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动美、日企业撤离中国的人,估计又是一厢情愿

鼓动美、日企业撤离中国的人,估计又是一厢情愿


我们是同海之浪,同树之叶,同园之花。

——塞内加


口述 / 吴晓波


1


有一句俗语叫作: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说的是一对夫妻遇到危险时,可能只顾自己利益而把另一半抛弃。


而如今在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这种现象还出现在了国家与国家之间。


比如欧洲国家当年为了共同利益创建了欧盟,而如今却为了防疫物资,出现了“你打劫我的口罩,我扣留你的呼吸机”的情况。


美国作为全世界的“带头大哥”也表现得格外冷漠,不仅拒绝给予疫情严重的意大利、西班牙援助,甚至还曾向德国的制药公司出价10亿欧元,试图买下新冠病毒疫苗的独家使用权……


鼓动美、日企业撤离中国的人,估计又是一厢情愿


这个世界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分裂,大家都在关心自己的利益,而忘记了曾经的盟约和责任。


最近几天,我们还看到了美国、日本政府想让企业撤离中国的新闻。


美国白宫经济顾问拉里·库德洛在接受电视节目采访时说道:


美国政府允许企业,将从中国迁回美国所发生的所有成本,在当年进行100%的“费用化处理”。


同时,日本也准备拿出2200亿日元的预算,支持日本企业将重点产业链从中国迁回到日本本土。


短短两天时间,全球第一大和第三大经济体都想离开中国,这不禁让人担心,中国是不是被孤立了?未来会不会出现跨国公司集体撤离中国的浪潮?


2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分两个层面来解读。


第一,放在全球疫情扩散的背景下。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他最骄傲的政绩就是美国的失业率非常低。然而近期受疫情影响,很多美国企业不能复工,失业率不断上升。


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过去4周大约有2200万美国人首次申请失业救济金,这意味着每10个劳动者中,就有1—2个人失业。


鼓动美、日企业撤离中国的人,估计又是一厢情愿


而日本作为美国的难兄难弟,目前也面临着新增就业人数放缓、失业人数激增的局面。


所以美国、日本政府希望通过产业链的回迁,来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


第二,放在全球制造业的背景下。


中美两国在制造业领域,曾经有过30多年的蜜月期。1980年代,大量美国企业和美国资本进入中国,帮助中国制造业崛起。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企业拥有两项优势,分别是技术能力和品牌能力。而中国的优势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以及税收上给出的超国民待遇,外加庞大的消费人口。所以当时中国的策略是以市场换技术,以时间换空间。


不过随着中国制造业的日益强大,中美之间的蜜月期慢慢走到了终点。2004年的时候,美国有个经济学家叫萨缪尔森,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对美国是有益还是有害的?


萨缪尔森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中国在自己的优势产业上取得了技术进步,那么对美国是有利的;但如果中国在美国的优势产业上取得了技术进步,那么就会侵害美国的利益。


鼓动美、日企业撤离中国的人,估计又是一厢情愿


举个例子,比如中国擅长制作衬衫,美国擅长制造飞机,如果中国只是在制造衬衫这件事情上取得了技术进步,那么并不会妨碍美国制造飞机;但如果中国不甘心只是制作衬衫,而是学着美国开始制造飞机,那么就会抢夺美国的“蛋糕”。


而中国也真的没有“辜负”这位老兄的期望,在过去10多年里,中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甚至还有了“发达国家暴利的粉碎机”的称号。


原本发达国家靠技术壁垒赚取高额利润的产业,一旦中国进入之后,就会很快把产品的价格降到白菜价,使得很多发达国家的高利润产业迅速衰落。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当年中国为了建港珠澳大桥,要修6.7公里的海底隧道,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盾构机,当时中国还生产不出这么高级的器械,于是就想从德国进口,结果他们狮子大开口,张口就要7个亿。


而且如果盾构机出现工作故障,只能请他们的工程师来修理,每次修理还要拉上警戒线不许中国人围观。


鼓动美、日企业撤离中国的人,估计又是一厢情愿


于是中国决定自己研发。经过10年的努力,如今中国的盾构机不但质量过硬,还把国外盾构机的价格拉低了40%,并占据了全球2/3的市场份额。


所以这些年为了遏制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崛起,美国政府搞了不少小动作。2014年的时候,奥巴马政府提出了振兴制造业计划。特朗普上台后,更是通过贸易摩擦,试图让美国从经济、科技和政治上与中国脱钩,以实现“让美国再次强大”的愿望。


而此次疫情期间,中国生产防疫物资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更是让全世界都觉得眼红。而美国、日本则经常出现医疗物资短缺,需要中国援助的情况。


这不禁让美国、日本政府感到恐慌,所以它们迫切希望将重点产业链迁回本土,重振本国的制造业。


3


那么这次在美国、日本政府的呼吁下,跨国公司会撤离中国吗?我想最后的选择权并不在政府手中,而在企业手中。


首先,在过去40多年里,中国制造业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根据工信部的数据,中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鼓动美、日企业撤离中国的人,估计又是一厢情愿


此次受疫情影响,很多欧洲、日本和东南亚的工厂都不得不停工,而中国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实现了迅速复工,反而成为了全球产业链最后的避风港,并让全球投资人看到了中国的效率和投资的稳定性。


其次,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中美消费规模的差距是2800亿美元,未来1-2年,随着中国的人均收入增长以及消费升级,中国极有可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而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如果它们想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那么把工厂建在中国是更加明智的选择,时间成本、资金成本和运输成本都将大大降低。


鼓动美、日企业撤离中国的人,估计又是一厢情愿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完善的产业配套和庞大的市场规模的吸引下,我们依旧会是全球资本最青睐的投资对象。最近根据商务部的调查数据,在美国、日本政府让企业从中国撤出的呼声下,依然有75%的美国企业表示,无论疫情影响如何,都不会撤离中国。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虽然美国政府愿意出“搬迁费”,但并不会让跨国公司集体撤离中国。


4


十七世纪的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经写过一段话: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


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刷,欧洲就会失去一角,这如同一座山岬,也如同一座庄园,无论是你的还是你朋友的。


无论谁死了,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


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的命运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我们是同海之浪,同树之叶,同园之花。


所以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当下世界各国应该要团结起来共同战胜疫情,而不是大难临头各自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