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相比於晚晴,醫療衛生方面是不是進步了?

我們一直罵民國爛,但是一定要看它跟誰比,跟滿清比,真是。。。天堂一般!

1928年,國民政府成立了衛生部,這是中國第一次將全國人民的衛生事業當做政府工作,清朝自洋務運動到滅亡之前,從未將普通居民的醫療衛生事業當做政府應該管的事情。

衛生部的設立,意味著中國衛生事業的開始,衛生工作在全國開展起來,1932年,內政部召開會議,“依照各地方根據經濟情形縣衛生機關,以為辦理醫藥、救濟及縣衛生事業只中心”,讓各地按照會議精神辦理,雖然成果在今天看來並不是這麼豐碩,僅僅只有上海、廣東、江蘇等部分省市的其中少數縣建立了縣立醫院,完全滿足不了人民的需求,但是這好歹是一個開端,未來會在新中國開花結果,當然,當時的內政部心比天高,河南省建立了大約77家縣立醫院,但是內政部還嫌不夠,也覺得部分醫院不達標。清朝大部分醫院均是外國機構和外國私人建立的,而且建立的地點都是外國租界,僅有幾所是地方政府洋務運動期間建立,清朝政府從未具體指導過醫院發展。

民國政府主導的衛生事業,不僅建立了醫院,還培養了大批醫療從業者,1929年到1934年,在中華民國內政部登記的醫師6761人,藥師281人,助產士2271人,藥劑師856人,當然了,這些數字不包括中醫,因為大部分江湖遊醫為主的中醫醫生沒有在內政部登記。當時平均7.5萬人能分到一個醫師,大部分的醫院和醫生都集中在上海、江蘇和廣東三省市,大約佔到了總人數的百分之五十,其他大部分地區的人,生病主要還是靠扛,扛不住了只有掛。

1919年北洋政府設立中央防疫處,自行生產疫苗和血清,到了三十年代,已經開花結果了,可以生產40多種血清和疫苗,世界上主要的疫苗已經能夠自行生產了,還可以出口到越南和朝鮮,1931年江淮發大水,次年1932年爆發霍亂,大約有十萬人感染,其中百分之三十一死亡,由於那些年醫療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對於水源的控制,還有疫苗的逐漸普及,到了1933年,全國感染人數降至7人,1934年剩下6人且全部治癒。這一年,整個上海有749625人注射了疫苗。

民國相比於晚晴,醫療衛生方面是不是進步了?

當然,這個數字我覺得可能有些不可信,因為引用的是民國自己的資料,但是多少可以看得出,民國確實是做了一些事情的,不然編都編不出來。民國的資料還記載了具體的防災防傳染病的措施,衛生防疫組的人挨家挨戶的給災民注射疫苗,並打掃衛生,清理水源,在各地散發了大量的金雞納霜,這些事情到建國後還有老人記得,做不得假,這些措施有效遏制了瘟疫的傳播和擴大,挽救了大量的災民,跟幾十年前的天平天國戰後的大瘟疫死了近千萬人相比,這次的災荒瘟疫僅在第一年造成大量死亡,這些工作人員被稱為民族英雄也不為過,由此也可以看出滿清政府的無能和漫不經心。

民國相比於晚晴,醫療衛生方面是不是進步了?

1929年,民國政府開始籌建海港檢疫管理處,對於進出中國的各個船隻進行傳染病檢測,保證外國重大疾病疫情不傳染到我國,之前的滿清從未有過此種部門。

民國相比於晚晴,醫療衛生方面是不是進步了?

飲用水衛生方面

民國相比於晚晴,醫療衛生方面是不是進步了?


除了衛生事業的發展,社會救助方面在民國時期也有大大的發展,這些也民國時期,普通人生活的改善做了巨大貢獻

1920年,華北五省爆發重大旱災,整個華北地區,將近一年的時間沒有下過什麼雨,糧食歉收,蝗蟲滿天飛,災情直逼當年的“丁戊奇荒”,“丁戊奇荒”是爆發於1877年的一場旱災,也是在華北,這場旱災和接踵而來的瘟疫,讓整個華北地區成為了人間地獄,直接造成的死亡達1000萬人,相比於“丁戊奇荒”,1920年的這場災難,無論是從規模上,還是從程度上都絲毫不遜色,但是1920年的這場旱災,最後導致的死亡人數僅僅是“丁戊奇荒”的二十分之一,當然也達到了50萬人之眾,相當多了,但是對比“丁戊奇荒”的一千萬人死亡,可以說救災工作相當成功了,其中出力最大的,並不是當時的中央政府,而是社會救助團體,還有各界愛心人士,成果巨大

民國相比於晚晴,醫療衛生方面是不是進步了?

民國相比於晚晴,醫療衛生方面是不是進步了?

民國相比於晚晴,醫療衛生方面是不是進步了?

民國相比於晚晴,醫療衛生方面是不是進步了?


很多時候我們黑民國是黑當時的政府,如果連當時的人民和各方面的發展都黑就屬於沒有腦子了,因為新中國不是從晚清直接跳過來的,民國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階段,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階段,那個時期的很多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有的更是經歷了從無到有,蔣介石那夥人雖然是垃圾,但是民國治下的人,是我們的祖輩啊,他們的工作不能忽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