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方方日记》引发的思考

突然看到一个日记,被美国出版了,这日记里到底写了些什么,居然上了网络热搜。开始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也看了关于方方日记的许多篇文章。当一个自由撰稿人的个人言论上升到国际政治言论时,事情就没有当初那么单纯了。方方日记里到底写了些什么,会变成递向美国政客伤害中国的一把尖刀,且随小编一起去看看:

自媒体时代,《方方日记》引发的思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武汉封城的那一段时间里,每个人都没有面对这样场面,而这位方方女士,关在家里,就可以“知晓”医院的状况,书写的都是哪儿朋友称又死了人啦之类的负面消息。可以说,她把人们的恐慌调动到了极致。疫情期间,初期由于对新冠病毒认识的不足导致了疫情的扩散,认为是某些领导不作为的后果。然而事到如今,中国用两个月的时间和血的教训告诉世界新冠病毒的可怕,在有警告和前车之鉴的情况下,美国乃至于全世界还是让它大爆发了,相比于发病初期中国对病毒的认识不清,这又该去追究谁的责任?

自媒体时代,《方方日记》引发的思考

中国两个月死亡人数控制在四千以内,相比于如今美国的三万多人的死亡率,芳芳女士是不是应该发点感慨!相比于一个国家的总统说:“死亡人数还不及车祸死亡人数多,能够控制在十万以内,我们就算成功”这样的话,芳芳女士是不是更应该发文。三千多人VC 十万,你会不会数学,十万的数字背后地上会有多少手机,又会有多少张手机堆积如山的照片?

自媒体时代,《方方日记》引发的思考

作为一个自由撰稿人,不是限制你的写作自由,不是只准写歌功颂德的文章。我们可以描写底层人士的无奈,描写那种失去亲人痛侧心霏的伤痛,但也要看到国家在倾尽全力抑制疫情,也要看到无数人自发逆行,前往武汉救助……一个有一定声望的作者,记事一定要客观,不能只去看到阴暗的一面,阳光再好,总有一些地方无法被阳光照耀。如今的美国,难道方方你看到她们会比两个月前的中国更好?

自媒体时代,《方方日记》引发的思考

在方方的日记里面,多的是:我邻居怎么样?我的一个医生朋友怎么说?我感受怎么样?这些没有经过证实的东西,会引发民众的猜想和惶恐。关于记实型的文章,自然和小说不一样,不能来源于想象,更不能夸大与夸张!虽然言论自由,但如果在公众媒体上发表的言论,尽量还是客观一些,不能为了剥夺眼球而表现得过于极端。

自媒体时代,《方方日记》引发的思考

曾经,那只是一个普通的日记,初起观点还相对客观,后期,似乎一切都变了味,开始谩骂,开始攻击。而事件到今天,在那些不怀好意的媒体渲染下,中国成了“人间炼狱”,中国政府成了“霸凌、强权”,而方方,则成了反对社会不公、腐败、虐待的,中国最受赞誉的作家、国民英雄。

自媒体时代,《方方日记》引发的思考

要知道,在国外,满口跑火车的大有人在,加上疫情爆发,有一些无良政客,太需要一个撬杆来诋毁中国:“凭什么中国的疫情新增数可以控制在两三位数,而他们却在五位数上居高不下?”就像全班考试,一个人考了高分,剩下的人都不及格,那些人的第一反应,从来不是自己能力不行,而是考高分的那个人在作弊。事实上,他们根本没有看到,那个考高分的同学,背地里吃了多少苦,熬了多少的日夜,他们只是想给自己的不及格,找一个借口罢了。

自媒体时代,《方方日记》引发的思考

为了控制疫情,中国14亿人连最热闹的春节都不过了;为了控制疫情,国家领导人并没有考虑经济下滑,而是把生命放在了最高的位置。再来看看世界其他国家,某某国65岁以上人得了新冠不收治,任其自生自灭;某某国家觉得死的人还没有车祸的人多;某某国家放弃抵抗。中国人民的听话相比与那些要人权和自由到处乱串的人,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文末,很想知道,如果这时候派遣方方前往美国战地医院,看着每天拖走尸体的无数殡仪馆车,她该发什么样的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