蹲坐在路邊,眼睛不帶任何感情,不遠處幾條野狗為了爭奪食物在垃圾堆旁撕咬。而白天從寺廟裡傳出的銅鈴聲和汽車喇叭聲,以及如洪水一樣的人潮此時都都歸於寂靜,只有偶爾幾個拿著洗刷用具去往恆河洗澡的男人從身邊經過,因為沒有了那些在路邊擺攤的商販和載客的三輪車,竟然覺得道路比之前看到的寬敞許多。我快速的穿過很快會有烈陽高照的大馬路,在彎彎曲曲的充滿溼氣與汙穢的小巷中向右轉,又向左轉,最後來到了恆河邊,沿恆河河畔漫步。往上一瞧,發現前面的空空蕩蕩的大片泥地中央,有幾個五顏六色的物體特別的顯眼。因為恆河邊已經給大量的汙泥擋住了去路,只能想著從空地上面繞過去,等漸漸的向空地中央靠近的時候突然的一陣尷尬,原來是幾個中年男人在大便,從空地中央往恆河方向看過去時,發現這裡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三五成群的印度男人在光著屁股蹲著。在這一點上,印度男人貌似和其他地區的人完全不同,他們把大便當作是一種娛樂社交活動,每當進行這個活動時,他們都會湊到一塊,邊拉邊聊天。把事情解決完畢後,就會走到下面的恆河水中清洗一番,有些蹲得比較遠的則會用隨身攜帶的瓶子裝滿水來沖洗屁股,然後迅速提上褲子,頭也不回的揚長而去。

這個時候太陽從恆河的對面慢慢的露出了身影,石階上沐浴的人漸漸多了起來。我曾經為恆河對面為什麼是塊不毛之地而感到困惑,因為恆河對岸看起來和城區這邊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在恆河中沐浴時對著旭日進行祈禱,心中的願望就會得到靈驗”這是大部分人的回答,因此河的對面一直不允許有障礙物的存在,因為會擋住早晨的太陽光。這些在恆河中沐浴的人當中男的下半身包著白布,女的裹著不同款式的莎麗,身體浸入水中,合掌、漱口、洗髮,再回到碼頭。也有人沐浴完之後在石階上休息,然後再進入河中。我沿著河邊一直往上游走去,雨季持續的暴雨把恆河的水位漲到了岸邊寺廟的底部,天氣恢復正常後,淤泥並沒有隨著水流的移動而消失。有些路已經被汙泥封鎖,於是只能先繞到溼答答的巷子裡面,然後到合適的位置再返回河邊。印度人的辦事效率實在是低得讓人驚歎,我來到這裡已經有好幾天,淤泥都沒有任何減少的跡象,但是工作人員似乎每天都在忙個不停。河邊的水域已經給堆積的淤泥染成了灰黑色,從遠處看,泡在河水裡洗澡的人們和岸邊陷在淤泥裡的垃圾融為了一體,不仔細進行辨認,竟然分不清其所以然。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個月(六)

(恆河邊的景色)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個月(六)

(恆河邊的老人)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個月(六)

(恆河邊玩耍的小孩)

聽說孕婦、七歲以下的小孩、自殺身亡者和窮人的屍體都是沒有資格火化而直接往河裡流放,所以偶爾會在河面見到一些漂浮著的人屍,不知道神聖的恆河能不能洗清他們這一生的罪孽,讓他們下一輩子不會再承受那麼多的苦楚。對於印度人來說,恆河的神聖性從來都不會因為上面漂浮著大量動物糞便和各種屍體而變得骯髒,這條灰黃髮亮的河流每天依然會迎接大量的印度教徒。對於他們來說,恆河是一條具有自動淨化功能的河流。他們在河中洗澡,祈禱,甚至飲用恆河水。而有些人沐浴完後會拿出一個隨身攜帶的小瓶子裝滿恆河水帶回家去,這對一些無法來到此地的親人來說,是最貴重的禮物了。

不知不覺就走到了恆河邊的火化處Manikarnika Ghat,Manikarnika梵文是耳環的意思,名字來源於偉大的溼婆神的妻子薩蒂,相傳薩蒂為了維護丈夫溼婆的榮譽和父親達剎在祭奠上吵得不可開交後投火自盡,溼婆從餘燼中抱起愛妻的屍體來到喜馬拉雅山腳下,看到悲痛欲絕的溼婆,毗溼奴用輪寶將薩蒂的屍體分成51塊掉落到地上,Manikarnika Ghat就是薩蒂耳飾掉落的地方。

因為恆河具有可以洗脫一切罪孽的神聖性,致使這裡成為了印度最重要的公共露天火葬場,據說每天運到這裡火化的屍體都超過二百具。雖然火化屍體的景象有點恐怖,卻吸引了不少人前往觀看。我看著前面層層堆疊的人群,想著湊上去,希望可以目睹印度這種古老的儀式。但是人實在是太多,視野好一點的位置已經擠不下人,只好先回到後邊在臺階上面坐下來,等人少一些的時候再上前去。在這些臺階的最上面幾層躺著幾個穿著破爛、奄奄一息的人,他們像破爛的抹布一般躺在地上一動不動,用空洞的眼神呆呆的看著天空,貌似是沒有靈魂的軀體。據當地人說他們是一些貧窮的印度教徒,在他們感覺到自己時日無多的時候,就會來到恆河邊待著,等待自己生命的結束。或者對於他們來說,一段生命的結束是另一段生命的開始,這輩子所經歷過的一切,會經過恆河水的淨化之後,流入下一輩子的輪迴中。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個月(六)

(恆河邊發呆的男人,其實他是剛在河邊上完廁所……)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個月(六)

(去恆河沐浴的父子)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個月(六)

(正在去恆河沐浴的殘疾人)

“你需要看火化嗎?”

對我說話的是一個小個子年輕印度男人,眼睛灰溜溜的像個老鼠,穿著的衣服已經給恆河邊的汙泥染成了一塊一塊的灰黑色,顯得非常的破舊。

“是的,可惜這裡已經沒有位置了”

在印度的很多旅遊景點遊玩的時候,經常會有很多印度人上前搭訕,一般情況下他們都只是好奇而已,當你回答他們問題的時候,他們也會因為好奇心得到了滿足而迅速離開。

“你跟我來,我這裡有個絕佳的位置”

他居然不是因為好奇而詢問的我。我轉過頭來看著他的時候,他做了一個示意我跟著前往的手勢。覺得在這裡一直坐著也不是辦法,於是就跟著他往旁邊的階梯往上走了去,走到階梯頂端後,向右拐進了一個類似於寺廟院子的平臺處。

“你在這裡觀看,也可以拍照”

我順著他指的方向走到了院子的邊緣處,發現這裡確實是個觀看火化的絕佳地方,不但海拔比剛才的要高,而且人數也是寥寥無幾。但為了表示對死者的尊重,我沒有打開我的相機。畢竟來到別人的國家旅行,尊重當地的傳統文化習俗這是最基本的禮儀,你在這裡的一舉一動不再是代表你個人,而是你的種族,你的國家。

因為下面火化的地方離得比較遠,只看得到一個用金色布匹裹著的屍體放一堆木柴上,但是還沒有點火。旁邊圍著的幾個人應該是死者的遺屬,他們沒有哭泣,也看不出來悲傷,感覺人們都很平靜地進行著火葬程序。而在一旁有幾個正在忙活的燒屍人,這些燒屍人他們有一個獨特的稱謂,稱為多姆(Dom),而燒屍人的首領叫做多姆徠俱(Dom Raja),多姆職業為世襲制,無論是貴為印度的總理,還是通過乞討湊足錢來火化的乞丐,火化時所用到的火苗,都得從多姆徠俱家中保存的火種那裡取得,不能用火柴或者其他的火苗。據說這個火苗已經流傳了數千年,一直未熄滅。

因為上前來觀看也只是對印度這種古老的儀式感到好奇,並不想觀看整個過程,加上對屍體的火化還是有點恐懼心理,於是停留一會兒後便打算離開。當我轉身準備走出寺廟門口的時候,領我上來的那個青年攔住了門口。

“這裡是絕佳的觀看位置,你剛才拍了他們的照片是需要收錢的”

他邊說著,邊做出了個要錢的手勢。

“我剛才相機都沒拿起來,怎麼可能拍到照片?你不信我可以給相機你看”

他可能剛才也在旁邊注意到了我沒有拍到下面的屍體,於是就換了個說辭。

“你站在這裡的是我們的寺廟,你需要捐錢才可以走”

這時候他身邊已經多了幾個同夥,看這個架勢估計我不給錢的話,應該是出不了這個門了,於是只能向他們屈服。

“要捐多少?”

“500盧比”

他伸出了右手然後張開五個手指,但左手仍然做出攔著的動作,沒有絲毫鬆開的痕跡,應該是怕我會趁機溜走。

“我身上沒那麼多錢,我只能給你100盧比,不要就算”

我從錢包裡抽出了一張一百盧比遞給了他,他拿到錢後,迅速放到了口袋,動作之利索,好似烏賊觸手抓到獵物放進口中一樣。他把錢收好後,才肯把手鬆開,然後若無其事的走了下去。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個月(六)

(恆河邊祈禱的老人)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個月(六)

(恆河邊發呆的男人)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個月(六)

(恆河中的一條漁船)

在火化的地方走出來後,已經沒有心情在恆河邊行走。這個時候突然想了起來,瓦拉納西有一間很出名的blue lassi店就是在這裡附近,於是便打算前往。我向坐在路邊地上賣番茄的大媽打聽前往的路徑,她給我指了向左的方向,於是我往她所指的方向走了過去。走了一段路後,發現有點不妥,印象中網上描寫這間店鋪的位置是在恆河邊的舊城區裡面的,這個方向明顯的已經是恆河的反方向了,我估計她是隻聽到了lassi而沒有理睬前面的blue,所以就指了一間附近的奶昔店的路給我了。這時候只能再向身邊的人打聽,看著不遠處一個穿著襯衣戴眼鏡的中年男人挺靠譜,於是就向他詢問,我朝他指引的方向一直走,過了一段時間後,眼前出現了一個分叉路口,便向路邊一個矮瘦的印度男人繼續詢問了起來。

“你要去blue lassi,你這就問對人了,你跟我走就行”

跟著他走了一會後,果然到了奶昔店。在我準備轉身進店的時候,他貌似沒有走開的意思,而是向我做出了一個食物的手勢。好吧,原來只是一個收費的服務,而不是真的在幫我。我從錢包裡抽出了一張10盧比遞給他,他接過錢後貌似還是沒有離開的意思。

“我帶你走了那麼遠,你就只給10盧比嗎?”

看著他一副拿不到錢就不走的態度,還是從錢包裡多抽出了一張10盧比給他,他拿到錢後,迅速的收進了口袋,一會兒就消失在了巷子盡頭。看著他已經離開,便轉身走進了這間奶昔店。店鋪的面積不大,貌似和網上的名氣不太符合,然而店鋪的三面牆壁上都密密麻麻的沾滿了曾經到過這裡喝奶昔的旅客的照片,以證明這裡真的就是網上描寫的那一間著名的店鋪。放在桌面的菜單上顯示有各種各樣的奶昔,聽說有一種大麻奶昔最有特色,有人喝了沒感覺,有人喝了會感覺進入仙境,而有人喝了後要在醫院躺三天,我最終還是沒有勇氣嘗試這個,而是要了一杯普通的香蕉奶昔。下單之後,老闆在裡面的房子出來幫我在現場做了起來。他先是盤腿坐下,把冰塊放在石板上敲碎後放進罐子中,然後從旁邊的大盤裡舀出幾勺發酵好的酸奶倒進罐裡,接著拿出一整條香蕉,剝開後切成一片一片的,也是全部放進罐子裡用木杵進行仔細的研磨,最後盛在一個灰紅色的陶罐中,灑上一些裝飾物,插上一個小木勺後遞給了我。

把奶昔送入口中的時候,只感覺一抹冰涼香甜在舌尖上散開,纏意綿綿的掠過乾枯而麻木的味蕾。到此刻我才知道,原來在印度這個地方,居然還有這麼好喝的東西,於是從此往後,去到每家飯店吃飯,我都會要多一杯奶昔。

這裡貌似離火化的地方不遠,在喝奶昔的過程中,時不時的就會有屍體從店鋪門前的巷子裡抬過去,每次他們走過的時候,都會伴隨著“ram nam satya hai(意思是神明的法號)”的口號,口號聲此起彼伏,抑揚頓挫。對於我來說,這輩子還是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接觸屍體,心裡還是有些少牴觸。但是看到屍體從老闆身邊抬過去的時候,他都是一副從容淡定的模樣,應該是對屍體和死亡這些早已經司空見慣了吧。或者對於他們來說,死亡本身就不是一件可怕的東西,因為這只是進入輪迴所必須要經歷的一個環節。我們對死亡會感到恐懼,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對死亡之後的世界一無所知,但是如果堅信死亡之後就會進入下一輩子的輪迴中,那其實也沒什麼好怕的。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個月(六)

(恆河邊和狗一起睡覺的男人)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個月(六)

(恆河邊聊天的小孩)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個月(六)

(恆河邊的人們)

4.恆河夜祭

在Dashashwamedh Ghat舉行的恆河夜祭可以說是遊客來到瓦拉納西的必看項目,印度教徒感恩於溼婆神和恆河女神賜予的恩惠,從兩千多年前就開始了這種儀式。傍晚時分,在天還沒開始黑的時候,祭壇邊就有幾個工作人員在做準備。我在祭壇前面的階梯最後一排坐了下來,隨著夜幕降臨,下面的人逐漸的多了起來,最終到音樂聲響起的時候,已經是人山人海,不時有賣花燈的童男童女在面前經過,10盧比就可以買下一盞。

不一會兒,五個長相俊俏,穿著華麗神服的男青年走上了祭壇。聽說這些作為祭司的男青年都是經過選美而選出來的,也難怪以前在一些印度旅遊書籍裡面描寫到很多女性都會對他們發花痴。隨著他們的上臺,祭祀就開始了,只見他們很自然的,貌似是天生就會的一樣,優雅的完成了一套完整的動作,他們依次拿起點燃的香、海螺、銅鈴、法燈、犛牛尾巴等法器,最後拿起一盞點亮的眼鏡蛇燈分別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進行簡單的舞蹈動作,口裡唸唸有詞的唱著祭文,在一套動作完成後就會向恆河拋灑花瓣。

起初我以為這是一個旅遊景點為了吸引遊客而舉行的項目,但是看到下面每個印度人都是一副虔敬莊重的表情,還有身邊的印度人從小聲的吟誦接著到站起來面對恆河揮舞雙臂的激動模樣,這確實是在進行一場連接神與人的莊重儀式。這時候祭壇上空飄蕩著悠揚的古老音樂,將現場所有的人縈繞。連作為無神論者的我,都覺得自己的靈魂已經在這神聖的氛圍中得到了昇華。我想起了之前在論壇上看到的一篇非常熱門的文章,描寫的是獨自到印度旅行的一個女生,來到瓦拉納西的時候,把舉行夜祭的兩個祭司給睡了。先不去討論這件事的真偽,把這種事情發到網絡上,我覺得這對別人的宗教信仰總是會有些不尊重,雖然最後把恆河夜祭給炒作了起來,但是夜祭本來就不是一個旅遊項目,它只是別人日常宗教儀式的一部分,是一個非常聖潔的行為,即使沒有一個遊客來到此地,夜祭還是每天會準時舉行,或許沒有遊客的到來,對他們來說這是再好不過的事。可以說瓦拉納西具有一切可以成為發達旅遊城市的條件,這裡有恆河邊像油畫一樣的風景,有各種各樣的宗教信仰,有各種名勝古蹟……在這些條件當中隨便拿出一條都可以吸引一大批遊客的前來,但這裡直到今天都只是一個稍顯落後和髒亂的小城市,就足以說明印度人根本不想把這裡發展成為旅遊城市,他們只想安安靜靜的在這裡進行自己的宗教儀式。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個月(六)

(恆河夜祭的祭司)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個月(六)

(賣花燈的小女孩)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個月(六)

(船上的印度男人)

經過一個小時的吟唱,儀式就算是結束了,接著祭司們會把開過光的物品分發給信徒們,然後接受他們的合影請求。在這期間,祭司們的舉手投足間無時無刻都是流露出一種高貴典雅的氣質,不過這是正常的,畢竟他們可是千挑萬選出來與神溝通的媒介。接著到最後一個放花燈環節,只見每個人手裡都拿著一盞花燈,祈禱過後放進河水中,一盞盞花燈承載著放燈人的心願,緩緩隨著恆河水的流動飄向遠方,聽說這樣就可以得到溼婆神和恆河女神的神佑。

在我們的意識裡面,穿傳統的民族服飾,住在傳統的古老房子裡,一般都只是旅遊景點的一種宣傳手段。但是在印度這個地方,不用去旅遊景點,到處都是這種場景,他們的日常服飾就是有著幾千年歷史的紗麗,他們住的房子就是上百年的老房子。想起來,我也是因為這種致命的吸引力而來到印度,並且久久不肯離去,或許是我早已經對我身邊的那個世界感到厭倦了吧,印度這個地方總是有一種魔力,讓人無時無刻都感覺是生活在一個充滿神秘感的世界中。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個月(六)

(放花燈的少女)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個月(六)

(船上的印度男人,靜靜地在思考什麼)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個月(六)

(坐在恆河邊喝奶茶的印度男人)

5.印度的“髒”

有時候走在瓦拉納西的街頭小巷,時不時的就會給滿身髒汙的神牛擋路,一些毛幾乎掉光,皮膚髮紅的癩皮狗在溼滑發臭的小巷子裡面撕咬,屋頂走動的大猴子突然跳到路過的遊客身上搶東西,把遊客嚇得驚聲尖叫。瓦拉納西是印度教徒心中最接近天堂的地方,而對於在這裡生活的動物們來說,這裡就是天堂。

在瓦拉納西街巷的這批動物中,數量最多,最為神聖的應該是牛了。在印度教的教義內容中記載著:兩足之人以婆羅門最為優秀,四足動物中以牛最為傑出。牛的地位之所以那麼高,首先,母牛與印度神學中的輪迴轉生教義有關。據說從一個惡鬼輪迴到一隻母牛需要經歷八十六次轉生的過程,再多一次轉生的話,靈魂便可託生為人形。而一個殺了母牛的人的靈魂將要輪迴到全程的最低一級,重新開始輪迴生命。為了幫助自己所愛之人的靈魂走向拯救之旅,親人們會捐獻錢財用於飼養印度神廟中周圍的牛群,或者每天都會做一些食物拿去街邊喂牛。他們相信自己的親人死後,要穿越一條堆滿火焰的河流, 而他們的捐贈和施捨會給予死者抓住一條母牛尾的機會,牛尾巴可以讓他順利地遊過火焰河,從而到達輪迴的彼岸。並且,印度教認為神靈都是活在母牛的身體之中,神學家們把一隻母牛身體內的男神和女神的數量確認為3億3千萬。所以,印度人相信從牛身體中出來的一切都是神聖的,真心真意的去愛護牛群的話,也一定可以得到這些神仙的佑護。

動物們之所以可以在這裡生活得那麼悠哉,這和印度教的傳統有很大關係。印度教是個宣傳業報輪迴的宗教,不殺生成為了他們的傳統。但印度教並不是一開始就實行這種不殺生制度,在印度教的前身——吠陀教的時候,進行祭祀還要宰殺各種包括牛在內的動物,到佛教和耆那教誕生的時候,婆羅門教的地位日漸式微。為了應對佛教和耆那教的競爭,婆羅門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這途中,他們發現尊重動物生命的教義正在變得流行了起來,並且越來越強大,根本就無法戰勝它,於是他們漸漸地、不知不覺地採納了這一種教義,讓它看起來好像是他們原有教義的一部分似的。這就是印度教文化最大的魅力,可以包容一切外來的文化,然後變成了自己文化的一部分。印度教緊跟潮流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變化,吸納了很多當時受到民眾信奉的流行的教義,其中就包括佛教的大部分教義,這些變化導致原來位於社會高層的貴族崇拜的婆羅門教過渡到了大眾性的印度教,而禁止殺生這一條也跟著成了印度教教義的重要內容。這也是為什麼印度的街道那麼髒的原因,因為有一大部分髒物都是來自這批肆無忌憚的動物的排洩物。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個月(六)

(很喜歡的一張照片,大眼睛的小女孩)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個月(六)

(瓦拉納西貧民窟的小孩)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個月(六)

(賣花燈的小男孩)

實際上印度不是到處都是那麼髒汙,因為每天早上都會有人進行清理,可能就貧民窟會特殊一點,這就像我朋友說的那樣:“當你來到這裡和他們接觸後,就會發現相對於他們貧窮的生活,門口的那堆垃圾顯得是多麼的不重要了”。

印度教徒普遍都喜歡追求模糊而看不清的東西,例如至高無上的神、靈魂,看不見的前世來世等,但對處於眼前的實際卻往往會忽略,例如自己家周邊的環境衛生。在家的時候他們每天早晨起床都要淨身沐浴,吐淨痰液,換上乾淨的衣服後,才能敬神,而門口的垃圾堆發出的惡臭他們可以當作不存在,只要自己的身體和家裡的神祗接近無暇便無所謂。印度教徒在“室內臟”和“室外髒”之間劃了一道涇渭分明的界線,人從室外進入室內必須遵循嚴格的行為準則。

唾液、血液,人類的排洩物自然是極端不潔的,但是如果穿著鞋子走在這些粘滿糞便的路上走著的時候,這些髒亂就與我隔絕了,對我不存在任何影響,清理這些垃圾應該是一些低種姓所從事的職業的責任,如果這些人清理得不及時,路面很快會變成了垃圾堆,但是也與我無關。我曾聽過一個讓人忍俊不禁的說法,是關於印度男人為什麼不願意站在小便池前噓噓的,他們的解釋是說怕尿液會濺出來粘到自己,從而玷汙自己的身體,所以噓噓的時候一定要對著牆。他們甚至甘心站在廁所外面對著牆,都不願意去用裡面的小便池。如果在大街上沒有牆的情況下,印度男人就會在臭水溝旁邊蹲下解決,這樣可以緩解尿液的衝擊。結合以上的畫面,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進入神聖的寺廟之前需要把沾滿汙穢的鞋子脫下放在門外了,去到別人家裡做客,不脫鞋也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

在動物界,牛是被認為是最潔淨的,魚類屬一般,豬、雞、狗的潔淨度就低了許多。在植物界,菩提樹是最潔淨的,棉花比麻潔淨。金屬也有分別,其潔淨度依金、銀、銅、依次而降,而金屬又比陶類更淨一些,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印度一直是全球黃金最大的消費國,他們購買黃金不僅是用來佩戴,有些人還會將黃金用於祝福和祈禱。人體的潔淨度依頭、手、腿、腳而降,肚臍以上為淨,以下為不淨,這也是為什麼他們覺得別人摸他的頭是一種極大的不敬。人體和動物的排洩物,以及同血、死、腐爛有關的東西被認為是最汙穢的。所以在今天的印度,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庭沒有建立廁所的原因,因為和這些汙穢物接觸被他們認為是一種非常墮落的行為。

在印度這個地方旅行,隨時要做好“原來這就是真實的印度”這種心理準備。你用什麼心態去看世界,你就會得到什麼樣的世界。如果你眼裡只有這裡街道上的髒亂差,那你永遠都只能看到一個讓人厭惡的髒亂差的印度。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個月(六)

(瓦拉納西街巷)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個月(六)

(瓦拉納西街巷,自行車後面那一桶是牛奶)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個月(六)

(瓦拉納西的街巷,雖然很破舊,但是並不髒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