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區攻堅實幹推動項目建設

(記者王聰聰 通訊員郭衛傑)“重點工作攻堅年”吹響了改革攻堅行動的號角,連日來,經濟區“擼起袖子加油幹”的呼聲如春雷乍響,重點項目開啟復工建設加速度。從新松(濰坊)智慧園等省重大項目,到2020年省新舊動能轉換第一批優選項目、市重點項目,再到區級重點攻堅項目,經濟區篩選確定的30個、總投資626.2億元的重點項目積厚成勢,拉開了項目攻堅的序幕。

近日,在省級試點項目東籬田園綜合體番茄大世界一期現場,農民們正在緊鑼密鼓地施放無土栽培基質,趁著大好春光搶農時、育番茄。作為重點建設對象,東籬田園綜合體、中國鄉村世博園、中國農創港、匠造檢測中心等一批項目正在加速建設中。

經濟區牢牢抓好鄉村振興支撐項目,在項目攻堅上持續發力。一方面,積極引入全球知名企業、高端機構參與建設,推動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平臺儘快落地。另一方面,通過強化項目落地全流程、責任主體全範圍跟蹤;強化要素保障,破解資金瓶頸,爭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和專項債券,完善政府引導基金政策,推行“基金+項目”模式;加強項目謀劃包裝和對上申報;加快拆遷倒地及批而未供土地供應等系列舉措,推動更多項目納入國家、省、市盤子,力促項目快落地、快建設、快達效。

重大項目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是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經濟區不僅把現有重大項目建設得又快又好,更注重在高質量開放招引上持續攻堅。

經濟區堅持內資與外資並重,招商與引才並舉,關注現有企業發展,以政策窪地吸引要素、資本、項目等流入,著力解決好“招什麼”的問題;全面梳理資源、廣泛蒐集信息、創新招商方式、提升招引實效、加快評估論證,解決好“怎麼招”的問題;領導帶頭,招商專班、招商小隊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招引,著力解決好“誰去招”的問題。

在此基礎上,經濟區抓實抓牢產業、企業、技術等關鍵點,探索優化營商環境的新路徑。該區牢牢抓住產業這一核心,出臺支持政策引領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同步發展;深化智能製造“1+N”帶動提升行動;加快推進以“畝均效益”為重點的工業企業綜合評價;同時加強對區塊鏈、5G等新技術的研究謀劃。

此外,經濟區大力推行“全覆蓋”聯繫包靠和公開承諾制度,創新服務方式,探索研發區級企業服務平臺,使政策可查、問題直通、資源聯通。“我們有關部門負責整合打包已出臺的政策,為企業提供送政策上門、解讀及指導服務,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後一米’,推動政策效應最大化。”區經濟發展局局長鄭虎說。

優化營商環境不止於此,經濟區還通過推動項目工作流程再造,以高質量“雙招雙引”和項目建設為主線,優化招引落地機制,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探索“拿地即開工”模式。加大對外貿企業的扶持力度,穩住外貿基本盤,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保障企業良性發展,在高質量發展上“蹚出一條路子來。”

攻堅克難,再創新業。下一步,經濟區上下將以“開局就是戰鬥、全年都要攻堅”的思想和幹勁兒,持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