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緻生活,無悠之閒

雅緻生活,無悠之閒

距全民家裡癱已經過去半個多月了,你,憋壞了嗎?


這些日子裡,有人在家數瓜子兒,有人在餐桌上打乒乓球,甚至還有人陽臺喊話:“對面的,把窗戶打開吵個架!”


全民娛樂時代,線上鬥地主,線上下五子棋的邀請小程序刷遍朋友圈。手遊《王者榮耀》甚至單日流水收入達到20個億。


這時人們終於在百無聊賴中意識到:原來鹹魚也難當啊。


不理性的宅,是對自我的放縱和消耗。日復一日的混亂,反陷入更深的焦慮。宅家也不是件簡單的事兒,原來清閒才最難。

雅緻生活,無悠之閒

雅緻生活,無悠之閒

2月7日晚,刷新朋友圈,看見一條:“提醒各位一下,明天是週末。”方才意識到,又一個星期要過去了。


平日,我們通過三餐、出勤等事項,賦予生活秩序。但長久的隔絕,卻帶來了一種危險:失去了對時間的感知。當有大段的空白時間可以支配時,這份自由卻似陷阱,容易讓人混亂和焦灼。


此時,方顯出自律的重要。

雅緻生活,無悠之閒

雅緻生活,無悠之閒

明人程羽文曾寫過一篇《清閒供》,細數了四季、十二月和十二時辰裡,宜做的事。即便再閒,在每天的規劃上也不隨性,每個時辰,皆有安排。


辰時醒來,整好衣襟,對窗靜坐調息。未時餐後,閱覽史書,看古人大局。午時和酉時,分別坐一線香時間的禪,再做其他事情。


除此外,他還強調,勿晝臥,勿食過飽,勿多飲酒,保持一天的清醒,剋制自身惰性。


閒而不懶,才是閒的精髓。

雅緻生活,無悠之閒

“上課,打牌。”“無事,打牌。”


胡適的打牌日記總是被人拿出來調侃:看,大師也不過如此,疏於自律,人之常態。


但事實上,胡適記錄“打牌”的幾篇日記,是記於七八月份的美國暑假時間。明明身處假期中,他仍去上選修課,讀聖經、讀拉丁文、讀古詩文,做演講和辯論.....與其說貪玩放縱,倒不如說懂得如何讓閒更有價值。

雅緻生活,無悠之閒

閒,固然讓人快樂,但如何閒,卻有講究,快樂亦有高下之分。癱在沙發上,花費幾個小時刷刷手機,打打遊戲,確實閒而快樂著,但日復一日也會令人倦怠,陷入麻木。


有節制的閒,自律的閒,是通過以自我來度時間,以此實現身心的自由。

雅緻生活,無悠之閒

雅緻生活,無悠之閒

一個人的閒,像是修行,能於微小之處有更深體悟。


流放中的蘇東坡寫過:“凡焚香、試茶、洗硯、鼓琴、校書、候月、聽雨、澆花、高臥、勘方、經行、負暄、釣魚、對畫、漱泉、支杖、禮佛、嘗酒、晏坐、翻經、看山、臨帖、刻竹、喂鶴,右皆一人獨享之樂。”


所列之些,都不過是生活裡的尋常小事,看過來卻不覺俗氣。這種閒,能化動為靜,於無形之中慰藉精神。我們總把“閒情”和“雅趣”並提,也是因為如此,閒而不庸,方為雅趣。

雅緻生活,無悠之閒

雅緻生活,無悠之閒

庸閒和雅閒之別,亦在於此。清人張潮曾在《幽夢影》中這樣描述“閒”:“人莫樂於閒,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閒則能讀書,閒則能遊名勝,閒則能交益友,閒則能飲酒,閒則能著書。天下之樂,孰大於是!”


無所事事不稱閒,能陶冶情操者,才道閒。

雅緻生活,無悠之閒

閒事,也不隨意,另有講究。“焚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適累家”, 是宋人眼中的“閒”。


焚香,靜觀爐煙雲縷,可品得“應是水中月,波定還自圓”的自在。點茶,細茗置甌,以沸湯點之,在細微舉止之中體味主賓之間的無聲交流。插花,要在疏密、高低、直曲之間尋求一點平衡,也是功夫。


這些規矩多了,漸漸成就了香道、茶道和花道。將閒事做到極致,便是“道”。閒事的最高境界,莫過於此。

雅緻生活,無悠之閒

雅緻生活,無悠之閒

處於信息時代的我們,還保留的與物對話,與天地對話的能力已經不多了。


古人單純樸素,更能在萬物上有所體悟。王陽明在《傳習錄》中有寫,“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花草無心亦不語,但在人的眼中卻別有情懷和深意。

雅緻生活,無悠之閒

雅緻生活,無悠之閒

我們的生活不斷地與物發生關係。在過去,無論是青山綠水、草木花卉這樣的自然之物,還是琴棋書畫、筆墨紙硯這樣的人造之物,都營造了一個廣闊的天地,安放著我們的心神,是靈魂的滋養。


在生活更加豐盈的今天,我們本應有著更多的體驗和可能,卻被虛擬化和碎片化佔據了精神,失去了觀與靜能力,就更不要說感知和創造的能力了。

雅緻生活,無悠之閒

雅緻生活,無悠之閒

有心,有感,才能格物。而善格物者,總能與天地為伴,與萬物互通。這樣的人,又怎會懼怕“閒”的空白與孤獨?

雅緻生活,無悠之閒

心理學科普作家武志紅的公眾號上,發佈了一篇《在家蹲了10天的人,正在逐漸暴躁》的文章。文中細數了長時間自我隔離的人可能出現的幾種狀態,如焦慮、低落等。並指出,這些狀態出現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心理防禦失效。

雅緻生活,無悠之閒

平日如聚會、唱歌等娛樂活動,以及工作,其實都是我們的防禦方式。我們在忙中尋找成就感和人生價值,也因為忙才能體驗到消遣的快樂。


但是居家隔離打斷了這個模式,如果不能妥善處理這份突如其來的“閒”,我們則容易陷入了負面情緒的漩渦中。


遵照嚴格的時間規劃,不貪戀於膚淺的快樂,通過愛好和興趣尋找價值和意義,都是對“閒”的良好消解。

雅緻生活,無悠之閒

同時,閒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內省的機會。


閒而不懶,是對自我意志的掌控;閒而不庸,是對細微之事的感受;而閒而不孤,則是對“我”的超越。


懂“閒”不易,但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更好地自洽,更好地與天地交流,從而通往精神自由。

雅緻生活,無悠之閒

(本文來自:誰最中國,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