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你的“好心”,成為傷害別人的理由

很多時候,人們常常會以自己的角度去評判是否,認為哪些是對哪些是錯,然而實際上造成的後果往往卻不是他們想得那樣。即使在公眾眼裡是好心,事情的後續發展,才明白這個“好心”被現實撕得粉碎。


站在自己的立場,“好心”總會以利於自己或者自認為的“道德”方向靠近。生活永遠不會只是單個方向,你不知道它到底是往哪個方向發散的,你認為的“好心”可能才是真正對他人的傷害。


保持一個“好心”不會錯,但“好心”的行為背後,才有真正的意義。一個“好心”的人,難道在其“好心”的行為下,幹得就一定是好事嗎?好心辦壞事,在生活中屢見不鮮,重要的不是“好心”,而是行為背後的故事。


不要讓你的“好心”,成為傷害別人的理由


01、不要讓你的“好心”,演變成悲劇


一作家去小飯店體驗生活,無意間發現一小女孩躲在廚房洗碗,通過觀察,他發現小女孩是僱工,而且長時間的洗碗,手都泡爛了。本著無比正直善意的心,作家舉報了飯館。飯店被查封,小女孩被解救回到農村。


作家因為正義的行為被表彰,迅速成為名作家,賺個盆滿缽滿。幾年後,無意中翻出老照片,作家看到查封飯店時與小女孩的合影。只是照片上,他看到是自己的滿面笑容,而小女孩是怨恨的神情,沒有絲毫的喜悅。


如今名利都有,因此想去看看這個造就他的小女孩現在的日子怎樣了。當他到女孩的村莊時,發現村民看他的眼色都是仇視的,好像恨不得要殺了他。這讓作家感到莫名其妙,為村民要仇恨他?


不要讓你的“好心”,成為傷害別人的理由


千迴百轉,村長告訴作家真相。村子很窮,小女孩的媽媽跑了,爸爸瘋了,她和弟弟相依為命,平時靠村民的接濟為生。但女孩懂事,趁暑假去飯店打工,跪求老闆後才得到洗碗的機會。


然而,作家的“好心”讓女孩失去了工作,對飯店老闆也很愧疚,回到村裡的小女孩為了不麻煩村民,偷偷和弟弟一起上山採蘑菇賣,結果不小心摔下來,雙雙殞命。村民們很悲傷,因此怨恨上了把女孩“解救”出來的作家。


幫助女孩,飯店老闆沒錯;舉報飯店老闆,作家沒錯;怨恨作家把小女孩逼上絕路,村民沒錯;小女孩的悲劇,到底誰的錯?如果不是作家的“好心”,女孩也許辛苦,但不至於悲慘人生。做人,不要什麼都不知道,就濫發“好心”。


不要讓你的“好心”,成為傷害別人的理由


02、不要讓“好心”,成為作秀的資本


一場災難,讓城市所有人不得不呆在家裡幾個月,靠著曾經的積蓄艱難度日。所幸災難漸漸遠離,許多人心急火燎地趕著要去開工做事,為家庭生活努力,不要呆到身體發黴,家裡彈盡糧絕才做事。


雖然城市裡還沒到百廢待興的地步,但是確實很艱難,很多人面臨失業,很多店鋪面臨關閉,怎樣讓所有的這些恢復,才是城市的重中之重。此時,管理者們腦洞大開,發放消費券成為救命稻草。


管理者們希望通過刺激城市的民眾們消費,來保持店鋪能生存下去,這樣就能創造崗位,民眾也不至於因為沒有工作而陷入困境。然而他們卻忘了,幾個月的枯坐,民眾早已赤裸裸地只剩下一條內褲了。


不要讓你的“好心”,成為傷害別人的理由


再看看管理者們發放的消費券,幾乎清一色的是滿多少才能用,也就是說,民眾想要用這些,還得自己先掏錢,和商家提高售價後打折,換湯不換藥而已。本是保障民眾生活,反而變成了再次韭菜的收割。


如果真正想在危難下保障民眾的生活,直接點不好嗎?沒有限制的消費券,或者直接現金補貼,這樣豈不是更能保障民眾的基本生活,也能保障店鋪生存。真正的“好心”,本就不該有這樣或那樣的條件的。


好心,不是用來作秀的,是真心實意去幫助別人的。當“好心”帶著這樣或那樣的目的,當“好心”的背後有著這樣或那樣的限制,這樣的“好心”算不上是好心,只不過是來一場自娛自樂的秀罷了。


不要讓你的“好心”,成為傷害別人的理由


03、不要讓你的“好心”,侵入別人的生活


茜茜是個性格柔順的女孩,從小都聽從父母長輩們的安排,學什麼,做什麼從來都沒有自己的主意,全是父母做主。她也樂得其所,即便是自己喜歡的,在父母的苦口婆心下也會選擇放棄。


就這樣,茜茜從小女孩成長到青春少女,再到大齡剩女。加上容貌並不出眾,茜茜的人生大事就成為父母最頭疼的事。左瞅瞅、右看看,總是不合父母的意。她的大姨因為女兒嫁的好,因此成為她父母最好的參謀。


在她大姨的千挑萬選下,“好心”給她介紹了一個體制內的二代,雖不是說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但要車有車要房有房還是妥妥的。茜茜總覺得有不妥,向父母大姨提出自己的意見,找個稍微好點的就行,太高大了心慌。


不要讓你的“好心”,成為傷害別人的理由


然而,父母對大姨的“好心”是千恩萬謝的,倉促地讓茜茜結婚了,不到半年時間,茜茜就獨守空房,二代的哥兒成天花天酒地不著家,雖然生活富足,總感覺不合意。好景不長,二代及其父母就被抓,茜茜孤苦伶仃,一無所有了。


也許因為關係好,你會“好心”的名義幫助別人,但是“好心”不該盲目,更不該以“好心”的名義去綁架他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都不同,你的“好心”並非是真的成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不管你是不是出於“好心”,但都不要過度侵入他人的生活,即便是父母,也是如此。因為你沒有他的經歷,他的思想,很難知道他想要怎樣的生活,過度的侵入他人的生活,只會給他人帶來傷害。


不要讓你的“好心”,成為傷害別人的理由


04、不要讓“好心”,變成作惡的幫兇


有“好心”,那是寶貴的品質,但是“好心”並不是善良,“好心”辦壞事的情況層出不窮,究其原因就是,你只以自己的立場看待“好心”,而沒有從實際生活的角度,去考慮“好心”帶來的結果是什麼?


善良是最高尚的人性,真正讓人心感到溫暖的不是站在道德或制度立場下的“好心”,而是能明悟他人生活本質的善良。人性有沒有“好心”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保持體恤他人艱難的善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