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驱者张黎群

中共优秀党员、新闻和青少年工作战线卓越的领导人、坚强正直重情义的职业革命家张黎群(1918—2003),原名黎富敏,化名黎储力、张佛翔,蒲江中兴场人。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追求真理,向往民主自由。1937年奔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马列学院学习,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40—50年代,张历任中共领导下的县委书记、南方局宣传部教委、市级报社研究室主任、主编、共青团市委书记、共青团中央常委、《中国青年报》社长兼总编辑等职。1956年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代表大会代表。

两次横祸 有惊无险

1945年10月,国民党重庆中统特务机关的办公桌上,一份印有“绝密”字样的文件上,赫然写着:“红岩共干张黎群供称共党青运方针”,被我党打入中统的工作人员发现,立即密报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南方局工委书记王若飞决定:对时在南方局青年组工作的张黎群进行政治审查。张此时面对突来的横祸坦然说:“这是无中生有。不然我们就上山(红岩,南方局机关)把事情弄清楚。”王若飞说:“既然你提出上山去谈,我们对你的怀疑就消除一大半。如果你真有问题,恐怕你就不敢上山了。”这事不久就真相大白:原来国民党特务们为了邀功请赏,而施用的一个离间计。经两个月审查甄别,11月底,南方局王若飞、于江震、钱瑛对张宣读了书面结论:“张黎群同志工作很积极,群众工作很有成绩,此次政治审查没有问题。”并决定调他到《新华日报》社工作委以重任。重获党的信任和关怀后,张内心充满着如释重负和对党感恩图报之情。

思想锐敏、勇于创新的张黎群,50年代是当时全国影响较大的报纸《中国青年报》的社长兼总编辑。他领导该报在副刊上新辟《辣椒》、《星期天》两个专栏,号召广大青年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要敢于抨击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和在干部中露头的腐败作风。栏目文章问世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在1957年一次新闻座谈会上,张更坦诚直言:我们的报纸应该讲真话道真情,办得新鲜活泼,要打破那种“布告牌”、“留声机”、“翻版书”式的沉寂局面。张的这些思想言行,在同年“反右”运动中,眼看就要被打成“右派”甚至“极右”,平时对张有深透了解的田家英(时任毛主席秘书,四川新都县人)急迫见到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邓小平同志陈述事实,并恳切地保证:“此君绝不会反党,决不会是右派!”同时,时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刚出访外国回来闻讯后,第一时间就赶到小平同志处力保张黎群。他的问题才转为人民内部矛盾,但被撤去共青团中央常委,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下放陕北米脂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张凭着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一颗赤子之心,和对上对下极好的人脉人缘,才得以奇迹般地闯过他人生中的又一道险关。

十年浩劫 坚守气节

1962年1月,张黎群参加了中央为深刻总结“大跃进”经验教训而召开的七千人大会后,精神振奋。当年,他积极应邀承担在《重庆日报》开辟“巴山漫话”和在《成都晚报》开辟“夜谈”两个专栏,并担任撰稿任务。他怀着“忧国忧民”之心,设计了100个题目,中心围绕“说真话”、“谴责败事之风。”殊知“文化大革命”风暴骤起,就把张在渝蓉两地专栏发表的文章,蓄意同北京“三家村”的《燕山夜话》扯在一起,上纲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大毒草”,而将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办公厅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的张黎群,贬到绵阳地委任副书记。接着就是被西南局、四川省委定为“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被造反派多次押着挂黑牌游街、批判揪斗,坐“燕儿飞机”,拳打脚踢,精神和肉体遭到残暴摧残。而坚强、刚毅、“乐天派”的张黎群却不断激励着自己,在每次挨揪斗时,心中总要默念:“沉着、沉着、再沉着”,“大丈夫要忍人之所不能忍”,而且还坚守他自定的:不疯、不病、不死的“三不主义”,千方百计保住身体健康,积蓄能量,同“四人帮”斗争到底。因而被造反派定为死不悔改的顽固走资派,关进牢狱、监督劳改达7年半之久。在此期间,有数百次的外调人员找张索取“证明材料”,多半都是带着框框来搞逼供信的。但他总是本着实事求是,“不防人、不整人、不乱咬人”的原则对应。以至每接待一次外调,总要争吵“对着干”一次。其中,有次造反派陪同海军某部专案组人员找到张,索要国民党“重庆号”军舰起义领导人之一张启钰(张黎群曾领导过的中共地下党县委委员)的资料,要张顺着他们预设的“假党员”竿竿爬,遭到张的严辞拒绝说:“我是共产党员,宁死也不讲假话!”多年后,张老仍为自己在危难中坚守住党的政治原则和做人起码的良心、道德底线而深感自豪。

粉碎“四人帮”,全国拨乱反正后,张黎群得到平反恢复名誉。他的“第二个春天”来了!立即振奋起超强的意志和精力,以高度的政治热情投入新的战斗。先后担任当时西南最大的化纤工业——四川维尼纶厂党委书记、厂长,重庆市委委员,浙江大学第二书记、副校长,负责组建并担任中国青少年研究所所长,中央纪委教育室主任等职。无论在任何工作岗位,他总是呕心沥血,奔走劳神,用尽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做出了辉煌成绩。

张黎群对党始终坚贞不渝,具有坚强的党性,临难不苟,光明磊落。他的一生是革命、战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时刻关心党和国家、人民的命运,密切联系群众,宽以待人,严以律己,深受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他的革命精神、优良品质及其个人的人格魅力,将永世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