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級社助力“探索二號”試航圓滿完成

中國船級社CCS

中國船級社助力“探索二號”試航圓滿完成

4月6日-11日,由中國船級社(CCS)福州分社執行建造檢驗的中國首艘萬米深潛器海試支持保障船“探索二號”試航圓滿完成。“探索二號”項目是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也是提升我國海洋科技創新能力的重點項目,該船建成後將搭載我國自主研發的萬米級載人深潛器挺進深海。


該船試航期間正值疫情防控關鍵期,如何高效有序地完成試航任務是對福州分社建造處馬尾項目組驗船師的重大考驗。為保證本次試航的順利進行,現場項目組積極作為,加班加點進行繫泊試驗,並在試航前一天牽頭召開了試航前會議,確認各項繫泊試驗的完成情況,與船廠、船東共同分析梳理試航項目的重點難點,協同各方做好充分的試航準備。

中國船級社助力“探索二號”試航圓滿完成

4月6日10點30分,“探索二號”正式離開碼頭駛向目標海域進行試航。在為期6天的航行試驗中,檢驗項目十分緊湊,許多試驗項目安排到深夜甚至凌晨,尤其是動態定位(DP)系統及故障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試驗均需持續到凌晨四五點,CCS驗船師林祥文、王猛不辭辛勞,與船廠、船東及設備服務商攜手奮戰,順利完成兩項重要試驗項目的報驗。


按照試航計劃,該船在進行舵槳100%負荷期間,還要同時進行自動化的船級標誌(AUTO-0)無人機艙試驗項目,但實際試驗過程中警報數量超過標準,試驗結果不滿足AUTO-0的要求。面對該情況,林祥文冷靜分析每條報警信息,找出報警點主要與艙底水高位及燃油日用櫃液位低位有關,於是建議船廠抓緊時間先行開展其他試驗項目,同時安排人員查找原因並解決故障。在消除故障後,於航行試驗的最後一天再次進行該項試驗,最終試驗結果滿足要求。


驗船師陳彬、餘志鋒為提高工作效率,在完成船舶性能航行試驗後,主動提前進行原計劃試航後開展的破損控制圖核查項目,通過對全船的空氣管高度、通風筒高度、風雨密開口關閉裝置高度進行逐一核對,保證船舶滿足載重線公約要求。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試航期間共計完成包括主機電力推進負荷、航速測定、迴轉試驗、減搖水艙系統試驗、動力定位、FMEA故障分析、噪聲測量在內的三十五項試驗項目。同時,利用試航時間,穿插完成了焚燒爐效用、自動電話效用等原計劃安排在試航後進行的多個項目。


中國船級社助力“探索二號”試航圓滿完成

試航中,“探索二號”表現優異,其船舶性能、系統安全性滿足CCS現行規範、公約和標準的要求。本船配備兩臺全迴轉電力推進器、一臺全迴轉可伸縮推進器及一臺可調螺距首側推,通過動力定位系統可使船舶在海上駐停,實現對載人潛器的值守和保障。

在試驗過程中,DP定位系統表現出極高的定位能力,當船舶繞旋轉中心迴轉時,船舶真實位置和系統設定位置之間的誤差僅為0.1m。除此之外,動力定位系統還具備自動操舵、激光定位駐停等功能;可控被動式減搖水艙裝置可有效減小橫搖,顯著改善了風浪狀態下船員的舒適性、船舶安全性及科考設備的工作環境;四個螺旋槳均採用電力推進,使得船舶無論在靠泊、航行、動力定位工況下均能為船員及科學家提供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經現場測量,在測試四種工況下科學家居住艙室及試驗室平均噪聲等級僅為48dB,噪聲等級與郵輪等級相當。

中國船級社助力“探索二號”試航圓滿完成


“CCS在項目上抓得緊、抓得細、抓得實,在試驗項目上既能嚴格把握要求,又不生搬硬套,專業有力地保障了船舶的安全。”這是中國科學院深海所丁抗所長在試航末次會議上對CCS現場項目組的高度評價。

迎難而上,積極溝通,用最專業的技術為客戶創造價值——這是福州分社建造處馬尾項目組現場驗船師一直踐行的優良作風。經過各方6天5夜的共同努力,本次試航取得了防控疫情和試航工作“兩手抓、兩不誤”的成果,圓滿完成試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