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妃省亲时,为何说,贾宝玉所作的4首诗中“杏帘”为4首之冠?

《红楼梦》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时,她命宝玉"如今再各赋五言律一首,使我当面试过,方不负我自幼教授之苦心"。于是,贾宝玉"只得答应了,下来自去构思",最后,他作了四首五言律诗,分别是《有凤来仪》、《蘅芷清芬》、《怡红快绿》、《杏帘在望》。


其中,《杏帘在望》一首,被元春称赞为四首之冠。

原诗如下: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元妃省亲时,为何说,贾宝玉所作的4首诗中“杏帘”为4首之冠?

为何这首诗独得贾元春青睐,下面,我们就来一一品读。


一、首先,这首诗动静相宜、轻松活泼


第一句"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此句最妙的,当属"招"字,形象生动,起到"化静为动"的作用。招,不仅有"招引"、"呼唤"之意,还有拟人的手法融入其中,暗含"招手"之意。


此句第二个妙出,即开篇点题。作者把诗的题目拆解开来,不留痕迹地分别融入上下半句中,浑然天成。


此句第三个妙处,句中没有直接描写颜色的词语,但是却隐含了两种颜色在其中。从唐朝皮日休《酒中十咏•酒旗》的"青帜阔数尺,悬于往来道"和刘禹锡《鱼复江中》的"斜日青帘背酒家"可知,一般的酒旗颜色多为"青"色,即此句暗含有青色。


元妃省亲时,为何说,贾宝玉所作的4首诗中“杏帘”为4首之冠?

而《红楼梦》第十七回中记载,此酒旗是用竹竿挑在杏树梢头的,文中描绘此处有一片杏林,原文描述"有几百枝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因此,这句诗里还暗含了"红色"。仅这一句诗,就描述出青红辉映之美。


第二句"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此句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古诗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称"列锦",也称"列景"。


通过几个名词或几个定名结构组合在一起,构成一种特殊的句式,这种句式,会让读者自然而然地把句子中描绘的画面在脑海中组合成一幅图画,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第三句"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此句巧用数词和量词,精炼有力

,一片片绿油油的韭菜和一望无垠的开满淡黄色稻花的稻田相映成趣的景致跃然纸上。


元妃省亲时,为何说,贾宝玉所作的4首诗中“杏帘”为4首之冠?

现实中,此处景象真的是只有一畦韭菜地吗?稻田也刚好不多不少十里地吗?当然不是。这只是借用一两个数字,来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用以形容春韭之多、稻田之阔。


最后一句"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这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句。前三句的描述,都是在为最后一句做铺垫。何谓太平盛世?太平盛世的景象如何?前三句所描述的景象,即太平盛世的缩影。此句是诗作者为了迎合圣意,特意渲染、强调皇恩浩荡之下的太平美景。


二、这首诗极具情趣和意象之美

这首诗,看似平淡,尽是描写世俗常见之景物,实则极具情趣和意象之美。


元妃省亲时,为何说,贾宝玉所作的4首诗中“杏帘”为4首之冠?

短短四句诗词,作者使用了很多直接和间接表现色彩的词:"杏帘"——红色、青色,"鹅"——灰色或白色、"燕子"——黑色、"春韭"——绿色、"稻花"——淡黄色,于是整首诗里,充满了色彩感,鲜活纷呈。


"稻花"飘香,和这些色彩揉合在一起,可谓"色香味"俱全。读这首诗,似乎还能隐约听到鹅儿戏水的声音,燕子低飞的低鸣。不得不说,这首诗情趣颇多。


这首诗给人的视觉意象特别丰富,激发了读者无尽的想象力。杏花、酒旗、山庄、菱、荇、鹅、水、桑、榆、燕子、房梁、春韭、稻花,有静物有动态,有远观有近景,还有好几种色彩。


闭上眼睛,杏花在绽放,酒旗在飘扬,鹅儿在水中嬉戏,燕子在勤劳地飞来飞去。春韭翠色欲滴,微风拂过,伴随着淡黄色的"浪花"飘来阵阵稻花的清香,人们不必忙于奔波劳作,一幅美好的太平盛世的景象立即浮现眼前。


元妃省亲时,为何说,贾宝玉所作的4首诗中“杏帘”为4首之冠?

这首诗,情趣与意象恰相慰帖,使人知情趣显意象,见意象感情趣。


三、从五言律诗的特点来看,这首诗也能称之为典范

从五言律诗的平仄要求来看,这首诗平仄符合规律,读诵起来琅琅上口。


它的对仗尤其精妙。五言律诗要求诗的三、四句和五、六句必须对仗,即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这首诗中三、四句为"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四、五句为"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菱荇"对"桑榆",均为植物;"鹅儿"对"燕子",均为动物;"水"对"梁",在戏水和在筑巢;"一畦"对"十里",均为数词、量词;、"春韭"对"稻花",均为农作物;"绿"对"香",均为形容词。四句诗对仗工整、严密,不论是从词性还是从词意上来看,都无可挑剔。


《杏帘在望》和贾宝玉作的其他三首诗相比,在遣词造句,寓意宏远,歌颂皇恩上更胜一筹,因此,被元妃评为四首诗中的"状元"无可厚非。


元妃还因为这首诗,把已经定好的"浣葛山庄"更名为"稻香村",可见她对这首诗情有独钟。


其实,这一首诗,还有一个妙处,即从细微处体现了曹雪芹在刻画人物形象上入木三分、功力深厚。


元妃省亲时,为何说,贾宝玉所作的4首诗中“杏帘”为4首之冠?

原文中,这首诗是因为林黛玉"未得展才,心上不快,因见宝玉构思太苦"而代宝玉所作。


因此,这首诗的整体风格和林黛玉素日吟诗作赋的风格就不太一样。少了清冷寂寥,多了喧闹欢欣;少了刻薄犀利,多了人情冷暖;少了沉思翰藻,多了雅俗共赏。


这首诗整体风格,比较符合贾宝玉不爱读书、胸无点墨、喜闹怕静,但是最近"竟能题咏"的人物特点。这样作诗,才比较像是出自贾宝玉之手。


曹雪芹的《红楼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皆因《红楼梦》全书,处处皆经典。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吖哒阿达齐,资深剧虫,新晋书虫。喜欢聊天,热爱阅读和写作。渴望写出温暖而有力量的文字。愿竭尽所能为您推荐好书、好剧。欢迎常来坐坐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