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爱孩子,你只是害怕他将来长大成为你

楼下邻居的儿子今年中考,在家陪娃上网课的爸爸脾气很爆,楼下经常传来他砸门骂孩子的声音,以及孩子摔门的声音,有时候伴随两个人的激烈争吵声,还夹杂着他打孩子的细碎声,有一次我爱人在家还下楼敲了门出手干涉了一次。

那之后收敛了些,但没过几天声音又大回去了。我跟他家女主人加了微信聊了下,表示爸爸这样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很负面,那位妈妈表示也是爱莫能助。她说如果她敢在她老公骂孩子的时候插话,那么倒霉的就是她,而且情况会更糟糕,场面会更混乱。

你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爱孩子,你只是害怕他将来长大成为你

言谈中这位妈妈表达了对丈夫的恨意,说他不会做爸爸,对孩子不是打就是骂。说自己也是眼瞎,嫁了这么一个活畜生,对自己动起手来更是不顾孩子在不在旁边,来连八辈祖宗都翻出来骂一遍。如果她不插话,他还会早一点结束自己对孩子的暴行……

前两天在电梯里我遇上了这家男主人,他看起来心情不错,主动开口跟我说话。原来是因为疫情,今年孩子中考体育免考了,直接给过。而且昨天给孩子做真题模拟,考的不错。他忍不住说完好消息后,还侧面跟我表达了歉意,说前段时间自己骂孩子是太着急!

你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爱孩子,你只是害怕他将来长大成为你

言谈之间,他表达的都是担心与害怕。担心孩子考不上高中,害怕孩子将来会像他一样中年危机。他也说,如果当年自己的妈妈能像他一样逼自己一把,现在他也不至于没有固定收入。据我所知,去年他开着一家奶茶店,在疫情当中关掉了。

按照《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一书来解释,像我这位邻居爸爸就是典型的被动型父母。相比因为爱而教育孩子的主动型父母,被动型父母教育孩子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害怕。作者戴维写道:父母因为害怕而教育子女,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

你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爱孩子,你只是害怕他将来长大成为你

一、被动型家长:孩子从家长身上学不到多少好东西,家长也无法起到示范作用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谁都有冲动的时候,有时候压不住火就会冲孩子发脾气。被动型家长与主动型家长的区别就是,前者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脾气一发便不可收拾,直到把身边人弄得遍体鳞伤。而主动型家长会力争克服冲动,趋于理性处理问题。

被动型家长为什么会如此感情用事呢?原因就是他们小时候被这样对待过。当他们长大成人做了父母后,没有经过后天学习,不懂得科学育儿,只是沿袭自己父母的那一套老方法可以说,在他们内心还有一个未曾被治愈的小孩,那个带伤的小孩就是他们自己。

你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爱孩子,你只是害怕他将来长大成为你

每当自己的小孩触碰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跟担心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采取他们父母当年的行动:责骂,不听就对孩子动手。想要改变孩子,需要先改变自己。戴维提出:成为好父母的前提是做一名学生,虚心学习,争取做个成熟的大人。

作者戴维在《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一书中给出了一个方法:首先挑选出3个人,这3人需要是生活中比较了解你的,不能是那种泛泛之交的,而是和我们共同成长、分享生活经历的人。要求这3个人不仅见证过我们阳光的一面,也看到过我们的暗面。

你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爱孩子,你只是害怕他将来长大成为你

然后,分别问他们以下四个问题:

  1. 你觉得我这个父亲/母亲当得怎么样?
  2. 你觉得我在养育孩子方面有什么优点吗?还有什么欠缺的?
  3. 跟我在一起的时候,你觉得我有哪些方面令人满意呢?
  4. 你觉得我这个人哪些方面比较难以相处?

每个人都需要反馈和评价,尽管我们还是不能通过反馈和评价真正体会其他人对我们的感觉,但至少我们可以知道一些自身的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寻求解决之道。

你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爱孩子,你只是害怕他将来长大成为你

比如,我楼下那位爸爸,如果他可以放低姿态听一听妻儿的心声,那么他会得到相应的这样四个答案:1、你这个父亲当的不怎么样;2、教育孩子的优点之处是有责任心,但欠缺耐心;3、保证孩子的衣食住行令人满意;4、不近人情令人发指,难以接触。

总结一下就是,这位被动型爸爸跟家人严重缺少情感纽带,说白了就是费力不讨好,还会招人恨,很可能成为孤家寡人,孤独终老。

你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爱孩子,你只是害怕他将来长大成为你

二、被动型家长如何向主动型转变?

先想想自己为什么要生养孩子?答案肯定不会是担心他长大没饭吃,或者害怕他像自己一样不成才吧?孩子呱呱坠地,我想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小孩都有无限期许,对孩子的将来充满希望。那为什么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却变得焦虑不安了呢?

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知从何时起,家长切换了看待孩子的角度。当孩子还小不懂事的时候,父母能做到从爱的角度出发;当孩子上学后,父母就开始拿孩子的学习成绩跟别的孩子比较……比较来比较去,于是,就开始担心、害怕。联想自己,生怕孩子步自己后尘。

你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爱孩子,你只是害怕他将来长大成为你

所以,首先,被动型父母需要松口气。对自己、对孩子都要宽容些,不要使用条件从句跟孩子说话。比如说“如果你不能考上高中,进入大学,你这辈子就完啦!”之类的话。负面情绪会传染,父母情绪不稳定会给孩子造成特别大的压力。

其次,对孩子的需求一如既往地保持高度敏感。孩子3岁前,甚至6岁前,父母相对容易做到这一点。但当孩子上学后,就很容易拿成绩一概而论。而对孩子的其他需求,别说保持高度敏感了,即使孩子提出来都会被拒绝:“你都多大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你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爱孩子,你只是害怕他将来长大成为你

孩子不管多大,他都需要父母的引导。在学习和生活中,他都会遇见新问题。主动型父母都会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了如指掌。孩子需要什么东西,孩子想什么,他们都知道。如此,引导孩子才能做到精准有效。

最后一点,主动型家长会做事前准备,而不是事后诸葛。对于孩子的教育,他们更有心,而且更愿意用心。他们不会像被动型家长那样说:“没办法啊!要努力工作没时间,为了生活我们也没得选择。”其实,并不在于有没有时间,唯一就是需要你做出“从爱孩子的角度出发”这个选择,那么一切都会向好!

你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爱孩子,你只是害怕他将来长大成为你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本书中一共涵盖了三位作者写给天下父母的10堂心灵成长课。以上分享的主要观点来自于第一堂课: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作者告诉我们: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