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精兵伐楚橫屍渭水,楚漢兩軍奠定盟約,楚王烏江自刎而亡

漢王精兵伐楚橫屍渭水,楚漢兩軍奠定盟約,楚王烏江自刎而亡

前言

西楚霸王項羽鉅鹿之戰後,分封秦土,劉邦與齊、韓、魏三國共同伐楚西楚霸王之位受四面漢敵侵擾,大戰三回合,劉邦有兵王韓信與良士張良所輔佐,韓國和楚國之間的舊仇新怨同漢伐楚時一併發洩,初戰就以逃竄為結局的漢王劉邦如何在後兩次的大戰中獲得優勢

楚漢之間曾經立下了盟約,而漢王劉邦在簽定合約之後,張良又獻計給他,韓信與彭越在漢軍之中各率兩路騎兵與漢王分道而行,後韓信與彭越二人居然想要自立為王,楚漢之爭還在繼續,漢王劉邦面對兩大助力的反叛,如何將兵力再次整合,西楚霸王項羽面對這次挑戰,可否再次得勝,江東父老可否盼得楚王歸來?

漢王精兵伐楚橫屍渭水,楚漢兩軍奠定盟約,楚王烏江自刎而亡

漢王伐楚,落荒而逃

鉅鹿之戰後劉邦和自己的好朋友張良非常的不甘心,於是張良勸劉邦聯合齊國,韓國之力共伐楚王,此時的楚王正剛剛蹂躪過韓國,韓王先是被抓到了楚國,然後又被削為韓候,最後居然直接死於楚王之手。劉邦與張良殺入韓國,拿下韓國後將韓太尉孫信立為韓王,與漢王率領軍隊共同伐楚國

齊國與楚國也早有舊仇,楚王曾經殺齊將又俘虜齊國的婦女。齊王田榮知道漢王正在伐楚,派盜賊出身的彭越為齊將,殺了楚王所封的濟北王,收復齊國舊圖;另外一邊陳勝之舊部也收齊王助兵去破趙國,齊趙,同漢共同伐楚。

漢王精兵伐楚橫屍渭水,楚漢兩軍奠定盟約,楚王烏江自刎而亡

楚王看著來勢洶洶的五萬漢軍,微微一笑,真是不自量力,漢齊魏三軍合成的大軍在與楚國交戰時發現自己根本沒有這個實力對抗楚軍三軍被殺的片甲不留漢王劉邦此時方後悔莫及,但是仍然頑固抵抗,一路上殺到了渭水河畔,渭水之中塞滿了漢軍將士的屍體

忽然,好像是上天有意來救漢王一般,天氣變得陰寒,天空由白轉黑,大風從西處劃過,風沙四起,楚軍一時之間看不到了漢軍人馬,漢軍也不見楚軍,雙方的視野全部消失了漢軍趁著這個機會,有幾個精兵和漢王逃出了楚地僥倖活命。

漢王精兵伐楚橫屍渭水,楚漢兩軍奠定盟約,楚王烏江自刎而亡

楚漢盟約,平分天下

漢四年九月漢王重整將士,南下取齊國之地,彭越留守在漢的大本營,時而派出遊兵,繞道楚軍與韓信交戰之處,奪走楚軍的糧草。楚軍無糧草已經支撐不了幾日,而回頭反擊彭越,韓信成功的奪走了齊地。楚軍收拾完彭越之後又回頭搶齊國之地,楚國人和漢軍在齊國大打出手,楚漢相爭好幾個月之後,楚軍糧草已經耗盡,韓信又出兵包圍了楚軍的後背,楚王此時又想重複在鉅鹿時使用的策略,背水一戰,楚軍漢軍奔去,漢軍卻不應戰,躲在了城牆之中,任楚叫罵也堅決不出城。

漢王精兵伐楚橫屍渭水,楚漢兩軍奠定盟約,楚王烏江自刎而亡

楚軍見前方無通路,後方有追兵,糧草也將要耗盡,硬攻已經不再適合自己,於是派出了使節,和大漢的王進行交談,簽訂契約,楚王與漢軍約定,以鴻溝為線,以西之地歸漢,以東之地歸楚;漢軍的勝算其實也不算太大,能夠平分天下,相比之前的彈丸之地,已經是很好的局面了,於是與楚軍簽下了這個合約,約定楚漢二國,平分天下,此後互不侵犯。相爭數月,兩軍的將士都已經疲憊不堪,似乎將領們也沒有了要繼續打下去的動機,漢軍班師回朝,準備論功行賞。

漢王精兵伐楚橫屍渭水,楚漢兩軍奠定盟約,楚王烏江自刎而亡

楚軍東歸,三軍回師

楚軍的兵力在齊國無糧,東歸楚國路上將士們餓的肚皮都癟了,體力不支之下如果收到漢人攻擊,自然無還手之力,張良知楚漢簽訂盟約,而劉邦欲歸師修正,就把這條計策獻給了劉邦;劉邦轉念一想,張良的計策非常有道理,於是之前的一紙合約被劉邦撕毀,韓師從後包抄,偷襲了疲憊飢餓的楚軍,楚軍大敗,項羽率兵倉皇而逃,楚軍此次軍力大損,已然沒有正面對抗漢軍的實力。

漢王精兵伐楚橫屍渭水,楚漢兩軍奠定盟約,楚王烏江自刎而亡

劉邦在得勝之後與韓信,彭越二人會兵,韓信拒絕,要在齊國之地自立為王,彭越在魏國也提出了同樣的要求。劉邦萬萬沒想到彭越和韓信會這樣背叛自己,但他二人手中都有許多軍士,於是劉邦也不敢和這二人開始直接衝突,這時候好朋友張良說出了他的想法,韓信和彭越都是楚國人,如果大王你可以把楚國之地封給二人,說不定可以收回這些兵馬,劉邦依計行事,在提出這個條件之後,韓信與彭越果然答應和劉邦回師繼續討伐項羽。

烏江自刎,高祖劉邦

項羽在兵力受損後根本不是劉邦的對手被劉邦韓信彭越三人合成的大軍殺的節節敗退,在後被圍困與亥下,兵少糧盡,項羽與少數精兵突圍而出,逃至烏江,楚國亭長早就在烏江留了一片船隻,隨後勸項羽回到楚國,整頓兵馬之後再將大仇報之劉邦,而楚王卻不這麼想。

據《項羽本紀》:"天之亡我,我渡何為"

項羽認為這是天意所至,他也決定不了,而且江東子弟盡折此地,項羽回鄉不知以何顏面對江東父老,悲憤之下,殺入漢軍營中,連連殺了幾十人,後受重傷而死。

漢王精兵伐楚橫屍渭水,楚漢兩軍奠定盟約,楚王烏江自刎而亡

劉邦此時大獲全勝,自立為漢王,封韓信,彭越為楚王和梁王,諸侯們隨即獻上詔書,奉劉邦為漢高祖,劉邦謙讓了一番之後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漢高祖;稱帝七年之後,劉邦病逝

據《廣陽雜記》:"諸得高祖,起沛年四十八,崩時年六十三"。

西漢王朝就此打開了帷幕,而西楚霸王項羽成為了舊時的一道風景線。楚漢初爭之時,漢合齊,魏兩國尚且不敵楚國之兵,劉邦被殺的片甲不留痕跡天氣陰寒方僥倖逃竄,後兩場戰鬥中,以韓信之精與用兵,張良之奇謀詭策,堪堪以防守姿態面對楚軍,打了個平手。後有張良獻策,無恥撕毀了與楚軍的盟約,使楚軍大敗,韓信與彭越若不是張良之策,或許以傭兵自立,戰局可能因此而變。但韓信眷戀母鄉之情終究促成了三軍回師,逼著楚王圍困亥下,絕糧之下楚王自刎與烏江。

參考文獻

  • 《史記·項羽本紀》
  • 《廣陽雜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